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历史任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必然产物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本文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一个新思路,通过新农村的建设以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农村老人的养老福利的改善,从而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以安享晚年。但在农村,还有一个弱势群体值得关注,就是农村五保户,由于该群体的特殊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看"农民工"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耀江 《河北法学》2007,25(5):154-15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且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作为从农民中剥离出来的农民工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然而面对农民工的权利伤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成了一个障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对策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应该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同步,农村法治化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农村现有的法治环境为起点,剖析农村法治难以推进的几个"难点",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法治建设的重点。对农村纠纷的法律救济机制以及"村民自治"的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掀开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篇章。能否圆满完成这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让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关键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引领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判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成败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掀开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篇章.能否圆满完成这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让现代化新农村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关键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引领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判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成败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农"保险发展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保险是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等功能,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武器。自1982年"三农"保险业务恢复以来,"三农"保险历经艰难探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成效不佳。本文分析了"三农"保险发展现状,提出了"三农"保险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促进"三农"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建设和谐农村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必然性、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吉林省农村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概述吉林省农村自然地理情况、经济总体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相关政策,基本了解吉林省省情和现阶段"三农"工作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照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目标及国内其它地区的建设情况,找出吉林省在农村发展上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历史到现实、从主观到客观深刻分析其成因。提出在吉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措施和可供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蒋广民 《法制与社会》2013,(29):206-20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首要问题,"三农"现状不改变,就会影响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推迟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国的事,是各行各业的事。检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在保障经济振兴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检察机关要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方面,多力流汗。当好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器"和"服务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本文以华西村为例,将华西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以其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核心理念,追求公正,追求和谐,造就出一个"天下第一村",并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主要带头人。“两委会”建设的质量,决定和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首先建设四个体系,即教育资源输入农村的完善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货物流通体系。一、建设教育资源输入农村的完善体系,为贫困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发智力资源。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为陕北农村创建和谐、富裕、增收的新农村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走在全省前列的神木县大柳塔镇前柳塔村因地制宜创建了"全民参建、村村联建,村企共建,部门帮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党中央"三农"政策精神的主要思想,是新形式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山西省屯留县上村镇小南村在村委会主任巩安成的带领下,解放思想、扩展思路、务实求新、致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基本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化、环境流通整洁化、主干道路水泥化、小康住宅示范化、精神生活健康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提高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要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使公共财政以较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要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大致均衡的公共产品;要推进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要统筹城乡工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要加强组织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中阳乡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山西省原平市中阳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世纪性难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与农业经营体制、农民权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密不可分。2013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2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是他们的生产资料,是他们的生活资料来源,是万物生长之本。土地问题是中国农民的永恒话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土地纠纷问题解决得好,有利于农村稳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农村,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反之,不利于服务"三农"和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