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劲 《台湾研究》2016,(4):10-22
2008年蔡英文首次就任民进党主席到2014年5月第三次担任党主席,以至成为2016年"总统"候选人并且当选,直到就职,其两岸政策主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以2014年5月为界线分成两个时期,梳理及论述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主张及其变化,揭示具体的背景和原因,并且对其"5.20"就职演说的两岸政策部分作一初步分析,借以作为考察其主政之后两岸政策走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和贫富分化对台湾政党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摆脱陈水扁执政的负面影响,民进党中生代尝试推动该党转型。在此背景下,从2008年5月到2012年2月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走上“中间偏左”的路线。本文综合分析台湾的社会分化结构、选举动员模式和政党选举策略,探析民进党“中间偏左”路线的形成与演变,透视当前的民进党转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0):21-23
<正>两岸之间,今天最缺乏的就是基层民众的互信。4月25日下午,台湾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英辩论会",执政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在野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台湾公共电视台就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行辩论。马英九强调签的急迫性及重要性,"签了会打通经贸任督二脉,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自2008年下台后一直在为重新执政寻找转型之路,然经蔡英文、苏贞昌两任党主席,并未解决阻碍其发展的诸多重大难题。基于领导者、结构及其互动关系的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观察民进党。民进党的转型,一方面受到该党领导者的观念、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两岸关系、岛内政党政治、民进党派系政治等结构性因素的制约。本文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希望能为研究民进党转型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磊 《台湾研究》2008,(5):26-30
2008年3月“总统”选举惨败后,民进党陷入创党以来的最大危机。尽管党内传出追究败选责任、重新检讨路线的呼声,但因全面检讨可能重新导致派系内斗和路线争议,在以稳定、疗伤止痛为先的背景下。民进党选后检讨如昙花一现,随着党主席选举的进行迅速复于平静。蔡英文当选党主席以及中常委改选产生新的权力结构后,民进党暂时度过了动荡的危机,气势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6.
2022年台湾地区县市长和议员的选举结果,延续了国民党掌控大部分县市和民进党控制全台行政和立法机构的不对称局面。“九合一”的选举结果对国、民两党的内部凝聚力有不同的影响。蔡英文的领导权威日益受到民进党内不同派系的挑战,朱立伦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可望得到加强。在2024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能否对民进党发挥有力的制衡作用,在稳定两岸关系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是值得继续观察的。  相似文献   

