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实施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劳动争议处理的若干法规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为达到劳动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之目的,在劳动争议仲裁中采用“先予执行”制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在现行我国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机制中,劳动仲裁是作为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设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8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相似文献   

3.
孟祥志 《学理论》2010,(22):123-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作为一部重要的劳动程序立法,《劳动争议调解法》存在着若干的亮点以及不足。将针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亮点点评,同时提出其缺点。  相似文献   

4.
郝丽 《理论探讨》2012,(2):106-109
伴随着我国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企业中劳动关系的矛盾也不断激化,落后的管理方式、劳动者需求层次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转变、工会的形同虚设使劳动争议案件和劳资纠纷不断增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政府的作用,建立劳动关系管理新模式,确立和维护“劳动三权”,健全劳动法律制度和工会组织,真正实现工会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去政治化解决罢工问题,正确评价冲突与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问题,平和而顺利地解决劳资矛盾,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制度的深化和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提高, 上海市劳动争议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04年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041件,比2003年(15626件)又增长了16%, 该数字也已达到1995年劳动法实施时的7倍。分析2004年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受理和处理情况,主要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施行,分别涉及就业、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保障的重要领域,在中国劳动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部法律奠定了我国劳动关系和谐的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从此唱响中国劳动者“以人为本、体面劳动”的福音。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西方称之为劳资关系,我国通常称为劳动关系(近来亦有冠以劳使关系或劳用关系之名的)。纵观世界,这一关系已由工业革命以来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渐次趋于“合作”关系。在中国,被誉为“劳动者护身符”的劳动法典,也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但是,勿庸讳言,困扰政府的庶民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随意解雇、延时和扣薪引发的劳动争议,屡屡见诸报端,不绝于眼耳,  相似文献   

8.
刘敏 《行政论坛》2001,(3):34-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失业、下岗、跳槽已成为频繁发生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劳动纠纷不断,劳动争议出现了新的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如何进行疏导,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姚鑫 《学理论》2013,(11):144-145
我国劳动关系跟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到了关键时期,个别劳动关系所占的比例已经缩小,集体劳动关系的比例越来越大,改变了我国个别劳动关系为主的劳动关系的局面。集体劳动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集体劳动争议的问题,完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俊杰 《理论探索》2012,(5):82-85,89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都得到合理实现和满足;把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结合起来,在劳动双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主体作用,在劳动双方互利共赢基础上维护劳动者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者抵御和消除各种市场风险;政府要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加强劳动法制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工会通过参与立法、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实施法律援助、进行集体协商谈判等途径去履行维护职能,目前步履艰难,问题多多。只有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进一步确立工会这些行为的法律地位,并通过工会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这些维权行为坚强有力,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2.
完备且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能够使劳资双方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及时化解或缓解,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高频的事实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了学术研究的热点,如何完成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的争议案件的立法体现,逐步完善劳动程序立法,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保障社会平稳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成因、特征和其认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法条诠释,对事实劳动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十堰法官被刺事件的成因折射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程序繁琐,非诉机制不能保障公平且效率低下,非诉与诉讼机制间缺少衔接、协调规则。为此,应减少解决劳动争议必经的法定程序;回归工会劳动者代理人的角色定位,引入政府参与的三方机制,采用仲裁自愿原则并全面实行"一裁终局";构建非诉与诉讼机制间的各种衔接协调规则。只有这样改革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才能从根源上避免类似恶性案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林嘉 《团结》2006,(6):27-30,6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劳动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劳动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劳动权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在现代社会,劳动权是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具有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属性。从历史上看,劳动上升为一种权利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劳动关系,需要认清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价值,认清劳动者报酬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清劳动争议多发频发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双重影响,认清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行为的应然定位和优化路径,认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丁广宇 《团结》2006,(6):34-36
一、劳动调解制度的重要意义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解决机制,是诉讼外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它能通过劝导、建议和调停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合解,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其中,独立的劳动调解制度在协调劳动双方当事人利益、平息劳动争议、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劳动法律关系作为脱胎于民事雇佣合同的社会重要关系,不同于一般民事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关系,而更多地体现着身份关系的属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比一般民商事主体更强调相互的信赖和合作。比如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分配不公的定义所谓社会分配不公,是指收入同贡献不成比例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应实行公平分配,即以劳动为尺度的按劳分配原则,使劳动者在体能、智能上的差别在收入分配上能得到体现.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在分配之前须作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六项扣除,作为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若对上述理论作一简明的表述,则可用下列公式加以说明:提供劳动-社会必要扣除=分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 ,深圳劳动纠纷问题较突出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劳动纠纷中 ,拖欠、克扣员工工资、劳动合同争议、私招乱雇员工的问题较严重。劳动纠纷主要集中在建筑、制衣、酒楼、电子等行业 ,其中又以私营、外资企业居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 ,使深圳市企业亏损量加大 ,部分企业老板把危机转嫁到员工身上 ,拖欠、克扣工资 ,甚至老板欠债逃避。二是企业、各镇 (办事处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 ,劳动争议无人处理。目前 85 %外资、私营、镇办企业没有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和人员 ,95 %的劳动争议都是发生在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出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后工业社会工人劳动异化的特质。本文揭示了当代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者因面临各种压力和负担使其劳动过程也产生了异化性现象。要消除异化必须建立公平、合理、高效、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劳动者的外在压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