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自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在短短的六年里,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何异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什么要加快经济立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拍卖作为一种特殊的买卖行为在商品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踊跃报价的竞买场面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精神的体现,而拍卖的公平、迅速则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西方国家拍卖行为到处可见,有关拍卖的立法也较完备。我国由于长期忽视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活动极为不发达,有关拍卖方面的立法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活动将会日益增多,因此,加强拍卖的理论研究,不仅对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的拍卖立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意义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发生不正当竞争,这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济方式的竞争,搞活了经济.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而且呈现出蔓延趋势,突出表现为以行贿推销商品、在商品交易中强迫对方接受不合理的附加条件等.而在不正当竞争中,劣质产品、掺杂使假、假冒商品和虚假广告,被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阻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9,(7)
法律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服务,这是法学界人士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如何修改民法通则,完善民事立法的视角谈些认识。一、民法通则总体上的两大不足之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集中表现在从单一的产品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多元化商品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混乱愈见严重,出现了“百业经商、全民皆商”、“官倒”、“不正当竞争”等现象。这就对我国一切法律部门都提出了完善立法发挥法律功能的要求。目前法律部门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被动局面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民法作为调整商品关  相似文献   

5.
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确立以计划原则为主,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和法发展方向的。这一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化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又是商品经济,要求按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组织生产和流通。社会主义企业是具有相对独立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所有者,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他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包括  相似文献   

6.
<正> 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并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科学的发展,使我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科学进入空前繁荣的境界。这样说的主要根据是: 第一、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确认商品生产者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商品只有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它要求每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7.
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社会主义竞争是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项客观经济机制。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竞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主义只存在“比学赶帮”的竞赛,而不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竞争并非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它是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 竞争和商品经济是一对孪生姊妹,有商品经济,必然有竞争。有竞争,必然有不正当竞争;要发展商品经济,必须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和鼓励合法竞争。这是国际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一般经验.我国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国在培养和发展商品  相似文献   

9.
加强商品经济的刑事保护,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践中提出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刑法学研究课题。本文想就加强商品经济刑事保护的客观依据,刑事保护在保证商品经济正常发展的宏观控制中的重大作用,确立与提高为商品经济服务的刑法意识,从司法和立法上如何加强商品经济的刑事保护等基本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名称(厂商名称)与商标源于商品经济,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名称与商标作为工业产权的一部分在商品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步被企业所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所拥有的企业名称与商标的专用权,能够更好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一、企业名称与商标的作用企业名称与商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名称标指一个企业,商标所标指的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立法上,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和商标法是两个独立法规;行政管理上,它们分别属于两个独立的部门。它们同属于一个法人或自然人,在商品经济中均起着表示商品来源和区别商品的作用,特别是当企业名称和商标登记、注册后,它们都受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会有竞争,也就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封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展国民经济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反不正当竞争的对策和立法中的一些问题作些探讨。一、反不正当竞争是保障和促进计划商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保护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这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关于正当竞争和不  相似文献   

1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计划经济特点之一,即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特点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发展阶段。只有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同时,加强对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有计划的管理,才能使商品生产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商标作为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业贿赂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不正当利益,经营者不是采取开发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向社会推出质优价廉的商品以获得正常利益和竞争优势,而是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向交易相对人暗中提供一定优惠待遇促成交易,从而使诚实经营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一种干扰市场竞争正常进行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在西方  相似文献   

14.
民法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表象。概览世界历史的发展脉胳我们就不难发现,社会经济的兴衰变化无一不与民事立法的发达与否息息相关,特别是商品经济的衰退与繁荣,更直接影响到这种主要以商品关系作为其调整对象的民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古罗马商品经济的空前昌盛曾经导致了罗马私法的极度发达;中世纪商品经济的停滞不前则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86,(8)
“立法是对现行行为规范的固定和对经验的总结”的传统的立法观。致使我国法制建设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呈现出滞后现象。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本期发表“经济立法的超前性初探”一文指出。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立法观——超前立法。经济立法不超前,造成立法落后于经济;超前过度,又会失去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导向。如何把握超前的“度”,仍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发表本文,旨在开拓人们的视野,对立法观作多维透视,以建立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16.
以利益需要作为刑事立法上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依据,在我国刑事立法研究中几乎已成通说。以利益需要作为启动经济刑法立法的根据,不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片面夸大刑法的利益保护功能,在统一法秩序的幌子下简单处理法域间的关系,就会忽略经济刑法自身的规范逻辑和特点,构成要件的保障功能和社会秩序保护功能就都被利益保护所涵盖,并最终被淡化。畸重利益需要的经济刑法政策模式,难以促进利益的多元化,相反在利益驱使下容易使中央集权的国家控制模式进一步加强,不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竞争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其实,只要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竞争,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竞争的目的、性质、范围和手段不同”。《决定》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商品经济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对立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建成发达  相似文献   

18.
商业诽谤罪立法刍议崔红卫,崔红利市场经济离不开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经营者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也就出现了诽谤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现象。对此,虽然我国颁布的《反不正当竞...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法律上明确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应有的法律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实际上,我国的企业立法和法学理论业已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颇有成效的努力.但毋庸讳言,目前无论是在立法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依然没能恰当地处理好企业、公司、法人三个常用范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企业立法的质量,也不便于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制订的民事的与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是应改革传统的产品经济,实践有计划商品经济活动,适应新的商品经济关系的事实和要求而诞生的。如我国的《民法通则》、《企业破产法》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也不应讳言,就现已出台的经济法律和法规,以及一些经济立法思想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