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筱华 《党史纵横》2013,(10):53-55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首次建立合作关系的产物。当时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师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两党军中的高级将领,而且其中不乏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首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许多曾经的黄埔同窗、师生对阵战场,兵刃相见,历史学家把这种恩怨对杀称为“黄埔大战”,开国大将陈赓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6月6日上午,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辛亥革命00周年”图片展览开展。从台湾远道而来,为展览剪彩的台湾退役将军王文燮说:“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大陆十大元帅里,就有5人曾是黄埔的教官或是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曾庆榴:黄埔:从水陆师学堂到陆军军官学校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创了广东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陆军军官学校创办,是孙中山从"运动"军队到由党独立建军的关键性转折,其军事教育的创新与"党军"体制的建立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将"党指挥枪"的优良传统全面发扬。石雷:论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校史展示了国共两党携手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埔军校是我军将帅的摇篮之一。李杨:黄埔军校政治教官陶希圣与农民运动陶希圣认为中国社会远没有分化到要采取激进革命的程  相似文献   

4.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官学校。孙中山为了创办黄埔军校,在1923年9月,就派遣了包括共产党人张太雷、沈定一在内的由国共两党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军事,为创办新型军校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6月6日上午,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览开展。从台湾远道而来,为展览剪彩的台湾退役将军王文燮说: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大陆十大元帅  相似文献   

6.
张长龙 《党史文苑》2011,(13):53-56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所新型的革命军官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曾经三迁校址: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迁往成都,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自  相似文献   

7.
(一)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政治军事学校。 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将帅的摇篮,为反帝反封建斗争培育了大批的英雄人物、精英将帅。军校师生不怕牺牲,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平定商团叛乱、平定刘杨叛乱、两次东征、北伐战争,在抵御外侮、抗击日寇中屡立战功,建立了不朽业绩。尤其是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8.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军校建立之初,积极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支援群众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时期的黄埔军校、前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当时被称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是上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前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军校也因此得名。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也以它独树一帜的办学精神,当年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以前,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一批黄埔师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跃马横刀、南征记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  相似文献   

11.
孟悦 《世纪桥》2012,(8):14-17
东北讲武堂是近代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培养干部最多的军事类院校。作为一所地域性较强的军事院校,东北讲武堂走过了一段不平凡和难忘的历程,在历史上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是东北地区培养军事干部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对黄埔军校,包括对武汉分校,许多人是知道的。但对武汉分校若干史迹,知道的人也许就比较少了。黄埔军校,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创立的。它的名字是"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原来不是它的正式名称,因为它地处黄埔,故人们称"黄埔军校"。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后,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3.
付碧云 《世纪桥》2014,(10):9-10
国共两党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是共产党早期军事思想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共产党重要领导人军事思想开始萌芽转变的时期。随着革命的推进,党及其重要领导人也逐步认识到了军事斗争的重要性,为了争取和完善党的军事力量,共产党人在国民革命军中开展了广泛而且深刻的政治工作,为以后的军事实践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党对军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后来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先后合作创办了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上海大学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办也有着大力的支持,一批上大师生南下广州,参与校务管理,担任政治教官,或者入学深造。北伐后,叶挺独立团率先克复武昌,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在北伐军政治部政治训练班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通常所说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分校在全国招生、校务管理、政治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上海大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缩影。经过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淬炼的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一所新型军官学校,它吸引了一批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投奔而来,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的一批黄埔生,因为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其中不少在校时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还经受过北伐战争炮火的洗礼,因而,成为井冈山上工农红军队伍的  相似文献   

16.
一、革命的摇篮 1926年,大革命怒潮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岸边-一北伐军占领武汉.建立革命秩序后,遂在武昌两湖书院筹建了一个新型的教育机构--国共两党合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17.
陈予欢 《湘潮》2016,(4):42-47
创始于1924年6月的广州黄埔军校,开创了现代中国军事教育史主旋律,绵延连续了半个多世纪,流传着许多不朽颂扬与军人风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黄埔军校在过往历史的风采与轶事,渐为世人所了解和认识。黄埔军校作为著名军校,在现代中国社会留下了深深印记,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引发广大读者与热心史事之无尽话题,黄埔历期师生开启的黄埔精神、黄埔话语、黄埔热点,超乎军事乃至社会意义之民族精神,至今仍旧引发后世与当  相似文献   

18.
黄瑶 《党史博览》2008,(3):18-22
周恩来与罗瑞卿在红军时期相识,西安事变后又都去了西安/到西安后,周恩来剃掉了留了多年的胡须,罗瑞卿也剪去他那一头披肩发周恩来和罗瑞卿的交往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频繁,而他们的相识则在红军时期。罗瑞卿早就听说过周恩来的名字。1926年,罗瑞卿考进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但是,当罗瑞卿进入武汉分校时,周恩来早已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酝酿、组织上海的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来到武汉,但罗瑞卿已随分校学员编入叶挺指挥的中央独立师,去参加讨伐夏斗寅和西征杨森的战斗,未能见到周恩来。  相似文献   

19.
正在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创办之前37年,黄埔岛上已经出现了军校,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中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历史上,黄埔岛是不能不提的地方。一、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广东近代军事教育之先河关于广东水陆师学堂的情况,在《简明广东史》和《黄埔秘档》有记载,《黄埔秘档》公布了两件相关的档案:一件为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  相似文献   

20.
夏力 《党史纵横》2003,(6):24-24
曾被中外军事学家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著称于世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正是这所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称的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很多将官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中国革命的精英和中坚力量。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因病刚刚康复的孙中山穿着一身白色帆布中山装,气宇轩昂,显得精神饱满。孙夫人宋庆龄穿着素花中式大襟衣配黑色长裙,站在孙中山旁边,亭亭玉立,落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