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肢长骨骨折在法医检案中是较为常见的,对愈合后的肢体缩短或延长程度进行评定,以往在检验中常用传统的人体体表长度测量法和人体骨性长度测量法,此两方法难以准确反映实际长短,笔者采用一次投照双侧骨,即骨折侧骨和未骨折侧骨全长的X光片,后在片上测量确定肢体长短法,此法能较准确地确定肢体的长短。一、材料与方法根据伤者所伤的四肢长骨(股骨、胫腓骨、尺桡骨)的长短,选择略长于该骨的胶片和片盒并装好备用,再备一个测量时用的“小标尺”,即一个测量准的2cm长的细铁丝或金属条,用橡皮膏将“小标尺”顺着肢体粘贴在所要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体骨折部位骨矿物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骨折形成时间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451例外伤性股骨骨折患者样本,其中男性233例,女性218例,年龄范围为20~79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在骨折当时及骨折后2、4、6、8、10周分别对患者骨折区域R1和健侧对照区域R2进行BMD检测;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的BM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骨折区的BMD值低于正常人群,但会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男性患者的BMD值大于女性患者,利用BMD值推断骨折时间的方程为:Y=(X1-0.714+0.069×X2+0.111×X3)/0.036(X1代表BMD值,X2代表性别,X3代表年龄分组,Y代表骨折时间)。结论 利用双能X线测量骨折区域的BMD值可以推断骨折形成时间,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损伤形成时间推断以及三期评定等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22例鼻部骨折X线和CT诊断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在鼻部骨折诊断中的优点。方法 观察 12 2例鼻损伤伤者的鼻部CT和普通X线片 ,对鼻部诸骨骨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 2例鼻部骨折 (鼻骨骨折 3 2例 ,上颌骨额突骨折 3 3例 ,鼻中隔骨折 9例 ,多发性骨折 48例 )均经CT认定。其中 40例因X线片漏诊直接通过高分辨率鼻骨CT薄层扫描认定 ;82例通过鼻骨侧位X线片显示有鼻部骨折 ,因存在骨折类型认定不准确和 /或有漏诊鼻部其它部位骨折可能 ,通过鼻骨CT认定。结论 鼻骨侧位X线片易漏诊、误诊鼻部骨折 ;鼻骨CT能避免鼻部诸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 ,且骨折认定准确。  相似文献   

4.
Li F  Xu LM  Xie XF 《法医学杂志》2005,21(3):185-187
目的探讨生理性小骨骺分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骨端撕脱性小骨折片的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怀疑骨端骨折而行法医学鉴定的案例,通过观察骨端游离小骨周边是否存在连续的骨皮质、小骨片相对侧表面是否有连续的骨皮质和局部软组织肿胀情况,并结合损伤机理考察骨折形态。结果21个案例中,6例游离小骨片与相对侧骨表面呈锐利的骨折线,并缺乏连续的骨皮质,周边可见软组织肿胀,考虑骨端撕脱小骨折;15例游离小骨与相对侧骨表面存在连续性骨皮质,考虑为骨关节端永存分离性小骨骺。观察游离小骨周边和相对侧骨表面是否有骨皮质,高分辨CT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观察小骨周边相应的软组织肿胀,MRI较好。结论通过对骨端游离小骨详细的影像学观察,有助于鉴别骨折与生理性小骨骺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直接利用电脑角度测量软件测量电子数据照片图像中人体肢体大关节运动活动度的方法。方法使用通用量角器测量腕、踝关节获得实时数据,照相机分别在置有量角器作为参照和未置量角器参照的两种情形下对腕、踝关节运动活动度进行拍照固定,固定后的电子数据图像经电脑角度软件测量获得有参照物和无参照物两组角度测量数据。将各关节在各运动方向上的实时测量、有参照物照相测量及无参照物照相测量等三组活动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三种测量方法测得的腕、踝各关节运动活动度数据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测量结果相同,两种角度软件测量法测量的数据精确度较实时测量均略有提高,且图像中有参照物时更方便软件测量。结论角度软件测量法经济、快速、相对准确、可重复操作,在基层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对肢体大关节运动活动度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68例长管状骨不规则骨折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管状骨骨折在法医损伤鉴定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肢体损伤。