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严相济是我国新时期的基本刑事政策,这一刑事政策应当贯穿刑事执法的全过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是一项刑事执法工作,必须充分贯彻这一政策。在执法目的、办案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经济犯罪侦查工作还有许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相适应的地方,应当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贯彻落实这一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
普赵辉 《云南人大》2009,(7):40-42,45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我州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执法理念上的重大变革,为此,全州检察机关必须切实转变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机制和执法方式,才能圆满完成这个课题,全面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3.
钟勇 《公安研究》2009,(7):43-4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利于实现执法中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当前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存有思想理念、具体适用方面的问题。要从更新执法理念、完善有关规定、加强舆论引导、调整考评机制、强调人权保护、注重综合权衡等方面下功夫,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宽严相济逐步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政策的主旋律。此项刑事司法政策的确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公安工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触动。同时,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得到检、法机关普遍贯彻落实的情况下,也成为新形势下影响公安执法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公安执法造成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范立仁 《前沿》2010,(12):110-11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从社会法制化文明转向刑事领域中的人类理性的迈进,是执政党的科学刑事思想成为今后的全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执法等相关活动的指南。本文通过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分析,在适用上做到不轻不重,适时适度,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宽严互动和刑罚结构合理调整关系,深刻思考宽严刑事政策的取向价值规律和目标,使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得到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6.
高劲松 《公安研究》2007,157(11):59-62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必须了解我国刑事政策的历史沿革,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及实质。公安机关要抓好和谐理念教育学习,切实转变执法观念,加强理论与实务研究,尽快制定适用"宽""严"的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7.
论公安机关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主张的重点在"宽",公安机关应从执法理念更新、实体运用、程序解读等三个途径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念更新方面,应尽快明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地位,制定具体适用细则,提高民警政策法律水平,构建公、检、法、司统一的执法标准;程序运用方面:建立如实立案的长效机制,构建、推广刑事和解工作机制,规范刑事强制措施的适度运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功能;实体化运用方面:对无被害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宽大处理",建立对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机制,规范劳动教养制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政策对刑事侦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逐渐转变侦查人员的执法观念,并对侦查的整个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起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0.
唐治祥 《理论月刊》2010,(3):117-121
作为一项基本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在刑事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得到一体遵循。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坚持"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并重"、"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等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不是一味宽缓、从轻的刑事政策,重罪抑或重刑中的宽严相济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问题正是该类问题的典型代表。因此,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渐进废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少康 《公安研究》2007,151(5):16-19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刑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政策。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所在,明晰严打斗争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设定警察执法刑事政策上采取了过度的“倾斜”态度,对执法主体警察及其执法权采取了相对严格的刑事政策,而对守法主体公民及其守法义务采取了相对宽容的刑事政策,导致执法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地位不平衡,在公权与私权之间无法形成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这是当前暴力抗拒执法和暴力袭警的重要原因。在警察执法上应确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立法上规定执法防卫,但不宜增加袭警罪。  相似文献   

14.
普赵辉 《云南人大》2008,(3):F0002-F0002,F0003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明确要求,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在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贯彻落实宽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贯穿于执法活的各个环节,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是当前我州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实施宽严相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刑事政策后的新发展,其核心是区别对待,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互补。在刑事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重点要强调“宽”的一面。要通过树立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建立繁简分流的办案机制,正确运用批准逮捕权和刑事和解制度等来实现“宽”的一面。通过区别犯罪种类和情形,依法从重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从而实现“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它既是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要求形成一种合理的刑罚结构,这是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础。文章仅探讨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下,如何完善我国刑罚主刑中的死刑制度,并针对死刑制度的弊端,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实现刑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起“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在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法治的框架内全国汲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及严打方针政策的养分,适时提出的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基本刑事政策。作为具有部分刑事司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处于整个刑事司法流程的第一道关口,贯彻落实这一刑事司法政策,要树立正确的执法观...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仅是有关刑事实体处理的刑事政策,也是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刑事政策。我国刑事侦查程序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但也有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不相符合的地方。为了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应当完善强制措施中的监视居住措施,在侦查终结的处理上引入和解制度,扩大侦查机关可撤销案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