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代东南亚海盗与其猎物和政府的关系、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等影响当代东南亚海盗兴衰的变量,揭示当代东南亚海盗发展的规律。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位于国际海上航运的要冲,源源不断的物流为海盗提供了猎物;东南亚海盗猖獗的根源在于腐败的沿岸国执法人员纵容甚至参与海盗活动。9.11事件之后,打击东南亚海盗的行动成为了国际海上反恐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中心、分担保障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安全的费用等,增强了沿岸国打击海盗的积极性和执法能力,有效地遏制了东南亚海盗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海盗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盗问题是对当今世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东南亚海盗对我国的安全,尤其是海洋和能源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力图探讨东南亚海盗的历史与现状、当今东南亚海盗猖獗的主要原因以及东南亚海盗问题的影响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盗活动状况与国际反海盗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盗活动的兴衰,与特定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南亚海域和北非海域一向是海盗活动的热点地区,2007年以来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异常猖獗,成为影响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国际社会虽然已经建立起一系列国际反海盗机制,但未能有效遏制海盗活动的蔓延.为了有效打击海盗活动,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治标与治本并重.  相似文献   

4.
二战之前,在东南亚地区数量相对有限的日本移民中,"南洋姐"一度"一枝独秀"。她们作为早期日本在东南亚扩张的先驱,为日本"南进"东南亚地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欧洲列强的海外扩张,打头阵的多是海盗和传教士,而日本最初的海外扩张,主力军则是以卖淫为生的"南洋姐"。当时,日本在海外经济实力难以抗衡西方殖民者的大背景下,"南洋姐"是日本政府默许的一种实用性输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迅猛扩张,"南洋姐"曾经持有的"开拓"者地位急剧下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一、今年以来海盗袭击事件频发,马六甲海峡航道安全形势复杂化国际海事局指出,自海啸发生后,马六甲海峡上的海盗行动有上升趋势。其中以2005年2月28日~3月14日两周内发生的3起海盗袭击绑架事件最令人注目。2月28日,一艘马来西亚籍的运煤拖轮在马来西亚槟城港外被袭击,船长与印尼籍大副被绑架,两人在付了赎金后获释。3月12日,一艘从三马林达到巴拉望的油轮,在印尼水域被35名武装海盗袭击,海盗绑架了船长与轮机长,3月18日,在马六甲海峡被绑架的两名印尼船员安然获得释放①。3月14日,一艘日本注册的拖船“韦马太天”号遭攻击,同时掳走3名人质,…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日本商船受到海盗威胁比较严重,因此日本高度重视防范和打击海盗问题,建立了以日本为主导的亚洲反海盗合作机制,并派军舰参加了在索马里和亚丁湾海域的护航行动。日本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对维护海运安全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日本是受《和平宪法》约束的"非正常国家",其热衷打海盗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深远的战略目的,需要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7.
李秀石 《国际观察》2014,(2):121-134
本文通过研究日本相关法律、政策文件及其实施状况,论证2001年小泉首相倡议缔结亚洲"反海盗"协定以来,日本立足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和索马里亚丁湾,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反海盗"为契机,构建海上安全合作框架,逐步扩大军事和准军事存在的战略性举措。同时,深入剖析安倍政府宣示"保卫"海上通道的方针政策,解读安倍任首相一年多来极力推进的海上通道战略外交,总结日本加强两洋战略扩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海军成立于1967年,前身是新加坡海上指挥部.目前,总兵力约9000人,装备各型舰艇4艘,编配7个中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军".其主要任务是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保护海上交通线;进行海上巡逻警戒,打击海盗.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忧患意识增强,军队建设步伐加快,为避免成为"东南亚的科威特",新加坡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国情特点,制定了"小而精"的海军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海军战斗力明显提高,成为东南亚国家中海军人员素质最好、科技含量最高的海上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9.
从1918年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设立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为配合日本政府推行对东南亚的"经济南进"政策,扶持东南亚日侨企业,帮助日本经济势力向东南亚渗透,台湾总督府以总督官房调查课为中心,对东南亚日侨展开了全面调查活动。本文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所藏总督府相关调查报告的分析研究,考察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对东南亚日侨的调查活动,揭示总督府对日侨调查活动的动因、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及该项调查在日本"南进"东南亚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印尼陆续举办了6届巴厘岛民主论坛,该论坛是亚洲国家外长和知名人士的年度高级别论坛,旨在促进和平与民主方面的区域和国际合作。历届论坛都有日本领导人积极活跃的身影,这与日本对东南亚的价值观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日本试图借助巴厘民主论坛,增强在东南亚国家的存在及影响,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多数东南亚国家并不愿意卷入中日双方在政治领域中的角逐,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也让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在东南亚并不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对东南亚展开了积极的外交行动。日本领导人频繁访问东南亚,向东南亚国家提供了数目可观的援助,还利用人道主义救援等方式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存在。日本此举意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围堵中国,扩大地区影响力,谋求"入常"。日本这些意图受到东盟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日本的历史认知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等因素的制约,其实现并非易事,但安倍政府仍将继续实施目前的东南亚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海盗的区域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在让人们承受巨大悲痛的同时,也让猖獗一时的海盗暂时销声匿迹。但这绝不意味着从此平安无事,海盗问题很可能因为海啸带来的贫困而重来。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在2004年度报告中指出,印度尼西亚水域仍然是海盗袭击最多的地区。2004年共发生93起,虽较2003年的121起有所下降,但仍占全球海盗事件的1/4①。海盗作案设备更加先进,手段更加残忍,逐渐形成跨国有组织犯罪,并涉嫌与恐怖活动相结合。海盗罪行频发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就被治理者海盗而言,政局的动荡是海盗频发的诱因,而生活的贫困则是海盗滋生的…  相似文献   