本文报告的不规则骨折类型主要是指斜形、横斜形、蝶形、螺旋形和粉碎形骨折。不同的骨折形态与致伤原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68例长管状骨骨折的统计分析,着力从法医力学角度探讨损伤因素与骨折类型产生之间的关系等,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法医鉴定工作中,X光摄片检验手段已普遍用于鉴别骨折有无,了解关节结构改变等诸多方面。笔者在法医检案过程中,将该手段选择性地用于损伤伤残鉴定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材料、方法、结果1制作标尺:选用一塑料直尺,刻度高密度标记(如:金属标记),标尺长度可据检测对象长短而定,选择10cm或20cm为宜,标尺两端安置可升降螺旋钮。2审阅相关伤情资料,并作必要的体格检查,确定需摄片检测的对象———患肢长骨。3摄片:将尺置于拍摄肢体平行位,调节标尺旋钮至肢体长骨中间平面进行常规摄片,摄片范围应包括所检长骨两端关节,以确保完…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鉴定工作中 ,X线摄片检验已普遍用于鉴别骨折有无、了解关节结构改变和造影检查等方面。笔者在检案实践中 ,将该方法选择性地用于损伤伤残鉴定 ,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供同仁参考。1 检测方法1 1 制作标尺选用一衡定长度塑料直尺 ,高密度标记刻度 (如 :金属标记 ) ,标尺长度可据检测对象 (长骨 )长短而选用 10cm或 2 0cm为宜 ,标尺两端安置可升降螺旋钮。1 2 选材审阅相关伤情资料 ,进行必要体检 ,选择有对照价值的检验对象 (健患肢长骨 )。1 3 摄片条件将标尺置于拍摄被检测肢体平行位 ,调节标尺旋钮至肢体长骨…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纠纷和刑事伤害案件中,人体四肢管状骨扭转外力所造成的骨折,往往因双方当事人大相径庭的陈述.使法医对骨折致伤方式的推断增加了难度。为此,作者对四肢管状骨扭转外力性骨折的形态和骨折角,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1新旧骨折的总体影像学特点人体骨骼,按照骨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又叫异形骨)[1]。按照骨质自身的结构特点,又分为骨膜、骨密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因人体各部位骨质构造不同,愈合时间长短不一(甚至有的部位骨折长期不愈)以及因人体骨骼正常变异或先天畸形等因素的存在,判断人体不同部位是否存在骨折,是否为新鲜骨折有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经验,总结新旧骨折总体  相似文献   

11.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因车祸、高坠及伤害等导致的肢体骨折日渐增多,都涉及到对骨折时间的法医学鉴定。本研究选择不同年龄人体长骨线性骨折的X线片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到不同年龄人体长骨愈合的影像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根据长骨线性骨折X片表现推断骨折时间的法医学鉴定提供数据支持,初步探讨根据骨折X片表现推断骨折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上肢长骨的残骨某一项指标建立肱骨、尺骨和桡骨最大长的回规方程,然后可根据所得值间接推算人体身高。方法选男性肱骨、尺骨和桡骨50例,左、右共100侧肢体。用人体测量仪器,按体质人类学测量方法进行各项指标测量,所得值经统计学分析后,分别与肱骨、尺骨和桡骨最大长建立直线回规方程。结果经相关分析建立了肱骨最大长回规方程17个,尺骨最大长回规方程8个,桡骨最大长回规方程11个。结论若能测得上肢长骨残骨的某一项指标,就可用所建立的回规方程推算该骨的最大长,这在法医学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外伤作用肢体致四肢长骨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出现,但其合并成骨不全症的损伤,文献中鲜有报道。外伤在此类骨折发生中起多大作用,这对确定损伤程度及认定当事人责任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检案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案例刘某,男,16岁,在校学生。某年11月11日在学校课间与同学发生厮打,双胫腓骨发生骨折。伤后2小时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脊柱无畸形,双下肢体表未见外伤征,双小腿屈曲畸形,上段压痛,有骨擦感,不能活动,双足血运好,活动好。摄X线片示双胫腓骨骨折,伴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脊椎椎间隙等宽,生理曲度存在。颅骨X线片(-)。法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14.
