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即向全世界发出快讯,随之,中央电视台口播新闻,并在一个多小时后"全国直播"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在第一时间里,国人和世人了解了汶川地震的特大灾情,看到了中国执政党和政府领导抗震救灾的有效行动。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发生后,"交通"——抗震救灾的"生命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我省交通战线的同志,全力以赴,冒着生命危险保障了"生命线"的畅通。省交通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为交通战线的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抗震救灾中谱写出一曲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8,(7)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宣传部迅速制定了四川抗震救灾宣传工作方案,确立了"严把导向、突出重点、讲究方式、有力引导"的总体思路,全省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4.
《党建》2008,(7)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有几种"颜色"温暖着灾区群众的生命,这就是"绿色"、"白色"和"红色"。永远铭记那些温暖生命的"绿色"。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情紧,军情急。一道道命令火  相似文献   

5.
在我省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的关键时刻,省委举办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班。8月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出席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20):42-43
2010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值此"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时节,中共四川省委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了"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各省市(直辖市)30多家党刊社,近百名记者到地震灾区集中采访,记者们走北川、访汶川、看安县……两年过去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惨裂场面仍然令人震撼!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敬佩!灾后重建的喜人景象令人吃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四川人民奋力建设灾后新家园,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本刊记者见证了"汶川奇迹",实地采访了灾区群众,通过本刊把灾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创举介绍给我区读者。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8,(5)
正2018年5月12日是"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形成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取得振兴发展的根本性胜利,实现震区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灾区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受灾群众思想情绪基本稳定,救灾秩序总体正常。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华大地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并由此产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伟大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种财富,是一股引领未来的巨大力量.大力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对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6月30日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震救灾斗争能够迅速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党委和各责任区、任务部队近500个党委和临时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集中统一领导,成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的政治中枢和团结奋战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11.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是,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孕育和凝聚了一种新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两弹一星"、"98"抗洪、抗击南方低温冰雪等历次抗灾害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它,就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2.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我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但是,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孕育和凝聚了一种新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两弹一星"、"98"抗洪、抗击南方低温冰雪等历次抗灾害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它,就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8,(7)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内外只有一个呼声:抗震救灾。过去常不绝于耳的几种声音:如老百姓对政府的批评,西方媒体对我们的挑剔,社会上的谣言和猜测,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迅速反应,紧急行动,带领全体干部和职工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以出色的工作确保了旅客的安全,确保了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架起了一座通往重灾区的"生命之桥"。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 地震带来的一系列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在这里,我们就灾区群众关心的部分涉法问题,作一解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开篇的话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抗震救灾,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冲在最前面.恢复重建,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牢记使命和职责,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攻坚克难,默默奉献,成为带领群众重建的"领头雁"、"主心骨"和"顶梁柱".  相似文献   

17.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试点单位中唯一成建制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成都军区炮兵某团奉命赶赴四川绵竹重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团党委坚持用试点成果指导抗震救灾,用抗震救灾实践推进试点工作,较好地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团队  相似文献   

18.
生死汶川路     
《党建》2008,(10)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数月,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但许多人不知,当山崩地裂震中顿成与世隔绝的"孤岛"时,救援部队是怎样不惜任何代价进入汶川的。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内外只有一个呼声:抗震救灾.过去常不绝于耳的几种声音:如老百姓对政府的批评,西方媒体对我们的挑剔,社会上的谣言和猜测,通通没有了.大地这一发威,把舆论都给镇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