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道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出路就是把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落实到中国的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层面,即把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价值信仰资源与建构公民社会之公民信仰相结合。信仰的指向是文化与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儒道互补而推衍出天道、和谐自然、公正三个概念,是儒道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三个理念对于中国在21世纪构建公民社会中,培塑公民信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佛教、道教以其特有的属性,与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吸收、交融,最终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以儒佛道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封建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仍有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在庄子的处世态度中 ,其生存哲学的最低纲领是“安命”,等而上之的安命法则是无用之用 ,再好一点的安命之法就是“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生存哲学的最高纲领是“逍遥”,是真人之境。通向逍遥的途径是“坐忘”、“见独”、“心斋”等。对庄子处世态度、人生哲学的研究 ,对于改造和重构国民性 ,对于节制日益膨胀的物欲 ,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睿 《前沿》2005,57(4):173-175
林语堂晚年所作的《苏东坡传》主要描写了苏轼一生崇尚性灵的经历和故事,倍受人们喜爱。堪称二十一世纪“活着的苏东坡”的林语堂之所以能将该传记写得如此出色,是因为他在品行、才华和人生遭遇等方面与苏东坡大体相仿。因此在读此书的时候,我们总能从苏轼的身上找到林语堂的影子。正所谓:他传即自传也。  相似文献   

5.
周文革 《求索》2010,(7):123-125
我国早期译者虽都是接触外国文化的第一人,但其阐释并没有就近取譬,而是大都渊源有自,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取诸古典文论和传统哲学。从阐释方法、阐释标准到阐释主体性,儒、道、佛三大主流学派思想无疑给传统阐释学注入了哲学元素。  相似文献   

6.
张立新 《思想战线》2005,31(4):137-138
在当代学术界,兼具诗人才气和学者睿智的人不是很多,云南大学教授张文勋可说是这不多的人中间给人印象极深的一位。新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再版的《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一书,是张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该书曾于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原本是一个论文集子,论文的发表和集子的出版都曾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次再版,经过修订和补充,形成了一部内在逻辑更为严密,也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术专著。从初版到再版,一眨眼,近20年的时光过去了。经过了近20年时间潮水磨洗之后,这部书是否还具有它曾有过的锋芒和光彩呢?…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面临良好机遇。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扩大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融合、和谐、平和的思想和观念。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也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英译的历史,把传统文化经典英译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一项产业来经营,统筹规划,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于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倩 《青年论坛》2010,(3):136-138
郁达夫以反封建斗士的姿态登上“五四”文坛,但是作为一个处于新旧转型期的作家,他的身上仍然有着很深的传统文化烙印。在他的小说中交织着出世与入世、颓废与守礼的矛盾,这都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传统文人气质。在郁达夫颓废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深具传统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态度,概而言之,有两种:一曰士志于道,二曰淡泊无为。前者刚健进取,积极用世;后者率性洒脱,心仪自然。然二者兼济才是大多数士大夫之心理实情。  相似文献   

10.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6,(1):135-138
对新时期的文学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品,从分割式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贯穿始终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对金钱、物质的崇高叙述;对婚姻关系的质疑;对人性直接进行游戏和调侃等。这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另一脉———热爱世俗传统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现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及流露出一种美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时丽茹 《湖湘论坛》2003,16(2):26-28
中国加入WTO ,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是生存发展 ,还是被异域文化所同化而自我灭亡 ,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对加入WTO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进行客观的分析 ,采取必要的举措 ,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13.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我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态度。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可以从五个方面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产权思考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产权的研究与讨论中,人们不知不觉地以西方现代私有产权安排作为参照系,这有它的合理性,但却不是天经地义的。传统中国的产权安排是在物力有限的前提下展开的;传统中国社会产权状况的主要特色是政治考量第一,保护小私产者,遏制大私产者。由于制度与技术上的无能与低效,不仅不能对大私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课税,反而产生各种消极后果,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弘扬民族体育文化 ,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是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及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提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建红 《前沿》2010,(8):169-171
中国文化重整体、尚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重视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在人生和社会理想上重视精神和道德建设,不重视过度追求物质满足。这种价值倾向使得传统社会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意识,但辩证来看,"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使中华大地的资源保持了几千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使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和政治舞台上始终以"和平"的态度立世,成为维护世界和谐的重要力量。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创新观念,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历史、面向未来,为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谭卫华  阎缨 《思想战线》2001,27(6):103-105
中国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化的启动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要求相结合而显现出极大张力;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张扬民族文化个性,而且要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追求民族特质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内存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法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军事实践和中华法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军事法律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军事法律文化的特点:兵农合一、奖励耕战的国防法制观和义战、慎战的国防法制原则;君主专权、法自君出的专制独裁;"制必先定"、"以治为胜"的以法治军思想;兼容礼刑、出礼入刑的法制方针,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