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淑瑛 《台声》2007,(8):71-73
父亲杨春松是台湾桃园县人,1926年赴广州投身中国革命.同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1927年夏回台从事农民运动。当时的他做为台湾农民组合的主要干部之一,在“二·一二事件”中被日本殖民当局抓捕并被判监禁10个月。1929年.父亲在保释期间与母亲结为伉俪.从此相伴相随.历经风雨坎坷。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台湾知识分子言论刊物《中国论坛》的五四纪念论述经历了一个论题由隐而显、规模由点到面、指向由外到内的过程;对于五四的精神意义有多元的表达,尤其是结合到台湾当时的社会面貌,提出了五四精神意义的坚守和落实方式;对于五四的"全盘反传统主义"提出了超越式反省。这些论述不仅呈现了五四纪念的时空特色,也彰显出五四文化符号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杨毅周 《台声》2007,(3):26-28
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为了反抗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台湾同胞发动了“二·二八起义”,展开了一 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自治运动。但运动被残酷地镇压,无数台湾同胞的生命、青春和理想被毁灭,酿造了历史的悲剧,给台湾同胞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给台湾社会制造了深深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28辛辛那提世界合唱比赛中,上海音乐学院女声合唱团获女声组比赛金牌冠军(所有获得金牌的合唱队中的第1名),以及教会音乐组和民谣组金牌。为此我们专程采访了合唱团团长、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教授。  相似文献   

5.
吴艺煤 《台声》2014,(3):70-72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台湾同胞胸怀“保卫祖国、光复台湾”的信念,回到大陆参加抗战。75年前的1939年2月22日,台籍志士李友邦芷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这支活跃在大陆东南地区抗日前线,以台湾川胞为主体、以抗日救亡为目的的抗日队伍,在抗日宣传教育、战地医疗、生产报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巨南 《统一论坛》2005,(4):16-17
中国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不仅是列强环伺,肆意瓜分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前赴后继反抗侵略的历史。海峡两岸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这悲壮的历史长卷中,台湾军民在1895年不畏强暴,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1895年4月17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恶讯传到台湾,全岛上下无不悲愤万分。据有关史料记载,“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  相似文献   

7.
郑鸿池 《台声》2002,(1):40-41
340年前,即公元1662年的2月1日,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经过10年的准备之后,率领25000名中国将士,又经过近10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西方的荷兰入侵者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了“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复台诗名句。“先基”就是祖先的基业,说的是台湾这块宝地,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开劈荆榛,用血汗开发出来的基业。中国人民比较成规模地开垦台湾,始于17世纪的颜思齐、郑芝龙时代。颜思齐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人;郑芝龙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连横在《台湾通史…  相似文献   

8.
一、抗英保台,五战五胜 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派姚鼐的侄孙和受业者,同时也是一代闻名的桐城派文章继承者和代表者。清政府期间,他曾三度赴台,先后任台湾县令兼理海防同知、噶玛兰通判、台湾兵备道。1823年至1825年3月,还应新任台湾知府方传毯之邀,在台赞襄其政务。姚莹在台任职,前后达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陈春兰 《政协天地》2008,(11):46-46
领命今年5月,我接到通知说,6月初台湾澎湖的"菊之音"学生艺术团将到同安区参观考察,要求组织一场时间1小时左右、形式活泼、气氛热烈的联欢晚会。虽然我当时正在筹备两场大型活动,但是身为一个民革成员,我认识到这是两岸之间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好机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于是我勇敢地应承下来,并积极投入到筹备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一代宗教学大师吕大吉先生,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3个多月后告别了家人,告别了他无以数计的学界同仁和后学、各界友人和对他崇敬的人,怀着无限执着和遗憾,告别了他未实现的梦~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之梦”。他走了,走得让人心碎。让人无限怀念。凡是与他相知相交的人无不痛悼地发出感叹。如果让生命的火花再挽留十载春秋,吕大吉先生的“理想之梦”将会再一次的闪烁出思想光芒,将为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再增添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肖云  孙博 《台声》2005,(9):48-49
七月的南京,开始尽显它火炉的本色。早晨,我们来到南京市台联,对古斌会长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2.
郭平坦 《台声》2011,(6):64-66
今年是著名台籍历史学者戴国烽先生逝世十周年。自1988年我与戴教授相识于东京,至他2001年离世,前后十多年的时间,常与他一起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在戴教授众多两岸关系的论述中,关于“台湾结”与“中国结”融合的愿望令我感触至深。今年是戴国焊教授逝世10周年、80岁冥诞。作为著名台籍学者,他热爱台湾,更热爱中华民族,一生的愿望都期盼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  相似文献   

13.
1月8日,台北,雨。 来自南京的MU5001航班抵达台湾桃园机场。应台湾青商总会的邀请,由江苏省台联副会长李鹭扬担任团长、全国台联联络部交流处处长任挥领队的“两岸情·台湾行”全国台联江苏台籍青年交流访问团一行20人随机抵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