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道德论以道为核心,注重主体对道的理性自觉,遵道悟真,尔后由真而善,达于人生之最高境界。老子道德论的根本在于主体(个人)生命的完善,生命价值的拥有及生命本身的长存;其功能在于揭示人生及世界万有之真实,而不注重为善而善的教化。老子道德论对现代人及现代社会有重要裨益。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由于晦涩难懂因而总被世人误解为消极的退缩主义,但在现如今道家文化越来越受学界的重视,而老子的道论思想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结合近代以来学者对老子道论的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陈鼓应先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特点,分别从"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为《易传》思想的主体以及具有人文精神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不仅展现出老子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一面,也为今后老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3.
老子在古今中外享有盛誉,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源远流长。老子的道廉思想具有内隐性,他提倡要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以人为本、尊道贵德;以正治国、廉政爱民。它启发当代领导干部要清心寡欲、廉政为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学习和研究老子的道廉思想,对于传播和弘扬廉政文化,加强我党的廉政建设,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从“反”的发现到“道”论的提出老子哲学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根本问题在于老子的“道”是精神性的还是物质性的东西。如果就老子对“道”本身的规定性上去考察存在困难的话(因为其表述确实存在许多含混不清的地方),那末,从老子的思维过程、从其如何提出“道”这一范畴中,可能帮助我们看清“道”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道”为本,这是老、庄道论的共同特征。老、庄都是通过论“道”来阐发各自思想的。道论发端于老子而庄子继之并多有发明。因此二者道论除相同之外更有许多不同。现撮要分述如下:一、“道”作为老庄道论的最高范畴,它始终是一种纯粹的抽象,一种抛开了任何具体规定的存在。在老庄道论中,道先天地而存在,道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但同时道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6.
时春华 《学理论》2012,(12):4-5
老子描述了道生成宇宙的过程、道的性质和状貌,具有终极神秘性,无可破解。老子关于道混的哲学理念对当代世界哲学的基本概念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西方哲学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而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却从没有将两者分离开。孰是孰非?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靖 《学理论》2013,(11):37-38
对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道"的理念进行分析,将老子所阐述的"道"及其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对本体之"道"、道的有无统一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对现今我国伦理思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尊道而贵德--对《老子解读》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千百年来,世人为老子的道所吸引,一直在不停地谈道论道进而践道行道。然而,人们不禁要问“道”:我们究竟知“道”不知“道”?知“道”什么?何以知“道”?兰喜并副教授的《老子解读》对此作了  相似文献   

9.
论道     
吴琼 《学理论》2013,(7):46-47
"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把"道"作为世界的本体。《道德经》以老子的"天道观"为出发点,进而推及人道观和治道观,使其成为一部探索宇宙、人生、国家治理方面的书。从天道、人道、治道三方面对老子的"道"的思想进行浅析,以更好地去理解老子的这部大作。  相似文献   

10.
魏颖 《学理论》2013,(14):41-42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其整个哲学思想的体系都是围绕"道"展开的。"反"是道的运行规律,由此,老子提出"弱者道之用",在人伦日用中倡导"贵柔守弱"。从这一角度解读,以洞窥老子哲学中蕴藏着的丰富人生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