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独立四十余年来,经济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四十余年来印度民族经济发展的实践,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却也存在着值得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对于印度经济的研究和发展经济学的探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独立以来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作一初步探讨。一、社会政治动荡阻碍了印度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发展依赖于社会政治的稳定,社会政治的稳定又有赖于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存,互相影响。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促进经济发展;动荡的社会政治形势则阻碍经济发展。这正是独立后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张伟 《南亚研究季刊》2008,(2):52-56,61
印度民族工业资本的依附与独立的内在矛盾性是这个大国在从殖民生成到民族独立的整个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英帝国对印度的殖民侵占和经济掠夺,这决定了英属印度民族工业资本成长中的弱小、扭曲以及内在的主要矛盾——依附与独立。但是,正是在这样受压迫与受剥削的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印度民族工业资本一定会摆脱依附获得独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一、独立前的初创时期印度出现第一辆自行车是1890年。但是,直到处于英国统治后期的1938年,印度的自行车仍主要靠从英国进口。当时,少量的自行车也仅仅是供少数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享用。也正是这一年,印度向自行车的生产迈出了第一步:上半年在加尔各答成立印度自行车制造公司,制造部分自行车的零件。它是印度自行车工业的最早起点。下半年在孟买和巴特纳相继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的中国和独立前的印度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解放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印度独立后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社会”。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印度却在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同时大力发展公营经济,从而实行公私并举的混合经济体制。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印从50年代初起都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所不同的是,印度并没有放松市场机制的利用。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两国都感到各自的经济体制或政策的缺陷或问题,于是都从70年代末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政策调整。十年来,中印经济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目前也都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印度经济政策调整的道路、进展及成效与问题等也就有着很大差异。因此,比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印度经济政策调整,对于研究中印经济,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独立后,印度坚持走"社会主义类型"的道路,更强调公营经济发展,强调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和自力更生发展国民经济,形成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几十年实践,印度经济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印度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经济改革,使印度经济朝着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过经济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都在迅速崛起,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印度经济改革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并留下了不少需要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独立后,为在印度实现“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印度实行了混合经济制度。在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和扩大公营经济,并把其作为印度“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标志。经过50年的努力,印度公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占领了“制高点”。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问题是经济效益欠佳。80年代以来,印度坚持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对公营经济的组织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也留下值得记取的教训。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甘地虽然为印度的民族独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但他和穆斯林联盟及国大党大多数主要领导人一样 ,对于印度的分裂应该负有一定程度的责任 ,因为他对于加速印度分裂的因素———真纳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种族主义者、穆盟势力的增强———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 ,在关键时刻没有利用自己在印度国民中的威望和影响尽可能避免分裂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坚持调整与改革的印度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展民族经济,独立后印度建立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体制与宏观管理机制,促进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但印度经济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贫困等。面对世界各国蓬勃兴起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浪潮,印度从80年代初起坚持经济调整与改革,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重新上台的印度人民党依然坚持经济改革。一、具有印度特色的混合经济体制独立后,目睹西方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尼赫鲁认为,不发达国家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模式。看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尼赫鲁指…  相似文献   

9.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化陈继东印度在独立之初,工业十分落后,手工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74%,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其中重工业比重还不到10%,技术水平也很低。独立以后,印度按照尼赫鲁提出的“社会主义”纲领,确定了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后 ,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都获得了政治、经济的独立 ,由于具体国情以及国家领导者所属阶级不同 ,一小部分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确立了社主义经济制度 ,并大力消除私有经济 ,发展公有经济 ,但大部分新生国家在获得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后 ,却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在增强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发展公营经济的同时 ,仍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保留了独立前国内业已存在的庞大的私营经济 ,印度就是其中之一。印度独立之后 ,私营经济仍扎根在印度经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是由当时印度国内…  相似文献   

