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孙明泉 《发展论坛》2000,(12):52-53
家,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基本场所。随着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的终结、住宅开发的市场化运作和住房二、三级市场的逐步开放,如今的城镇居民已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住宅的自主选择权。建房、购房、换房、租房等住房消费活动中,除考虑区位、价位、户型、交通、安全等传统的择房标准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包括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建筑景观;越来越多商品房广告中声称其楼宇“依山傍水、紧邻公园”,或者是小区内“有较高的绿化率、富有园林意境”。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深层透视这一消费现象成因及新的消费需求的特点,进而…  相似文献   

2.
佚明 《党建文汇》2014,(1):45-45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来访的撒切尔夫人.并收到撒切尔夫人精心挑选的一个银质烟盒.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文苑》2012,(3):4-11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参与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在人生大是大非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尽人皆知,令人钦佩。鲜为人知的是,他在各种场合所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和乐观诙谐。邓小平的幽默不落俗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蕴涵深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长久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杨乐平 《探索》2004,3(3):15-16
邓小平的洞察力、判断力和驾驭力使他对世界历史主题作出准确判断 ;处惊不变、沉着冷静的理性人格 ,使他直面国际风云变幻 ,作出理性思考和处理 ;正直刚毅的性格 ,使他不屈不挠 ,大声疾呼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朱培民 《实事求是》2004,40(4):5-10
邓小平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十分关注新疆的发展和稳定,曾经多次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解决重大问题。大量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如果没有邓小平,就不可能有今天新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6.
说到与党外人士的合作,邓小平与荣毅仁的交往堪称楷模。对荣毅仁,邓小平总是亲切地称他为:"荣老板"。这称呼里饱含了对荣毅仁赞许和欣赏。50年代后期,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7.
1984年,就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事宜,邓小平会见了到访的英国外交大臣杰弗星·豪。当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厅里等待来宾时,记者们一拥而上,准备对他进行采访。邓小平开玩笑地对香港记者说:“看到你们,我心里就‘怕’。”记者们也机灵:“不要害怕,请向香港同胞讲几句话。”简短的对白,众人已解颐。  相似文献   

8.
龙平平  张曙 《湘潮》2014,(1):6-10
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570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来的考生参加了当年高考。1978年夏,参加高考的考生达N610万。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9.
《广东党史》2009,(4):61-62
邓小平的问题 1977年10月29日,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煤炭部工作汇报。汇报者说,开滦煤矿“四五”计划最后一年——1975年生产原煤2563万吨,矿井提升能力翻番,五年间累计多产煤炭2000多万吨,平均每年400万吨,相当于年增加两座年产200万吨的大型煤矿,伞员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效率一倍。  相似文献   

10.
1985年5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的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时,亲切地问他是哪里人,陈鼓应回答道:“我是福建省长汀县人。”邓小平听了非常亲切地说:“长汀我去过,并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当时那里的水运交通很方便,经济很繁荣……”  相似文献   

11.
祁兵  铁马 《党史天地》2006,(8):8-11
1973年4月12日晚上7:30,在人民大会堂一楼宴会厅,周恩来总理主持盛大宴会,欢迎刚从柬埔寨解放区返回北京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一行。邓小平这天引人注目地出席了晚宴,其公开身份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戏剧性地突然露面,使在场的中外来宾和记者都惊讶不已。第二天,港台及世界许多新闻媒体对邓小平重新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都大加渲染。一时间,邓小平成了海外评论中国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8日,有"铁娘子"之誉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而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作为香港回归谈判的英方总指挥,她曾经多次访华参与了核心谈判,最终代表英方和中国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1年9月底,叶剑英委员长宣布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对港政策虽然与对台政策有所不同,但在许多基本政策上是  相似文献   

14.
高瞻 《党的文献》2003,(4):59-62
技术转让问题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美之间牵涉到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敏感问题。邓小平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整个历程中 ,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如何从美国取得更有利的技术转让的条件 ,以加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邓小平把中美技术转让问题作为“从政治角度来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准” ,推进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促进了中美双方双边技术贸易的发展 ,并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全 《世纪桥》2013,(8):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刘全 《世纪桥》2013,(10):19-21
1949年6月2日,毛泽东在起草电文中指定邓小平准备进入四川,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西南局第一书记。直至1952年7月,在西南局近三年的时间内,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西南人民实现了西南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对婚姻制度的变革,从废除封建残余到提高妇女家庭地位再到宣传婚姻法。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变革还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7.
向永红 《世纪桥》2008,(6):40-41
1977年7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复出后便自告奋勇分管科学教育工作。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毅然决定中止用群众推荐办法上大学的做法,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从而改变了文革十年造成的人才奇缺、后继乏人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民 《学习论坛》2005,21(3):18-2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与远见卓识,审时度势,开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坚持苏联必须消除三大障碍的原则立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主导了这一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事件的全过程。此后,他又从构筑后冷战时期多极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关注中苏新型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改善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向永红 《世纪桥》2008,(5):40-41
1977年7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复出后便自告奋勇分管科学教育工作。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毅然决定中止用群众推荐办法上大学的做法,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从而改变了文革十年造成的人才奇缺、后继乏人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2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60年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努力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进一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推广到国内外乃至全球问题的解决,实现了这一原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