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共精神是立足于公共交往与公共生活,以公共领域为载体,以公共事务为指向,以公共利益为价值旨归的伦理精神,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与良性互动所生成的公共领域是公共精神生成的重要依托。从国家治理视域考察公共精神的生成图谱、式微成因、提升进路,不难得出,国家与社会在高度合一、二元分化、良性互动的历史变迁中,公共领域与公共精神呈现阙如与萎缩、发轫与觉醒、确证与勃兴的演绎图谱。公共领域再封建化、公共领域的私人化、私人领域的公共化是公共精神的式微成因。当前重塑治理结构、拓展公共领域、发展社会组织是公共精神提升的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统单位体制的渐行瓦解,城市社区(商品化住宅小区)成为基层公共生活与公共治理的聚焦点所在。面对多元主体构成的复杂的小区政治生态关系网络与力场关系,协商民主强调多元主体以公共利益与公共责任为联结纽带,以合作与共识为目标导向,强调多元主体间通过对话、商谈,有序参与社区(小区)公共生活,从而实现彼此间的包容、妥协与话语立场间的转换,这为当下复杂的城市社区(小区)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轩 《理论视野》2014,(3):68-72
政府部门间关系是世界各国政府改革中的重要主题。近现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间关系模式经历了从部门间分工与等级控制的官僚制模式,到分权与竞争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再到协调与整合的整体政府模式的发展变化。每一种模式都是西方国家根据其社会发展变化改革探索的结果,都有其处理部门间关系的优势与不足。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优化我国政府部门间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官僚制模式的行政体制内,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是按照层级节制的体制执行的,所以末梢的基层官僚直接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掌握着大量的社会公共福利的资源分配,李普斯把这种基层官僚叫做街头官僚。本文正是以街头官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拥有大量自由裁量权的他们特有的行为逻辑,由于外部的监督与控制只能起到部分的作用,因此加强伦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重点从行政伦理的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提出了探索性的伦理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官僚制模式的行政体制内,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是按照层级节制的体制执行的,所以末梢的基层官僚直接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掌握着大量的社会公共福利的资源分配,李普斯把这种基层官僚叫做街头官僚.本文正是以街头官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拥有大量自由裁量权的他们特有的行为逻辑,由于外部的监督与控制只能起到部分的作用,因此加强伦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重点从行政伦理的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提出了探索性的伦理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官僚制到现代官僚制,再到后官僚制,体现了公共行政的精神转变.权力分布从官僚主导到势力均衡再到社会主导,体现了行政体系公共性的增强;从倚重权术到尊重规则再到多种治理方式的并重,体现了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管理效率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从官僚制的思考框架引申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是加强民主化与理性化并重;既要重视政府自身的改革,也要改善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提高公民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辉 《行政论坛》2012,(1):89-92
社区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也是社会建设与和谐的基石。社区治理中政府行为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官僚制政府和市场型政府。官僚制政府造就了刚性的组织体系和行政职能的越位,市场型政府导致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位。本研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深入探讨构建以公民为本位,公正为导向,多中心治道为基础,公平、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从而推动行政职能的合理归位,促进社区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节奏高歌猛进和市场体制改革的大力驱动下,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态势日趋明显.其中,城市封闭社区作为空间转型重构的主要载体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日益受到各领域的重视.从实践进展来看,现阶段我国城市封闭社区的发展总体上体现了城市社会基层治理的制度变迁,但其所带来的空间效应却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程度,社区精神、阶层排斥意识与公民社会等都尚未形成,某种意义上还只是社会贫富分化现象的外显.因此,通过全面探讨该类社区的空间特征,归纳其在空间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多重现实困境.对于推动"破碎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加速整合,完善街区制落实推广的相关政策意见,建立健全现代城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等方面有着较为深远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何组织都是与当时代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工业社会是一个分工——协作的体系,适应这一体系的官僚制就成为了组织的典型形态。公共政策以官僚制为依托来运作,官僚制组织的分工——协作反映到政策过程中,使得政策过程也体现为分工——协作的过程。在组织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中,政策过程逐步碎片化了,政策结果逐步偏狭了。而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使得政策问题以一个整体出现,其复杂性超出了作为分工——协作系统的官僚制所能解决的程度,这时需要一种全新的组织载体来重塑政策过程。这就是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是一个合作的行动系统,基于此开展的政策制定是一个合作而不是协作的过程,通过合作行动来生成政策,解决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后单位制背景下普遍存在的社区多元分化的现实,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纷纷引入新的元素,进行着一系列的关系重构。正是在这种社区治理的关系重构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才得以成为可能,并形成了三种典型社区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即单位制社区中"协作式参与治理实践"、街居制社区中"参与式合作治理实践"、物业小区制社区中"介入式参与行动治理实践"。因此,针对不同社区的地缘特征、区位环境、发展状况和居民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将成为实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西方政府改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相继进行了新公共管理和两轮"整体政府"改革,有效解决了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问题。西方政府的改革经验突出表现为:把"企业家精神"移植到政府管理中来,引入机构间的功能整合与合作理念。西方政府改革经验启示我们,需要构建一种融合新公共管理、"整体政府"和官僚制各自优势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清 《行政论坛》2005,(2):55-57