81例外伤性鼻部骨折的特点及其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鼻部损伤后骨折的特点、确诊的方法及法医学鉴定的相关问题。 81例以鼻部外伤为主诉 ,经鼻骨拍摄X线侧位片 ( 62例加做鼻部CT扫描 )检见有鼻骨骨折的患者 ,进行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单纯性线性骨折 19例 ,骨折移位者 11例 ,粉碎性、多发性骨折 4 0例 ,鼻骨骨折伴上颌骨额突骨折或 (及 )伴眶骨骨折 11例 ;轻伤 58例 ( 72 % ) ,未构成轻伤 2 3例 ( 2 8% )。多数鼻骨骨折为粉碎性、多发性 ,且可伴有其它部位骨折。鼻骨X线侧位片只能明确部分粉碎性骨折及部分移位明显的骨折 ,CT扫描能确定鼻部骨折形态。  相似文献   

15.
骨筋膜室综合征常发生在前臂及小腿,多因挤压伤、肢体血管损伤、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骨折等形成,鲜见有霰弹伤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报道。笔者在实践中检验鉴定1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牛某,男,64岁。2005年6月11日凌晨4时许在多人斗殴过程中,双小腿遭受霰弹伤。伤后双小腿剧  相似文献   

16.
1例股骨颈骨折手术引发的医疗纠纷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例普通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改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因术中未拍摄侧位片,医院不能就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手术原因还是患者自身原因所致而举证,导致医院蒙受较大经济损失。但最终医院运用法律武器,依靠公安、政府部门妥善解决了此纠纷。案情介绍患者王某,女,27岁。因“左股骨颈骨折(头下型GardenⅣ型)”于2000年9月3日急诊入某院。医院于9月11日给患者行“经皮三根鳞纹钉固定术”,正位片显示术中骨折固定对位对线尚好(未拍摄侧位片)。术后第5天病人要求出院返家。2001年6月5日来医院复诊,X线侧位片示:股骨头向后倾斜,骨折对…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有关规定,损伤后致人一大关节运动严重障碍者,可评定为重伤;参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有关条文,损伤后致人手指等关节运动障碍者可评定为轻伤。甚至可参照有关伤残标准,评定为伤残。因此,一些人的肢体受到损伤后,伪装运动障碍,蒙骗医务人员、办案人员以及鉴定人,以达到惩罚对方,或者多得到赔偿的目的。我们从1988年至1998年十年间,对582例损伤后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者中进行了检验,发现有64例被确定为伪装肢体运动障碍,占总数的11%。现将有关资料统计如下:一、伪装肢体运动障碍的特征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某男,60岁,2008年3月5日干活时不慎从3米高处坠落致伤.伤后有短时昏迷,清醒后自觉头痛、头晕,对当时情况不能回忆,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耳鸣及视物旋转,左上肢无力、不能抬举,左下肢行走无力,腰部疼痛.约40min到医院就诊,查体:神清,精神可,右顶枕可见约2cm皮肤划伤、颅神经检查阴性;颈部棘突广泛压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左侧肢体感觉迟钝、肌力减退,霍夫曼征阳性;右侧腰部肿胀明显,触痛,局部皮肤青紫.影像学检查,左侧第7、8肋骨后肋骨折;寰枢关节不稳定,枢椎齿突不连,寰枢椎半脱位,高位颈脊髓损伤.伤后保守治疗,左侧肢体障碍无明显缓解,伤后1月余行"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钛板固定植骨融合、左髂后取骨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汤锦军  王余兵 《证据科学》2005,12(2):148-149
外伤作用肢体致四肢长骨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出现,但其合并成骨不全症的损伤,文献中鲜有报道。外伤在此类骨折发生中起多大作用,这对确定损伤程度及认定当事人责任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检案中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肢体损伤程度鉴定中,经常会涉及瘢痕长度的问题。由于受伤当时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测量出创口的长度。在实际检案中,根据瘢痕长度鉴定损伤程度,若瘢痕的长度处于临界值时就很可能引起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本文通过一起实际案例,分析了出现争议的常见原因,以及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