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与完善知情权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既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前提,又是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又反过来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它还是法治政府与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公民的知情权难以实现.要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必须构建与完善知情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2)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必需,目前我国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障碍在于政府对公民知情权的认识不足、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救济的实效性不强。为此,我们要培养维护公民知情权的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救济制度,以及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信息公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知情权保护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细龙 《理论探讨》2004,1(2):12-14
保护公民的知情权,是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公民的知情权,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法律化,要关心公民切身利益,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何乃菊 《学理论》2012,(2):57-5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对法治的重视,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心理的认知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受到关注。而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是由美国的一位编辑肯特.库泊在1945年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指的是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其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而在我国这项权利的实施可以说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许多问题亟待完善。为此,应确立公民知情权的宪法地位;建立行政相应会议公开制度;完善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构建二十一世纪的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公民社会。这是建立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政府在这些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危机中所采取的措施给了我们一个提示,科学、合理、有效的实现公民知情权是应对社会危机,建设公民社会的一个有效的环节。本文将从公共关系学和危机管理的角度,对公共危机中的公民知情权加以研究,对我国公民知情权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试图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有效实现公民在公共危机中的知情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开行政公共信息是公民行使知情权的主要内容,也是WTO透明度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偏重保护行政机关取得、占有公共信息的权力,而忽视了强调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的义务。重视研究行政机关公开公共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于保障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健全和完善公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推进依法治国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行政机关公共信息公开与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关系公开行政机关公共信息,是指行政机关主动或根据申请,向社会公布与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东知情权立法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行使一系列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公司法》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股东权益的保护。为此,应从股东知情权的内容、权利主体、权利行使的限制、权利的救济四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8,(12)
扩大免费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健全保障机制: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根据目前教材价格的实际情况以及教科书循环使用的需要,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对免费教科书的年补助标准,从生均小学70元、初中140元提高到小学  相似文献   

9.
韦昌海  李会忠 《学理论》2010,(13):30-31
公民社会亦称市民社会,是崇尚公民权利,注重公民参与的社会,公共权力是公民保障自身生存发展维护自身权益基础上的有条件让渡形成的,然而公共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不断异化。学界对公共权力制约进行了有益深入地探讨,提出了诸如加强公权实际运作者的人品道德,强调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对权力运行结果的严格考核等方式,以达到对公共权力的规范。然而最根本有效的制约方式在于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公民社会特有的社会特质为此提供了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10.
健全与完善地方人大信息公开制度,维护公民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相当多地方人大对政务信息公开还未给予足够重视,一些基层人大甚至堪称信息公开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满足人民对人大职权行为的知情要求,惟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信息公开。这种公开不仅是行权结果的公开,还包括行权过程的公开。而且必须信息公开制度化。在尽快制定出台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法规的同时,要健全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这方面,有八项制度设计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1.
知情权是党员行使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党员知情权的落实方面,还存在着知情范围有限、内容流于表面、渠道狭窄和保障措施缺乏等问题。为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必须实现党内事务的公开化,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具体要从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制度,健全党务公开责任制和监督评价机制两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权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权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 ,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理论上 ,公民的参与权具有深刻的政治学、法理学和宪法基础。在实践上 ,公民参与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 ,只有不断完善其在立法领域、行政领域和司法领域的物化形式 ,才能实现这一权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相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法学界对知情权的权利主义,义务主体和行使方式的认识不同,所以对它的概念解释也就不一致,知情权的权利不发只包括公民个体,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包括机关和个人,其内容包括权利主体的知晓,申请,获得帮助,救济,更正等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与之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义利之辨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关怀。中国传统义利法律观基于善的人性预设 ,以重义轻利为鲜明特色 ,在政治上表现为礼治 ,并因而塑造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性格和延缓了中国现代法治的生成。但同时 ,礼治是中国法治的本土法文化资源 ,在当代中国建构重利贵义的新型法律观 ,重义的传统是克服信用危机和重建市场理性与政治信誉的宝贵的法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工伤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时,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和获得经济补偿,同时均衡和减轻用人单位负担,分散经营风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目前,虽然我国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在保障因工受到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要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规范土地利用与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权兼具社会权与自由权的双重性质.受教育权主要是以社会权的形态表现出来,但是以自由权作为其前提.作为社会权的受教育权,其实现需要国家积极的作为和干预,为教育的实施准备充分的外部条件.作为自由权的受教育权,要求国家不得干预教育的内部事务,尊重教育的多样性.受教育权这一基本权利不仅仅只是对国家的总体目标具有工具性价值,其内在的和根本的价值在于促进公民个体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贫困的发生与城市化进程有关,也与城市权利的实现有关。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多伴随着贫困的治理,收入的差距最终将摧毁城市健康成长的物质与权利结构。中国的城市贫困隐藏在城市化的宏大叙事之中,体现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个体争取;在城市化已经完成的西方国家,城市贫困则体现为公共生活的机会丧失。从现象上看,城市贫困呈现出空间与职业的分布特征,但是劳动才是城市生活的权利起点,因此劳动权的保障应该成为城市政府的政策起点。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权利差距势必驱动人口流入沿海发达城市,从而形成单向度的权利选择,给一些城市增加了治理难度。因此,中国的城市治理还要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确保无差别的城市权利的全过程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定历史的传统、民族文化通常会对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左右其价值选择。资本主义社会的以人为本、个人权利至上的法律文化观念推动了以体现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为价值取向的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而近年来,英美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加以重大限制,则是立法者对其价值取向加以调整的结果。在受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沉默权制度被列入立法议程尚需假以时日。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公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正产生和谐,制度公正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处理当前社会中的种种不公正问题,必须兼顾制度设计的两个基本维度:效率和公平,做到效率和公平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此,要加大制度创新,注重制度公正,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