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冠华归龚澎领导 乔冠华和龚澎是中国外交战线上著名的伉俪外交家。 1939年4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宣传组成立,周恩来的新闻秘书龚澎成了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2.
龚澎新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松都 《党史纵横》2005,(12):18-20
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周恩来的得力助手龚澎,安徽合肥人,1914年10月10日生于日本横滨,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延安马列学院第一批学员;1938年9月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1940年在重庆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担任周恩来同志的外交秘书兼翻译;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1970年9月20日去世.她与丈夫乔冠华生有一子一女.本文作者为龚澎之女.  相似文献   

3.
“宣传出去,争取过来”是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龚澎作为南方局新闻发布员,她结识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她的优雅大方和超群才智、她的敏锐观察力和幽默感,以及临危不惧、忠诚事业的精神和她灵活的外交应承,赢得了外国记者们的钦佩,被称为“中共外交第一发言人”。  相似文献   

4.
龚澎: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出去,争取过来"是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龚澎作为南方局新闻发布员,她结识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她的优雅大方和超群才智、她的敏锐观察力和幽默感,以及临危不惧、忠诚事业的精神和她灵活的外交应承,赢得了外国记者们的钦佩,被称为"中共外交第一发言人"。  相似文献   

5.
正1970年9月20日,女外交家龚澎永远地离开了她深爱的祖国和亲人。21日,举行追悼会,周恩来送来了花圈,李先念、邓颖超等人参加了追悼会,外交部部长姬鹏飞致悼词。周恩来很怀念这位结识于重庆的战友,他不止一次地对龚澎生前的外国朋友谈起她,像自言自语一样絮絮地说:"龚澎死了,龚澎死了……"龚澎在风华正茂的56岁离开人世,让人扼腕。在那非正常的日子里,她仍像春蚕在吐丝,一直到死;她又像一支红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相似文献   

6.
志同道合 横溢才与情 自抗战时期就追随周恩来并任其英文翻译和秘书多年的龚澎,祖籍安徽合肥,父亲龚镇洲先生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著名革命党人,母亲徐文女士即系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二次革命失败后,龚镇洲遭袁世凯通辑,亡命日本。1914年10月10日,龚澎生于东京湾西岸、日本最大的海港横滨。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龚镇洲一家始得以返回祖国。1928年她与胞姐龚普生同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1933年夏,学业优异的龚澎跨进了燕京校园,很快成为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战斗洗礼,龚澎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升华     
地下室里的一支长茎花 1940年9月,龚澎从华北前线出发,长途跋涉了两个月,到达重庆,向中共中央南方局报到时,已经是初冬了。 这个内陆工商城市,目前是中国的陪都,短短两年间,一跃而为风云际会的国际都市。 龚澎被分派到外事组工作。这是一个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负责对外(外国使馆、外国新闻机构、外国在华人士)  相似文献   

8.
散木 《党史博览》2013,(11):36-41,43
这里所说的三名中共秘密党员。是指中共隐蔽战线中活动在国民党高级将领身边的三名秘书.他们都有大学文化背景,而几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也都因爱惜人才且又以同乡的因缘将他们揽为自己的幕僚。这三名秘书,分别是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白祟禧的秘书谢和赓、傅作义的秘书阎又文。这三名秘书的故事。其中的若干细节。至今仍不大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9.
正27岁时我到了红岩1945年12月在重庆红岩,我初次见到周副主席。当时是张友渔带我上山的。王炳南、龚澎还考了我的英文程度,让我翻译了一篇《新华日报》社论。我翻完后,他们看我还行,就把我留下了。周副主席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是跟龚澎在一起的吗?"我说:"不是,我比她小  相似文献   

10.
散木 《党史博览》2010,(2):25-29
一位具有全国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范若愚(1912~1985),原名纯智,山西五寨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五寨县区委书记、晋绥边区二专署秘书主任(后称为副专员)、晋绥边区第二中学校长、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二旅参议、中共雁北区党委宣传部秘书等职。  相似文献   

11.
正近读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王庆华写的《守护党的生命线——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交通纪实》一文,内心受到的震撼难以言表。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血写的故事。1942年7月9日晚,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曼和其妻子、省妇委秘书罗文坤,以及中共广西省工委交通员张海萍,在桂林逸仙中学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特务用尽酷刑,想撬开他们的嘴,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却一  相似文献   

