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且无法回避的网络纠纷,甚至网络犯罪.因此,即时通讯证据作为网络证据的一种,我们如柯判断他的真实性、可靠性,即时通讯证据的证明需要哪些条件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赵立荣 《方圆》2020,(2):27-27
《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第十条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求助信息时,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5,(6):75-83
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是审查判断证据能力的三个基本点,由于网络证据是在网络条件下存在的证据,对于网络证据关联性的审查判断标准,应当通过证据法学理论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网络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判断应遵循拟制真实性规则、推定真实性规则、鉴定真实性规则;网络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判断则应主要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贤逊 《法制与社会》2011,(30):108-108
人民法院的调查取证,主要包括主动调查和收集及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证据调查两个方面,本丈主要从法院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依职权进行证据调查及根据当事人申请进行证据收集的几种情况进行探讨,查明事实,实现民事案件的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在民事诉讼理论中还是实务中,均承认证据材料与证据有区别。然而,实践中却常常加以混淆甚至不加区分地使用,以致于在诉讼前期,适格的与不适格的证据材料统统被搬至法庭上,从而引起我国民事诉讼上一系列的其他问题。事实上,区分两者的实质与目的是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分析与认定,并以此做出相应的规则,规范应用于诉讼实务。本文就是由一则欠款案例引发的对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唐云仁 《法制与社会》2011,(10):139-139
《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出台以来,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程序的规范大有进步。但在审判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就证据的层递性及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因证据的层递性,当事人必须在开庭前进行证据交换,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很多基层法院下辖广大农村或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些地区内的村落很多都有记载家谱、族谱的习俗,并为当地人所流传敬仰。当地人民所产生的侵权赔偿、继承纠纷、轻微刑事案件诉至法院,必然涉及当事人有关出生年月、亲属关系等身份信息的证明,家谱或族谱中记载的有关身份信息往往成为案件调解、判决的关键之处。族谱能否作为证明身份信息的证据加以认定,本文将从证据关联性、合法性以及客观真实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相凤 《法制与社会》2011,(3):137-137,151
言词证据是以人的言词陈述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等。确定言词证据所反映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和判断其证明力是审查判断言词证据的重心,言词证据潜伏着证明虚假事实情况的"危险性",正确认定对于保证案件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证据合法性的证明问题包括证据合法性证明程序的启动、审理以及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等问题。当事人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清晰明确、符合逻辑的相关线索与材料,使人对证据合法性产生疑问的,法官即应当作出启动证据合法性审理程序的决定。控辩双方以依次轮换举证的方式实现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但控方的举证要达到"确信"的程度,辩方的举证只要达到"合理"的程度。控方对非法言词证据的证明应当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对非法实物证据只需达到"优势证据"的标准。证据合法性证明的审理程序在庭审中进行,但应遵循一定的庭审规则,以最大程度减少因其与事实审理程序混同而产生的程序混乱。  相似文献   

10.
钱树军 《法制与社会》2013,(23):253-254
随着时代的发展,保全证据的重要性越越来越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不但是保全证据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且保全证据能够给提高法律公平公正的可信度。现如今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职权主义已经越来越在在民事案件审理中失去了原来的法律特殊效用,当事人发挥了很大的效用。虽然我国的保全证据公正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仔细的去分析现如今的公证实务的操作过程,人们还谁会发现在这些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将立法或者是公证员的整体的职业素质进行相应的训练,让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得到提升,解决法律的公平公证。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摆在专利审查员面前的一个问题是: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能否作为现有技术加以引用以及如何加以引用.笔者认为,即使以中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的规定"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将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作为现有技术考虑,那么,对于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的公开日期以及内容的认定又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子数据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数据,是指以物理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及其存储器当中的指令和资料,包括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运行过程中所处理的信息资料。狭义的电子数据,指的则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除计算机程序之外的一切信息资料,即那些由计算机系统所有者及用户采集并输入计算机系统的、非本系统本身运行所不可缺少的信息。电子数据证据可定义为: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证据使用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  相似文献   

13.
王松 《中国审判》2012,(9):96-98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原告持借条起诉,经鉴定,借条确有被告的签名和捺印,但签名字迹系先形成,借条内容字迹后形成,究竟谁在说谎,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借条是书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的规定,书证的效力优于其他证据;况且根据一般生活常识,如果双方不存在事实上的欠款关系,欠款人也不会随便给借条持有人出具借条,被告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推翻借条效力,应判决借条持  相似文献   

14.
李安 《证据科学》2008,16(1):91-98
在证言研究中有一著名的理论假设:即来自于真实经历的证言与经他人教唆或自己幻想产生的证言是有区别的。现代的法庭科学与司法心理学也证实了“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记忆与想象记忆有着质的差异”。建立在上述差异基础上所形成的陈述有效性评估技术,专门用于检测言词的准确性,现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得以运用,在个别国家还甚至被运用于刑事领域。  相似文献   

15.
在证言研究中有一著名的理论假设:即来自于真实经历的证言与经他人教唆或自己幻想产生的证言是有区别的。现代的法庭科学与司法心理学也证实了"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记忆与想象记忆有着质的差异"。建立在上述差异基础上所形成的陈述有效性评估技术,专门用于检测言词的准确性,现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得以运用,在个别国家还甚至被运用于刑事领域。  相似文献   

16.
事实推定有着诸多弊端,存在造成冤假错案的风险,在刑事诉讼中不应轻易进行事实推定。只有在全案的证据已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已足以排除合理怀疑时,才能认定被告人对涉案毒品是明知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专利无效宣告案件中,请求人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证据来证明涉案专利权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或者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之前已通过网络公开,因此不符合授权条件,应予宣告无效.由于网络证据具有修改不留痕迹的特点,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认定也就成为此类程序中的焦点和难点.经过公证的网络证据的形式真实性(即证据资格)应当被认可,而网络证据的"实质真实性"则属于证明力问题,需要根据其"被修改的可能性"来评判.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和证明力认定的规则并结合双方当事人从相关技术方面的举证情况,可以对"网络证据是否被修改"的辅助事实做出认定,从而确定网络证据对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程度.在该辅助事实真伪不明时,不能根据证明责任对其做出认定,但无效宣告请求人对主要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应承担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8.
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为什么被采信或不采信、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法官不调查取证等,往往是当事人不服判决的症结所在。而在当前社会大环境和司法公开活动中,裁判文书增强证据说理更是势在必行。增强裁判文书证据说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党和国家的维稳压力很大,也成为备受海外关注、社会议论的话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之一的审判机关,职责所限,  相似文献   

19.
20.
杜威  彭建新  杨奕琦 《政法学刊》2011,28(6):113-1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完善网络电子证据立法基础,取证技术专家不仅要研究网络取证相关技术,同时还必须对网络反取证技术充分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反取证技术来促进取证技术的提高,这样才能在网络取证过程中拓宽思路,提高获取有效证据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