11.
印度独立已迈入第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瑕瑜互见的成功失败、赞美与诅咒、经验与教训,在印度国内也好,在国际舆论界也好,都是议论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即以印度的高等教育来说,对其确实发展很快这一点,虽则已获得“一致公认”,可是,无论在教育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以至于印度历届政府内部和阁僚之间,对于这种快究竟是好?还是坏?真正的效果如何?今后该怎么办?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看法和分析又极不一致,激烈的争论迄今未息。不过,也正是源于这种状况,一则历届印度政府为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来印度对中国认识的复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到印度独立,一些著名的印度人士不断论及中国。他们形成了近代以来印度较早的中国形象建构。独立以后,随着政治局势的恶化、特别是1962年中印战争的爆发,印度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出现负面的趋向。1990年以来,随着中印关系逐步改善,印度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变得客观理性,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尼赫鲁对外政策中的霸权主义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兼外长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举世闻名的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他在五十年代活跃于国际舞台,为若干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出谋献策,四处奔走,赢得了“和平使者”的美称;1954年他同周恩来总理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准则;1956年他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发起了不结盟运动,1961年该运动正式诞生,从此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  相似文献   

14.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尽管不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但在建设独立印度的过程中,他却阐述了一整套关于摆脱长期殖民统治、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工业化强国的经济思想。这对于过去印度经济的发展,当前印度经济的现状及未来印度经济的变化等,都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资本积累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印度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中 ,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积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探讨独立后印度资本积累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一、印度资本积累途径的选择印度独立后 ,开始了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殖民掠夺和剥削 ,印度的生产力十分落后 ,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外国资本占据重要经济部门并成为国内投资的重要来源。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和不平等交换 ,造成印度国内资源大量流失 ,严重破坏了印度的资本积累和独立发展经济的基础。面对这种经济状况 ,印度迫切需要改…  相似文献   

16.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告独立,从此结束了英国殖民主义治统印度近二百年的历史,印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印共与国大党的关系,印共对国大党的评价和策略,与独立运动时期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独立前英国殖民主义者是印度最主要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赶走英国帝国主义是国共两党共同的奋斗目标,因此,两党彼此互为盟友彼此虽有许多矛盾但属于同一营垒内的非敌我性质矛盾。它们的矛盾不在于谁打倒谁,而在于谁是印度独立运动的旗手和领导者。由于共产党本身力量弱小和路线政策上的偏  相似文献   

17.
印度被殖民的恶梦可溯源至以外资面貌出现的东印度公司。因此,独立以后的印度社会,对外资具有天然的恐惧、厌恶和抵制。但基于殖民经济的固有特色,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资产阶级统治精英认识到立即驱逐外资的可怕后果。这决定了印度对待外资的矛盾性。观察印度独立60年来的外资政策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印度外资政策的三大特点:实用主义;理性、务实、灵活;非意识形态性和非超国民待遇性。  相似文献   

18.
说起印度的改革 ,往往是指 1 991后拉奥的改革而把拉吉夫改革作为一个前奏。本文并不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辨析和争论而是实事求是地对他的经济变革思想进行探讨 ,充分地肯定了他在增长和社会公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角色定位、自力更生、进口替代等根本问题上的开拓性见解 ,也分析了制约他思维的一些主客观因素。(一 )经济变革的制度性前提印度在“二五”计划时建立起以计划为导向的混合经济模式。选择混合经济 ,源于尼赫鲁的意识形态 ,他要藉此实现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的目标。不过最终分析起来 ,他的社会主义计划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  相似文献   

19.
将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亚洲与世界的利益而友好地、兄弟般地合作。”① 以甘地的个人声望与影响 ,这些话在以后的中印交往中继续产生着作用。二战中的印度处于既反对德日侵略又欲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复杂局面中 ,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 ,并未急于给中国的盟国英国出难题 ,而大大地延缓了印度独立的日程。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制定并实施了长期影响印度的若干基本国策。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尼赫鲁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文化亲和色彩。尼赫鲁虽对传统宗教的僵化倾向持批评态度 ,但他对宗教本身尤其是佛教尊重颇高。他说 …  相似文献   

20.
甘地的妇女观可谓丰富而庞杂 ,既有对传统宗教习俗的无情抨击 ,具有现代气息 ,同时又融汇了传统的宗教观念 ,构成新与旧的独特结合 ,呈现出浓郁的矛盾性。也许 ,正是这种传统因素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妇女观 ,更容易为深受传统习俗影响而又强烈渴望新生的印度广大妇女阶层所认同和接受 ,更富感召力和影响力 ,从而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力。在甘地的感召下 ,成千上万的妇女以空前的热情和姿态 ,投身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洪流 ,为印度独立作出了贡献 ,也为印度妇女解放树起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