12.
资讯     
《红岩春秋》2021,(4):4-7
正中共重庆地委旧址、中法学校旧址重新布展开放3月,"重庆中法学校——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览"开工。4月底前,中共重庆地委旧址的展陈也会全面升级。中共重庆支部于1926年1月在中法学校成立。2月底,中共重庆地委成立,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龚澎,一个在人们心中还感陌生的名字。然而,她曾是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外交家。
  1914年10月10日,龚澎出生在日本东京湾最大的港口城市横滨。龚澎的父亲龚镇洲(1882~1942年),原名龚镇鹏,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著名的革命党人,曾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第35旅旅长,领导过著名的江苏靖江起义。根据佛家“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说法,他已为一岁的大女儿取名“普生”,又为新生的二女儿取名“慈生”(学生时代改名“维航”,在奔赴延安的时候,因敬仰革命先烈彭湃而更名为“龚澎”)。31岁的龚镇洲也许没有想到,多年之后,他的这两个女儿都成了新中国著名的女外交家。大女儿龚普生曾任联合国秘书处社会事务部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首任驻爱尔兰大使。二女儿龚澎,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女外交家。  相似文献   

14.
梁思成最早认识的共产党人是龚澎。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龚澎奉周恩来之命前往上清寺中央研究院的宿舍看望梁思成夫妇。这位能说一口流利英语、衣着淡雅人时的女共产党员.给梁思成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时光流转.物换星移。1948年11月底平津战役打响.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以胜利者的身分入主北平城.并迅速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伟大使命。梁思成.这位梁启超的长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清华大学的教授.又将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创造的新社会呢?  相似文献   

15.
黎明 《党史纵横》2000,(4):14-14
郭亮(1900──1928)湖南望城人。字靖笳。1920年科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秋转入中国共产党。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参加新民学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夏任中共湖区区委委员,协助毛泽东开展湖南工人运动。历任岳州铁路工入俱乐部秘书,粤汉铁路总工会特派员、秘书,湖南省工团联台会副总干事、总干事。1923年4月任中共湘区区委工农部部长。1926年8月被选为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领导湖南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不久,任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并被选为中华全国…  相似文献   

16.
春紫 《世纪风采》2012,(8):30-34
一波三折,刚刚牵起的“红线”突然断开了 王恩茂,1913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永新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中共永新县委秘书长、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的秘书、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政治部秘书长、中共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二。  相似文献   

17.
追忆龚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严 《党史纵横》2005,(6):42-43
退休之后,我在整理笔记本和日记本时,发现1970年9月23日从《人民日报》第四版右下角剪下来的一份剪报,是新华社22日发出“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同志逝世”的消息,消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同志,于一九七O年九月二十日因病逝世。龚澎同志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终年五十六岁。九月二十二日在八宝山举行了向龚澎同志告别的仪式。龚澎同志患病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曾前往医院看望她。”这短短的文字,钩起了我对龚澎同志的回忆和深切的怀念。初次见面备感亲切1965年8月,我从河北大学汉语语言文学系毕业,被分配到…  相似文献   

18.
博览之窗     
毛泽东论“兄弟党”和“老子党”·中共巧借美机空运将帅上前线·秘书眼中的周恩来·邓小平重庆倡廉政·周恩来训斥国民党特务·国共两党将军县·“四清”中的一个保卫干部·延安时代的清廉与民主风尚  相似文献   

19.
顺泸起义.是中共重庆地方组织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于1926年12月至1927年5月,为配合北伐战争,在重庆有计划、有组织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军阀武装斗争。顺泸起义,是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第一次独立领导发动的一次军事运动.在反动军阀强大的压制下.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民主革命时期重庆地方党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年胡乔木     
中共才子胡乔木已渐行渐远。然而,他那博学深思的学人情怀,缜密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中共党史乃至对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贡献和建树,却是学人们常说常新的话题。当年,“和他在延安相识,长期共事,断断续续,前后有五十多年”的杨尚昆,曾深情地写下《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文,详尽地回忆他与胡乔木同为秘书身份的共事历程,借以缅怀胡乔木的秘书思想和秘书实践,讴歌胡乔木在党的秘书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