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前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出发,分析网络舆情及其传播新特征以及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正确应对网络舆情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空间与时间、评价对象与指标、评价方式与结果几个方面对“公民评议政府”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进而指出“公民评议政府”对于改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形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扩展民主监督渠道等方面的现实意义,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看一个政府是强还是弱,从一定意义上说主要是看这个政府的能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在于“能力本位”构筑。(1)地方政府能力本位构筑对社会发展的联动影响。“能力本位”解放和发展人;“能力本位”支撑21世纪中国的发展;“能力本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力本位”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2)地方政府能力构筑中的现实阻抗力。“官本位”的阻挠、“权本位”的抵抗、“关系本位”的破坏。(3)地方政府能力本位构筑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政府是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府如何干,以及公务员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4.
李继力 《党政论坛》2014,(11):23-24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决定》指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在具体的实践中,国内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是,也出现一些地方政府把购买公共服务当作“责任卸载”工具,成了“甩手掌柜”,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5,(6):45-45
汉城市人口1027.7万,拥有277.7万辆汽车。“行车难和停车难”一直困扰着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汉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以身作则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减少“官车(个人专用车)”,树立廉洁政府形象。汉城市政府过去“官车”众多,就连各课室(处级)都配备,仅司机就多达150人。为改变这一状况,市政府根据《官用车辆管理规则》,把“官车”数量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这4辆“官车”的分配情况是,  相似文献   

6.
政治学中有一种传统——认为政府是一个官僚机构,它不仅傲慢,而且还有自己的利益。它也不过是一个“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将政体划分为“良政”与“恶政”。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区别两种不同的政府创新,即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创新和打了引号的“政府创新”,前者为“好的政府创新”,后者为“不好的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了服务型政府形象的含义、基本内容以及和服务型政府的关系,认为服务型政府应该树立立府为公、行政为民的形象,亲民政府的形象,勤政政府的形象,高效政府的形象,精干政府的形象,廉洁政府的形象,法治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从政府的性质、职能和国情等方面,论述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二者融为一体,不可排斥。对目前流行的要把我国“管理型政府”转变到“服务型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的观点提出异议,并阐明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构建“管理、服务规范的廉能政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政治体制、政府管理职能和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政府既要“掌舵”(决策、指导)又要“划浆”(执行、服务)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质疑美国学者奥斯本、盖布勒提出的政府“掌舵论”,并从我国国情出发,阐明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掌舵”、“划浆”优化高效政府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化与社会转型期政府形象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政府形象的重塑成为时代与历史的必然。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形象状况及原因,政府信息化对政府形象重塑的作用,如何以政府信息化带动政府形象重塑来构建文章的理论框架。笔者还以为,那些认为政府信息化只是办公行政技术的现代化或政府信息化只是政府将网建起而不注重其利用的人必须走出认识误区,使之真正能把政府信息化提升到一种理念革新、重塑政府良好形象的层面上来,才能将政府信息化的功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现状及其特点 美国有三级政府,除联邦和州之外的所有政府都被称为地方政府,而三级政府均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百衲被(crazy-quilt)"是对美国地方政府治理体系的形象概括(形容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主要基于以下理念: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由于人们的价值偏好不同,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也各不相同,为了尽可能满足不同公民的不同消费需求,应该允许他们选择能满足其消费偏好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政府能力政府诚信与政府公信力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政府诚信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和源泉。诚信的政府将获得更大的公众信任,而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地方政府来说,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树立廉洁、有效、公正的政府形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政府应该是对全体国民全面承担责任的“责任政府”。而传统理论将“责任政府”主要限制在“内阁制”政府及其政治责任方面,其內容与范围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在社会发展加快,行政权在公共领域不断扩张,对行政权的控制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责任政府”的概念应扩展到任何一种政治体制的政府,而其内容也应扩展到政治的人道义的、宪法的和其它法律责任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系统工程,政府在这项工程中无可争议地处于“主角”地位,但“主角”绝非“独角”。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在党和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府”和信息系统在美国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系统在美国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经历前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时期,主要应用于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土地管理、公共安全、市政工程等,改善了这些领域的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逐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操作平台与支持决策工具。电子政府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政府运作过程,是高效率的政府过程。改进政府的运作程序是电子政府的实质所在。网络化和政府网络仅仅是电子政府内容的一部分,电子政府效果量化,这是目前值得研究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重新认识地方政府:从权力、利益和权利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韫芳 《理论探索》2006,(2):124-126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地方政府在多样化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地方政府还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学界对地方政府的研究已形成明显气候和专门领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能力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因此,对地方政府认识的角度也出现由“权力”到“利益”再到“权利”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刘春水 《党政论坛》2010,(20):27-27
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明显的“有限性”特点,其有限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不包揽一切,政府不主导一切,行政的力量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议题,民生问题是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长期以来,民生问题主要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特别是政府与群众在视角上的差异等因素,地方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往往面临“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相脱节”“有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项目推行难”等难题。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是浙江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项目的制定引入人大制度轨道,通过多主体参与来解决民生难题的实践创新机制。它通过民意聚合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分别实现了决策与民意、协商与票决、监督与助推的结合,并发挥了推进地方政府民主决策、确保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民生项目有效落实、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和构建地方新型治理格局等五种基本功能,成为当代中国地方人大破解民生难题、发挥代表职能和优化地方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现在政府与市场跳的是“双人舞”。因此,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要强有力地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实现强化弱化转化,政府与市场只有跳好“双人舞”,这样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快速和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和政府危机公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9.11”事件标志着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危机对于政府的形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审视,对政府自身的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政府形象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政府危机公关应运而生。危机事件的特点和政府公共职能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政府危机公关是建立在法律、技术、管理和社会4个支持平台上,在危机的预备期、冲击期、恢复期3个阶段从信息、行为、心理3个方面全面展开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