7.
民进党路线转型是"台湾化"与"中国化"两股力量和趋势较量的产物和缩影,伴随着岛内社会和两岸关系两大变革工程的演进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转型是必然的、自然的,也是渐进的、有限的,不同的阶段会呈现相同的反复。在大的环境结构没有质变的背景下,民进党仍然摆脱不了"台独"神主牌,但从发展趋势和应对2016年"大选"的需要考虑,民进党路线转型势在必行,其调整的时机、内容和幅度,将取决于党内"大选"参选人的意愿与意志。蔡英文一旦拿到"大选"入场券,在转型问题上不能不迈步也不可能迈大步,会探索一条"新型台独"之路,更加注重策略和包装技巧。届时外界将会看到一个"姿态百变、本质不变"的蔡氏"笑脸台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本中心论的角度开显蔡英文5·20讲演之内在意涵,认为蔡英文信誓旦旦的"维持现状"、"沟通"、"对话"等承诺,都只是不可能兑现空头支票,但是可能这就是她"预期"的,因为她有自己的战术目的,其目的在于争取全面落实"社会台独"的时间,而非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两岸关系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9.
王大鹏 《南风窗》2013,(18):20-22
谢长廷的登陆及举办的香港会谈、陈菊的再次登陆、民进党举办的"华山会议",等等,让民众看到民进党内部似乎正在发生调整与改变,但随着陈水扁的重新入党,民进党再一次重陷泥潭。8月份,台湾两位政治人物的举动引起了热议。这两位都与民进党有关,一位是高雄市长陈菊再次登陆,访问了天津、深圳、厦门和福州。陈菊宣称,"作为民进党元老",自己这次大陆之行,是以善意创造"更多友善"。越来越多的"绿营"政治人物访问大陆、香港,让人们对民进党和大陆的关系增加了一些想象空间。另一位就让人有点"纠结"了,他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3)
正去年11月习马会时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强调要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喻之为"定海神针",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月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出炉的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阳 《南风窗》2011,(3):30-32
大陆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多年来持续进行,只要民进党调整自我封闭的观念,大陆与民进党沟通对话不存在障碍。"民进党人或者绿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关心两岸局势的大陆民众会冠之以"台独分子"的称号,这让曾经在台执政8年、如今又是岛内最大反对党的民进党在人们眼里显得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4,(9)
<正>独立公益人、策划人谈晓芸"90后"(2011年参选上海区县级人大代表,后因各种原因"主动退选")"我说想做国家总理,但真让我做总理了,我能干得好吗?可你不能对年轻人说‘你不能做总理'‘你不能有这个想法'。一个小孩子说想上月球,你从小就告诉她‘你上不了月球',那她就没有这个想法了。你要告诉她什么都是可能的,但她得首先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年轻人要先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日本民主党与维新党合并成立"民进党",旨在联合在野力量打破自民党一党独大局面。新成立的民进党乃日本国会第二大党和最大在野党。以"自由、共生、对未来的责任"为建党口号,日本民进党提出一系列政策主张,以期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展望未来,日本民进党能否重塑形象、博得选民青睐,需要靠实践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眼     
《南风窗》2007,(13):10-11
马萧配起航继5月2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决定,提名前党主席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参选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马英九6月23日上午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萧万长为其参选副手。此前各方的普遍预测是朝中南部、本省籍的方向确定副手。萧万长的本土色彩符合这一方向。只是已经68岁的他重新出山,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马萧配在24日召开的国民党第十七届第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马英九的这一选择,评论普遍认为是看重萧浓厚的财经背景,包括以前萧担任"行政院长"期间(1997~2002年)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符合马英九拼经济的理念。萧万长,人称"微  相似文献   

15.
尽管昂山素季因丈夫是英国人而失去参选总统资格,但她可以为候选人站台,军政府担心一旦她恢复自由身,其造势活动会威胁到军方紧锣密鼓中的权力布局,所以在6年法定软禁期过后,找了一个借口继续监禁她,直到2010年大选结束为止。  相似文献   

16.
郭存海 《南风窗》2007,(22):70-72
在阿根廷,政党被认为是最腐败的机构,是一个肮脏的词汇。领导着中左联盟胜利阵线的克里斯蒂娜,甚至不需要正义党这块"遮羞布",就直接以第一夫人的角色参选总统。批评者认为她和基什内尔一样对制度、政党、国会和媒体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7.
“泛蓝军”合作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进党上台后,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了自身发展和对付共同对手的需要,不断酝酿整合,最终以民进党宣布“核四”停建为契机结成“反独抗扁”的“泛蓝军”,对陈水扁当局的施政进行了强有力的制衡。2001年12月“立委”、县市长选举结束后,国、亲、新三党的实力重新洗牌,政党的角色与定位发生重大变化,国亲合作成为“泛蓝军”合作的主体。进入2002年以来,面对陈水扁争取连任的种种部署,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地下电台”就是未立案、没有执照的非法电台,近年来一直是民进党重要的政治传播通道。1994年台湾省长选举和2004年“大选”,其扮演的角色就广为人知。2005年高雄“外劳”事件以来,岛内主流媒体对陈水扁和民进党方面的揭弊与批判蔚然成风,但此时“亲绿电台”,尤其是很多中南部的“地下电台”依旧充当“挺扁”的喉舌,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2011年通过《议会固定任期法》,规定如无特殊情况,英议会下院选举应在上次选举后第五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举行。据此,英新一届议会选举时间为20l5年5月7日。2015年3月3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解散议会,拉开了各参选政党轰轰烈烈竞选活动的序幕。英电视台先后举行了多场不同组合的政党领袖参加的辩论,各大媒体和专家们纷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是5年一次的“劳模年”,北京市总工会近日宣布,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推荐工作正式展开,并首次将非北京市户籍的劳动者纳入评选范围。在北京连续工作满3年以上的劳动者可通过推荐或自荐的方式参选,但推荐人在评选前要举行事迹报告会或演讲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