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文如其人,书如其人。正像书的名字一样,《务实求理》一书集中反映了李瑞环同志参与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历程,充分展示了李瑞环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治国理政相结合的理论底蕴和创新实践,体现了  相似文献   

2.
党员干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对群众具有极强的直接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围绕新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学习、传播、运用等调研情况,总结分析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提出党员干部要做道德模范,学习、实践、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模范,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众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成功范例,成为革命进步人士的指路明灯,有力地批判和反击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和文化专制。《大众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角逐的结果,是中国革命实际的需要。《大众哲学》产生深远影响,和它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正是通过书籍报刊、民间社团及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的人际和群众间的宣传推广等多种传播途径,《大众哲学》才普遍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之中,为群众所接受。《大众哲学》的成功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实践特色;同时,也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鲜明的事例和独具匠心的结构体例安排写作,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是一个简单从思想到思想的理论传递和接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具有和需要多重中介环节的理论与实践复杂互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本文讨论的主要中介为:执政者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和价值目标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方法;党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学习践行,言行一致的组织动员、提升和惠及大众;哲学阐释密切关注时代课题和实践主体的创新智慧的提炼与思想困惑的解答。进而使哲学理论成为能够同社会实践良性互动,切实形成大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智慧头脑"和促动历史进步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命题内涵的科学界定和准确把握,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的一个基本前提。界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涵,首先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辨正,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混为一谈,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等同起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割裂起来。就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人民大众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体由社会精英到人民大众的逐步扩展。  相似文献   

6.
2010年春暖花开时节,一本专门为农民朋友编写的书籍《农村基层干部反腐倡廉知识读本》出版了。这本由北京市纪委、北京市委农工委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联合编写的图书,散发着缕缕农村大地泥土的芬芳,一出版,就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特别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必要进一步廓清其基本含义,明确其何以必然、必要,及其主要着力点。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大众化,从而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筹能力和实践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书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是一部把思想史、运动史、制度史融为一体的全景式史书。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先后在不同杂志的“哲学讲话”专栏发表了一系列通俗哲学文章.除部分汇编成《大众哲学》外,还有其他与之一脉相承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成为艾思奇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化大众”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理论学习》2014,(6):25-29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我们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立足实际,认真学习。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出版的重大意义《十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有益尝试,它的出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时代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周延诠释问题,即完整体系的描述直观化、重要理论的理解庸俗化和核心概念的阐释曲解化,其实质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的自我僭越。消除这种不周延诠释,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全面把握这一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2.
胡艺华 《湘潮》2013,(8):16-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步入新的机遇期。理论界从多视角、多层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专题研究中附带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题研究中兼顾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当代中国的背景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描述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以毛泽东、李达、艾思奇等人为个案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善于转化、善于融合和善于表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重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金海 《求是》2012,(2):45-46
日前,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了第五批学习书目,包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孙中山传》、《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6种7本图书。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些图书,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书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大众话语为形式、以革命实践为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凝聚动员各阶层民众、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洪流的重要思想武器。分析和研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入脑入心的原因,可以为我们当前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典范,其历史效果主要有: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一公认的科学世界观在人民大众头脑里落地生根,使人民大众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教训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时政治实践的关系始终没有完全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存在简单化、庸俗化和极端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实用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规律研究不够、把握不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是党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卓有成效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第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目前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面临新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新的考验,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勰 《党的文献》2017,(3):125-127
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大众话语为形式、以革命实践为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凝聚动员各阶层民众、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洪流的重要思想武器。分析和研究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入脑入心的原因,可以为我们当前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指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勇军 《党史文苑》2012,(10):51-52
延安《解放日报》得以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是:坚持"全党办报"的组织方法、"上天入地一线穿"的工作方法、"五新"的文风、"情理交融"的语言。这些经验对当前的党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刚刚在全国范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特点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情境的生动再现,而这些经验则是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