近代社会官僚制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西方工业文明和经济繁荣。但是,官僚制的弊端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官僚制对行政人员人格的摧残,造就了“训练的无能,目的和手段的混淆,非人格化的严重导向,产生了官”僚制的异化现象,行政人员的人格严重扭曲,从而导致了行政低效。重塑行政人员的人格将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解除官僚制弊端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这需要行政人员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通过制度的设置突出行政人员的“公共人”特性以及加强对行政人员灵活性理念的灌输;另一方面要求行政人员要科学定位行为的目的性和树立个人伦理的自主性,内外结合,以实现行政人员人格的重塑和公共行政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宋君  张国平 《理论导刊》2022,(8):112-116
诚然,对官僚制的批判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官僚制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总体优势更需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巩固;数字政府建立在对官僚制政府弊端克服基础上的技术优势并不意味着其在与官僚制的竞争中具备优势并实现对官僚制政府的替代。同时,更要在辩证的视角下对官僚制政府和数字政府的效果“异化”有清醒的认识,并防止两者“负功能”的固化和叠加。遵循官僚制政府和数字政府相互融合提升治理效能的总体要求,应在官僚制政府为“体”、数字政府为“用”的融合协同中实现对官僚制政府的改进和提升,并通过智慧政府的形式更好地对社会治理多元价值目标进行整合、包容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公私伙伴关系与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私伙伴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英国的一种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它在历史上有着多种形态。公私伙伴关系经历了几种形态的演变,即传统的公私伙伴关系、经济—财政型公私伙伴关系、管理型公私伙伴关系和行政改革型公私伙伴关系。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正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改革决心、官僚制结构弊端、公共利益部门化与部门利益个人化的挑战。对此,应从创新公私伙伴关系的概念外延角度,力图以决策与执行职能的分离及协调职能的良性运转实现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到近代早期,西方国家观的演变经历了从城邦主义到国家主义这样一个历程。近代西方国家以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共和国为基础,代表制、民选制、代议制等政治制度都先在城市中形成,与市场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相符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制也在城市中建立起来。近代西方国家观的阶级基础是城市市民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市民阶级建立公共权力,由国家来代表和行使。在当时,国家权力的建立必须摆脱教权和帝国的权力,市民阶级先是靠增强君主的权力,借助君权剥夺贵族和主教的权力,然后形成以官僚阶层为主干的政治机构,再设法消弱君权。  相似文献   

16.
公共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公共行政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两种范式,它们各有其利弊,适应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路径演进的实质,是官僚制与新公共管理的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形态,是新公共管理与官僚制的融合。这种融合是通过新公共管理扬弃官僚制的方式实现的。当代中国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具有特殊的公共行政环境,因而公共行政的改革应当选择“完善文官制为主,推行新公共管理为辅”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政治的现代化,新型技术官僚开始代替传统知识分子,正在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技术官僚所具有的专业背景及其在科学领域中所具有的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然而专家治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进入的技术专家,要成为现代公共活动的合格主体,在行政导向上,应确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性诉求,实现对经济人工具理性的超越;在行政过程中,自内而外,以公共理性、公共意志、公共节操三重纬度建构一种规范性力量,使技术官僚都能按照公共人范式去行动,以正当的公共行政提高专家治理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治理: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治理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作为对传统官僚制和市场化治理模式缺失的反思,以及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公共治理问题的探索,网络化治理主张政府、市场和市民社会作为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在制度化的治理结构中,为实现一定的公共价值而采取联合行动。当代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实践表明,在准公共品的供给上,网络化治理在整合和利用资源,提高决策制定和执行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提高组织灵活性和回应性等方面,要比传统的官僚制度、市场化治理模式更为有效,并对传统官僚制的治理模式及其理论形成了不小的冲击。网络化治理理论对推进当下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重构市场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结构,促进公共部门、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的协同治理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吉双  李炳龙 《学理论》2010,(29):181-182
官僚制从诞生以来一直在各国公共管理领域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不断受到现实的挑战和理论的批判,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探索对传统官僚制的革新,诸如以新公共管理运动取代官僚制等等已有所见。因而,试图重新审视韦伯倡导的官僚制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对官僚制进行重新解析,以澄清人们对于官僚制的片面批判。  相似文献   

20.
解读城市社区的"治理密码",是基于时代特征、社会需求、问题导向的现实选择。青岛市李沧区延川路社区治理的实践证明,党建嵌入社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实现党在基层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思想引领和服务引领的功能。通过党建牵动、居民行动、社会联动、智库推动、文化带动、规则启动,将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区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