13.
索马里海盗是高度专业化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其在西印度洋日益猖獗的抢劫活动严重威胁到国际海运安全.但是,国际反海盗机制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对待索马里海盗的基本态度就是绥靖主义,在打击手段上主要依靠季风、船舶自救以及抱薪救火的赎金缴付.巨额赎金产生的"财富效应"助长了全球海盗活动的升级和蔓延,大而失当的陆地解决方案强化了海盗行为的合法性.有鉴于此,国际社会必须拓展在亚丁湾的护航范围,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便威慑和阻止海盗们发动袭击,防止索马里海盗泛滥成灾乃至严重影响国际航运业.中国是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受害国,护航编队远征亚丁湾攸关国家安全利益,参与国际合作打击索马里海盗有助于提升外交能力、再塑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东盟与欧盟①(当时为欧共体)的关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但是东南亚国家与欧洲国家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欧洲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时代.早期欧洲国家与大多数东南亚围家间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二战日本入侵时为止.此后,东南亚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中断,成为"彼此忽略"的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15.
近来,海盗这个古老而又传统的"行当"在亚丁湾迅速兴盛,给海上贸易和渔业活动造成重大危害.这种水上恐怖活动疯狂泛滥,已到全球喊打的地步.随着各国相继出兵,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也派出了精锐之师远航剿匪.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东南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二战结束后,日本与东南亚关系曾一度中断.但从50年代初期起,日本以“战争赔偿”为手段,逐步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又以贸易、投资、官方援助等形式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以“福田主义” 的提出为契机,日本对东南亚关系的政治色彩逐渐加浓.但总的来看,冷战时期日本对东南亚关系仍以经济关系为主.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关系发生转变,即由冷战时期以经济关系为主转变为冷战后以政治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17.
索马里海盗问题的由来及其应对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危害甚大. 联合国通过多个重要决议,敦促国际社会采取有力行动打击索马里海盗.只有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才能逐渐消除这一祸患.  相似文献   

18.
日本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一次座谈会,富士银行有限公司总裁岩佐良真(yoshijane Iwasa)在会上发表了“日本在东南亚的未来作用’’的谈话。他在谈话中列举了: 1.1971年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占日本总出口的24%和占总进口的17%。重工业品占日本对东南亚出口的65%以上。 2.在1970年东南亚出口中,日本占16.7%,仅次于美国(23.7%)。东南亚对日本的出口中,大约55%是纺织品原料、金属等,燃料和原油占16%。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海事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货物贸易的1/3以及1/2的石油运输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据统计 ,每年经过海峡的国际商船超过5万艘 ,每天平均140艘 ,而且数字还在上升。恐怖分子很有可能觊觎许多货船上的易燃、易爆、剧毒或污染性物品。这一切引起海运公司、海员及本地区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像中国、日本和韩国 ,它们大部分海运贸易(特别是石油进口)极大地依赖于这些日益拥挤的浅水交通要道 ,因此保证这些要道畅通无阻以及航海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屡见不鲜的海盗袭击事件(常见于东南亚海域一带)表明 ,武装分子 ,包括企图利用这些易燃、易爆、剧毒或污染性物品作为武…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与日本在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和初步合作.相对而言,在甄选东南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过程中,中国更加追求地缘政治目标,日本则凸显了浓重的重商主义色彩,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双方的直接竞争.在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中,中国更多地运用了一种政府驱动、需求引导、自上而下的方法,日本则主要采取了市场驱动、私营部门大力参与、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瓦解了双方合作的基础.目前,中国与日本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的合作只在第三方市场少量地展开.中日两国在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竞争是双方争夺地区影响力的一部分.但是,中国与日本在东南亚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竞争并不会造成东盟内部的分裂,相反,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非流动性,这必将造福于东南亚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