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首先应该是对人与自然本身的认识。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产儿。这一点边古人都知道,如荀子就宣称“天地者,生之本也”,“天地合而万物生”,现代科学更迸一步从生物送化的角度以无可辨驳的事实进行了严密的科学论证。大自然母亲之于人类真可以说是功德元量。马克思在阐述人与自然关系时,就首先明确肯定: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更形象地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恩格斯,《自然辨征法…  相似文献   

2.
城 市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要素 ,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肇始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 ,城市发展的模式、形态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有个性的 ,而不能是单一的。城市的规模、建筑等 ,是一个城市的“形” ,而城市的人文素质与人文内涵 ,则是一个城市的“神”、一个城市的生命、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品位、一个城市的绿色文化原野。我们知道 ,城市化进程 ,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自然”过程。但是 ,当今世界现代化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往往过多地加入了人为因素而被大大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  相似文献   

3.
秦德君 《党政论坛》2001,(10):26-27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要素,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肇始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发展的模式、形态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个性的,而不能是单一的.城市的规模、建筑等,是一个城市的"形",而城市的人文素质与人文内涵,则是一个城市的"神"、一个城市的生命、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品位、一个城市的绿色文化原野.  相似文献   

4.
自然悟语     
大 自然是丰厚而无私的。它不仅是人类家园物质生活的依存,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孕育者。近几年,我们的报刊传媒对保护大自然,从物质世界落墨较多,而对大自然完善人类精神的话题,触及较少。为了认知大自然的全圆,矫正对自然视野之蚀,笔者写下这篇《自然悟语》。如果说高尚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摇篮,那么大自然则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任何艺术在大自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浆育。以我们最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作:“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但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名城保护工作的好坏也是城市是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近年的实践表明,我们还未处理好“危改”和“保护”的关系。一谈危改就要“拆旧建新”,一说“保护”就什么都不能动。而城市和建筑的保护同样需要改造和更新,关键是我们至今没有摆脱“政府和开发商主  相似文献   

6.
洛华 《瞭望》2001,(17)
当今世界,气温上升,污染加剧,灾害频仍。人类在享受物质进步所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自然前所未有的报复。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越来越多的问题面前,人类也在反思。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代主题。但就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却公然表示,美国将不会执行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因为“过多的环境保护可能抑制经济增长,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当然,最大的发达国家仅仅因为经济原因拒绝环保是说不过去的。布什也还提出了另外两个原因:一是《京都议定书》只限制发达国家不限制发…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六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等四部委又下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确定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和坚持城市公共交通是以政府规划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快速交通体系为重点的“城市现代化交通工程”,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城市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夏林 《瞭望》1990,(Z1)
世界正在“重返大自然”。 产生于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年代的自然疗法,如今又重新成为国际医药开发的新潮流,“中草药热”随之风靡世界。 有关中药走向世界、为国争光的报道,已多次发表并为人所熟悉,这里写的,则是“月亮的背面”:中药材资源日见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9.
所谓“敬畏大自然”,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敬仰和害怕自然,要害在于“畏”,也就是怕。这种心态和原始人的泛灵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一脉相承,都是把大自然当成有意识、有人格的神灵,担心冒犯了它就会遭到报复。汪永晨虽然说“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但又说“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仍然还是把大自然当成神灵一样的存在,而作者本人,俨然大自然的代言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蒙昧的观念,与科学思想格格不入。因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无意识的客观世界,自然规律不…  相似文献   

10.
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怎样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希望从传统道德中继承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本文择其精要谈两个问题.一、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这个思想体现于“正谊明道”的讨论.“正谊明道”这个概念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它有两个表述,一是《汉书·董仲舒传》所引“夫仁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另一表述见于《春秋繁露》:“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相似文献   

