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依靠自己力量战胜艰难险阻的独立自主精神、敢于坚持真理积极纠正错误的革命胜利精神、善于顾全大局注重民主集中的民主团结精神等。今天,继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对于实现贵州“十二五”奋斗目标,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解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需要秉持整体性的历史思维。将大历史观作为解释框架,从规律史观、长远史观、整体史观分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定位是“承前启后”。从规律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两个务必”的认知根基上。从长远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涵里。从整体史观看,“承前启后”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内涵和“承前启后”的定位,对于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永远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胜利。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位伟人。但作为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到晚年为什么会犯下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错误呢?这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一个山村的三个“转变”──平谷县关上村调查刘福海平谷县关上村是个深山村,612户,1915口人。近些年来,他们从山区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在山村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思路上,正在进行三个“转变”。从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发展山村经济,首先要探索一个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百年党史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史,也是精神锻造史。一百年来,接续奋斗线与精神锻造线相互交织、互为支撑,共同书写了蔚为壮观的壮丽史诗,共同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政党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纵向上表现为伟大建党精神百年演进中的历史轨迹与完整形态;在横向上表现为作为整体的一代代共产党人特定的精神境界与精神状态。从建党精神到精神谱系,深刻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鲜明特征与历史走向,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凝聚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心血与奋斗,蕴含着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新的征程上,全党必须在接续精神源流中保持政治定力、增强奋斗动力、激发斗争活力、凝聚复兴合力,继续谱写新时代的精神史诗。  相似文献   

6.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挑战自然、挑战人类极限的战斗凯歌,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的生死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经验总结,更是新时代高举旗帜、坚守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担当使命、走向复兴的又一次伟大的政治、人民和时代宣言。新时代组工干部必须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锤炼“讲政治”的忠诚本色,历练“重公道”的初心使命,淬炼“业务精”的本领担当,磨炼“作风好”的优良品质,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摆脱出来,走向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走向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首党诞生的峥嵘岁月,更加深刻感受到她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伟大建党精神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中央党校启动了首届“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评选活动,我校王健教授讲授的“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内动力”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程序,脱颖而出,获“全围党校系统精品课”殊荣。  相似文献   

11.
毛强 《当代贵州》2023,(29):76-77
<正>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上占有开篇和奠基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源代码”和“根目录”,是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对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升华。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面临“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发经得住“四个考验”和化解“四个危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振荣 《湘潮》2023,(5):4-10
<正>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了大会的主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标识,是镌刻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精神基因。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苑》2008,(8):F0003-F0003
本书全方位、深层次地梳理和勾勒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一整套精神传统,科学解读和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产生的背景、成因、来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与世界主要民族、政党精神的宏观比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深层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整体解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一度“失落”和认识误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价值取向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件大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等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一、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既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党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始终…  相似文献   

16.
孙向军 《党建》2023,(9):35-37
<正>“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中孕育形成、绽放光彩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党的干部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奉献高原,孕育出了‘老西藏精神’”。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指出,“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新时代要弘扬好特别能吃苦、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而言,政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和力量构成等是考察一个政党的主要因素,探索执政党的执政规律,离不开对这三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事实出发,论述了党逐步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具体包括党的指导思想从“封闭僵化”走向“开放创新”、党的方略步骤从“褊狭激进”走向“兼容渐进”和党的力量构成从“片面强调阶级性”走向“特别注重广泛性”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921-2021,百年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在接续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相似文献   

19.
申琳  姜洁  徐驭尧 《奋斗》2023,(3):66-68
<正>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5月23日,西藏宣告和平解放,古老的雪域高原从此换了人间,从落后走向进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黑暗走向光明。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沧桑巨变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贯穿始终,它激励着一代代西藏的建设者在雪域高原不断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美好社会状态。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纵观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从古人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朴素向往.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都映射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