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到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泽厚先生一篇文章,说他从来不用“国学”这个词,这使我感到惊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意思自近代以来已被几代学者所认可,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很多学生都在国学院里学习,但为什么现在有人对“国学”一词仍有意见呢?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11,(5):48-48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主要指学校。近现代国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其中内涵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三种。“作为材料的国学”把国学看作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  相似文献   

3.
胡逢祥 《传承》2013,(1):73-73
1990年以后,“国学热”在各地持续升温,被称为是20世纪以来国学在中国出现的第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依然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五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在全国人代会上带来了农村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7月8日,《光明日报》以"大都市兴起私塾热"为题,报道了深圳私塾村以国学经典陶冶孩子性情、培育孩子文化素养的故事。从国学班、国学讲坛、孔子学院到私塾,持续了30年的国学热正以越来越务实的探索慢慢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方磊 《人民论坛》2015,(8):188-191
四川省近现代国学运动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对四川省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学术活动中,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期刊杂志,它们的出现开创了四川省近代国学话语的启蒙空间和批评平台。研究这些杂志的栏目、宗旨、略例、内容,为我们研究四川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冬颖 《求索》2006,(8):182-184
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在今天重振国学,决不是对传统国学的简单回归,而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全球多元文化价值中的合理成分,既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又使这种价值不脱离整个现代性进程的主旋律,通过文化全球化进程,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秋雨 《今日海南》2011,(10):27-27
在教育部刚刚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不久,海南省教育厅近日就作出决定:将在6个市(县、区)中小学试点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未来3年国学教育将逐步在全省铺开。这传递了一个信号:新一轮国学热正在海南兴起。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因此,国学教育不仅适合...  相似文献   

9.
教育涉及干家万户,涉及人生前途,由不得你不重视。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没那么复杂,到了上学的年纪就上学了,该上哪就上哪,学校好像都差不多。上学也是与小伙伴成群结队地走,没有人接送。后来赶上“文化大革命”,没学上的时候在家里四处找书看,与小伙伴玩各种能玩的游戏,也挺快活。  相似文献   

10.
徐珂 《新东方》2006,(6):61-64
对于重振“国学”的态度与否,在“五四”运动前后已有过争论,也有了一定的结论,现在就此又有了一翻争论。由于当下争论者“国学”素养的肤浅,恐怕也未必能达到老调重弹的理论深度。应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成熟的文化形态代表,重振、反对或者以民间的自然立场任由发展都存在其合理的成份。其中主要原因不外乎“国学”在现代性面前所呈现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在崇尚理性、科学、民主、法制、工业、市场等价值要素为目的的现代性面前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使许多过分强调和追求现代化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反叛之。另一…  相似文献   

11.
吴昊 《公民导刊》2010,(4):54-54
假如晚会场内突然失火无法扑灭。你想逃生,面前有左右两个门,其他人也要争抢这两个门出逃。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人多拥挤,你将冲不出去而被烧死;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门,你将逃生。因此你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选择,而其他人的选择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这就是博弈论所说的“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2.
刘凤霞 《人民论坛》2020,(8):122-123
国学不是静态的死知识,而是活化的知识传承。将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国学课程模式,可拉近学生与国学文化之间的距离,引导广大青年学子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涵养道德品格、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大力提升国学教育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苏平 《前进》2010,(12):10-11
近年来,国学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如何正确引导和规范国学教育,大力提升国学教育的时代价值,是我们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课题。我认为,当前大力提升国学教育的时代价值,重点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4.
国学被“标签化”现象之下,社会必须对国学成了大众的娱乐、成了发财的产业和富人的“装饰品”等现象进行反思和纠偏。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8,(2):23-27
在刚刚落幕的一场“立委”选举中,“民意力量”突然进发后,人们发现岛内政坛呈现的是“绿蓝阵营”争打“民生牌”、“两岸经贸牌”的态势。加上一些“去中国化”把戏的尴尬收场,醉心于“急独”的政客被逼出局这些事实。让岛内的许多人对于“台海回暖”平添了几许乐观的情绪。但是人们心中的这种“暖意”到底能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别忘了,被公认为“麻烦制造者”的陈水扁现在还坐在“总统”大位上,他仍然还有搞事的能量和机会,谁又能说他不会为了冲击岛内政局,给自己继续赖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制造借口! 民众期待:台岛能真正驱散阴霾。  相似文献   

16.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0,(15):14-15
近几年来,我们从网络、媒体、杂志、报纸上感觉到这样一种现象,孔子、老子、周易、史记、三国、水浒、唐诗、宋词、元曲,又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从CCTV的《百家讲坛》到《开心辞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近些年来,由于官方的支持、学界的推动、民间的关注和媒体的普及,国学逐渐升温。为什么国学开始突破了自身的范围,突破了自己的学术圈子,走向民间大众,现已成为社会、学界、老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民主 “民主”这个词,在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专指一种现代化的社会制度:“民主”的国家,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度,以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用广大民众意见削减政府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18.
舟曲泥石流灾难是一场生命的劫难。当2010年第19期《民主与法制》以《舟曲:告别桃花源》为题,再次聚焦舟曲的时候,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这也是一场生态劫难。  相似文献   

19.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0,(12):16-17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学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是非褒贬,判若云泥。不仅如此,当“国学”被抬到了不应有的高度时。它也引起了领导层的关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认为,“国学”,在大学开课是文化多元的表现、在学术范围内进行研讨是百家争鸣的体现,但若硬要将其在现代学科分类中提升为“一级学科”,那就是一种谬误。由此,领导者对“国学”的认知。从某种意义而言,会影响其应有的定位。这是他所担忧的……  相似文献   

20.
杨晓 《求索》2011,(3):256-256
关于传统文化与国学的书写,诸著作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一方是方家大德,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已经骋心游物,但其作品却是让人高山仰止,望洋兴叹;一方是大众文化,所论都是平常事,但真要导引文化大众,多少有不可戏言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