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重新认同孙中山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论评,伴随着强烈的现实性、针对性、政治性,在理论上区分新的与旧的,在实践中区别真的或假的,论述的着重点时有不同,但始终不脱三大政策,并以对三大政策的态度为准。中共在创造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确立了完整的三民主义观,而这一点,亦体现三民主义的理论张力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民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后经其重新解释和发展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缓和国共两党对立的局面,共同挽救民族危难,三民主义又一次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政治基础和维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生命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历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两次重大发展阶段,孙中山在评价三民主义中国化时着重从三民主义思想的深刻性、三民主义信仰、三民主义与实践结合、三民主义逻辑的紧密性四个方面论述三民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在新时期的启示就是把理论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事业的成败体现在信仰的坚定性和实践性、割裂理论和实际的内在联系导致事业失败三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国化的认识经历了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两次重大发展阶段,孙中山在评价三民主义中国化时着重从三民主义思想的深刻性、三民主义信仰、三民主义与实践结合、三民主义逻辑的紧密性四个方面论述三民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在新时期的启示就是要把理论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事业的成败体现在信仰的坚定性和实践性、割裂理论和实际的内在联系导致事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上。  相似文献   

5.
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迫切需要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毛泽东在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形成完整的三民主义观;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完整的三民主义观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的三民主义观对于新时期辩证地扬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至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更为注重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政治观念,因为它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在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三民主义也是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文化观之一,从文化角度对三民主义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恽代英研究中,关于他对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论述,迄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正是他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恽代英之论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历经三个阶段。他论述了孙中山的毕生贡献和革命功绩,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理论创造,孙中山思想理论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对国民革命的指导作用。其论述具有针对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为促进国民革命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同时期中共思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提出建立被压迫民族国际统一战线,理论上,对被压迫民族国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实践上,为这一思想变成现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理论和实践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的过程中制定了“联俄”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纲领。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思想,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特征,兴办实业、发展教育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创立了民生主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土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共和国。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4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中国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创立的三民主义的学说在近代中国革命中起过重大作用.毛泽东曾经指出:"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1]孙中山的旗帜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团结的旗帜,是振兴中华的旗帜.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又是怎样举起这面旗帜,怎样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呢?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奋斗目标基本上概括为“三民主义” ,并经历了一个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跃过程。在其具体的实践中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其侧重点是不断进行调整的。他历经险阻 ,但百折不挠 ,与时俱进 ,愈挫愈奋。  相似文献   

13.
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促成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中 ,共产国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于三民主义的理解和评价问题。然而事实上 ,共产国际与三民主义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异常的少。共产国际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三民主义这样一个原本不应该忽略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共产国际与三民主义阶级属性的差异而导致的相互之间的隔膜与轻蔑 ;二是由于三民主义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性 ;三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内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造成的。共产国际在三民主义问题上所采取的这样一种“鸵鸟”政策所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国共合作的过早破裂。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中国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民本思想向近代民生思想的发展和转变。伴随着近代历史的发展,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应运而生,它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孙中山不仅坚持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观点,还对社会主义进行现代性的反思,其民生思想的发展深刻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的追求。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以实行三民主义作为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中国最完整、最科学的民治法制思想,主要可概括为倡导法治,反对人治;维护民权,重视法治;提升法治,创设宪政等。其民主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色彩,不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而且在社会实践意义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民主与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有着许多共鸣,后者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法治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相关精神,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危难的中国,奔走中外,不断革命,奋斗一生,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从孙中山先生的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来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的征途上,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每次都能总结经验,继续前进,这种百折不回的毅力和不断革命的思想,正是先生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先生的这种精神,掀起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中的中、高级知识分于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的特点,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 该党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一部分坚持革命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宋庆龄、邓演达、彭泽民等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教而奋斗,“相约集合同志”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创建。她曾三易其名,始称“中国国民党临时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新三民主义理论是孙中山晚年根据他几十年革命经验所总结出来的重要理论。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背景与三民主义密切相关;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新三民主义理论的革命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继承新三民主义理论革命思想的同时完成了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创立的革命理论和政纲,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中国革命的政治符号,成为中国革命的表征性话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汪、蒋集团为争夺国民党正统地位,对三民主义进行了不同诠释,但都力图将共产党、共产主义消弭于三民主义之中,由此引发了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激烈论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区分真假、新旧三民主义,完成了对三民主义的解构与重构,同时又以"新民主主义"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步骤等重大问题作了科学阐述,初步建构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话语体系,实现了对三民主义话语的超越,逐步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聂治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广东农民运动为先导的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这股伟大力量的迸发,固然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工作的结果,但也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政策及其对农民的态度不无关系。本文仅就孙中山与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