11.
<正>一、“城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域而不是现成的理论体系本文想从讨论“为什么是城市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从追问“什么是城市马克思主义”开始。之所以称为“城市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首先是因为这一问题的开放性而不是体系性。我们并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着现成可用的城市理论,也并不认为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其次是因为这一问题的历史性。城市的重要性在西方是与生俱来的。西方古代文明即“城市的”。众所  相似文献   

12.
美在和谐     
“素月分辉,明月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宋人张孝祥的这段词,深层次地说明了人类精神与自然生态相通相融,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所给予人的审美感受。是的,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母亲。人类  相似文献   

13.
迟国维 《民主》2006,(7):48-48
据6月7日《文汇报》载:上海老房子整修一砖难求。修缮老建筑,却找不到能与之相匹配的“同龄砖”。最近,提篮桥街道在修缮舟山路一带老建筑时,险遭“无米下锅”的尴尬。有关人士指出,这些年来,上海的老建筑保护越来越受重视。而作为老建筑的“筋骨”,那些年代久远的砖瓦也不应被遗忘。有人说,城市发展从拆迁开始。外地人进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白圆圈里写着个大大的“拆”字。但等老房子快扒没了,才会反应过来:城市发展离不开老建筑。我所在的单位最近搬到了万达广场,正处北京CBD商圈中心,附近的老房子快拆没了,最后在离此10里地租了个老…  相似文献   

14.
1月19日的《理论信息报》刊登了全国“世界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学术讨论会议对“现代化”的概念问题的几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和社会的综合概念,在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即向某一地区、某些社会部门所达到的先进水平看齐。更多的同志认为,“现代化”是用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总的动态的概念,它的核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它是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曾多次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曾公开声称自己是个“完全之社会党”。在他的演说辞和论著中,对民生主义——社会主义有过许多理论的、原则的、具体的阐述,但所描绘的“社会主义”前景往往美妙而模糊。《实业计划》是他精心设计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兰图,是经过深思熟虑、准备付诸实施的行动计划,从中,可以  相似文献   

16.
陆浩 《民主》2006,(10):1-1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肇基于伏羲发明的八卦。八卦经周文王演绎而成为《易经》,由《易经》而下,中华文化万流竞涌,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诸子百家。《易经》开宗明义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最基本的脉络。天水,作为伏羲的故里,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人类文明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中途虽然会汇入众多的支流和无数的小溪,但它始终割不断同渊源的关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但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决…  相似文献   

17.
铁岭,这个辽宁北部的城市,看起来和《红楼梦》毫无关系,但留意的人,就会发现铁岭和《红楼梦》有着难解之缘,《红楼梦》续作者、整理者高鹗家在铁岭镇西堡,而长篇小说《曹雪芹》的作者端木蕻良则生于铁岭昌图。 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副会长安国复说,热心于“红学”、“曹学”的人在铁岭为数众多,研究者既有专家教授,也有党政官员、离退休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界定的新概念。“二战”后,现代化进程迅猛如潮,给人类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变化。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谐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公约”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应具有以下任何一种特质: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能为一种现实的或为一种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许多地方都在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而努力。也有的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国际一流大都市。但是,什么才是现代化大城市?不能简单理解为高楼大厦林立、环线高架满城,有了大建筑,就是现代化大城市了。现代化大城市是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硬件设施,更要有现代化管理、服务、效益、道德。素质等软件建设。把城市管理提到突出地位,这是我们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城市管理有很强的综合性,几乎涉及城市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尤其是对于正在争取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城市来说,更需要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笔者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郑玄说:“中庸,中和之为用也”(《中庸注》);焦循说:“盖凡事皆有两端……而皆有宜,得所宜则为中”(《论语补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至德”的“德”,乃全德之名,包括诸德,实与“仁”同义;而其所以为“至”,乃是“至宜”、最合适、恰到好处的意思,决非指顶点、极端,也不是折中、平均。这样,作为“至德”的“中庸”,就是内在的“仁”及其表现形式、“仁之方”。把“中”理解为“中和”,就成为一个表示立体动态的概念:它不仅要求横向的不左、不右、不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