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乃和 《学理论》2008,(9):18-19
和谐,是指事物内部因素配合匀称、适当、协调’、平衡的状态。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在"转"字上做文章。多元化、功利化、单一化、娱乐化是阻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问题根源;必须转正根源;转换经济根源;转化形式根源;转移载体根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价值观涉及公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考察这些影响,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将社会和谐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既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价值目标的思想一脉相承,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又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所做出的理论升华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要观点]回顾十二大以来党的代表大会,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主题,是党长期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此前理论上的社会主义特征论以及以之为依据的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侧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而且对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敬志伟 《行政论坛》2002,46(3):34-3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这既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又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在继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差异性.他们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他们在社会发展直接动力问题上的观点却存在着差异性,毛泽东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具体方式上存在着失误,即没有解决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而邓小平找到了"改革"这一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与方法,解决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具有崭新时代内涵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进一步成熟。社会主义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经济本质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侠 《学理论》2009,(21):15-16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九十年来,振兴中华,发展中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担任起了领导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的重任。六十多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上发展中国的战略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各阶段社会发展战略的差异性,以获得有益的借鉴,对于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战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追求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更加有…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8,(8):38-40
一、滨海高新区领航的现有基础条件 1,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契机。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粗放式增长到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建设和开发恰好处于我国发展方式转换的潮头浪尖,极有可能发挥新的领航功能来引领其他地区发展方式的转换。对于滨海高新区来说,这是十分宝贵的时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的社会.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广元 《学理论》2010,(13):11-12
自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都在追求美好社会。尤其是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建立在其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为黑暗中的国家和人民指出了光明之路。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建立,中国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核心领导下,根据中国所处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系,带领党和人民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就是制定合乎实际的发展目标、探索合乎规律的发展道路、形成合乎历史进步方向的发展评价体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党的执政能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一大贡献,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引人注目的新内容,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概念,它源自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描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设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科学提升中国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大胆借鉴国外社会规划的主要作法的战略依据;必须坚持客观性、人民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开放性的战略原则;必须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战略程序;必须发挥科学预测社会建设走向、正确执行社会建设决策、科学管理社会事务、预防社会风险、凝聚社会共识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公有制非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批驳 ,对于端正人们的思想 ,坚定公有制社会主义本质思想 ,使人们避免误入歧途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荣 《理论探索》2003,1(1):23-25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于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明确地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来倡导 ,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 ,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