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社区矫正在平安建设中有重要意义,对此展开研究是有意义的。我国现在正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分析其价值是必要的,社区矫正体现人道主义,反映公平正义,节约司法成本,所以在中国建立社区矫正制度是应该的。平安建设中进行社区矫正要树立法治理念,加快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和谐社区;要重视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区矫正执法实践中,社区矫正一直没有回到法治监督的轨道上来,存在立法制度缺失,法治监督对象的价值虚化,具体程序、环节缺乏监督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社区矫正法治监督的立法现状入手,深刻分析社区矫正法治监督的主体、对象和价值,剖析我国社区矫正法治监督的缺位问题,对英、美、德三国的法治监督实践经验进行借鉴,最终从更新法治监督的理念,构建一体化的法治监督体系,完善具体制度建设等方面来重构制度,希冀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法治完善和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一种刑事司法处遇方式,在改善矫正效果、缓解社会矛盾、减轻矫正费用和提高罪犯社会回归率方面能够发挥独有的作用.国外的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较为完善,有许多我们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加强社区矫正制度的研究对改善我国司法环境、促进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应当确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国家刑事法制建设文明与进步的程度.我国的社区矫正尚属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只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才能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法治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执法人员是否应具有人民警察身份是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瓶颈问题之一。实践和研究表明,现阶段承担我国社区矫正执法任务的司法助理员缺乏专业执法者的素质以及必要的执法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弥补缺陷,目前许多省市自治区采取借调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参与社区矫正管理,虽有一定积极效果,但仍存在没有执法权和管理关系不顺等问题。作为顶层设计的最佳选择是在县级社区矫正机构中,根据社区罪犯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而非借调的人民警察,这与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建立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队伍的要求和《人民警察法》设定的警察职责范围相符,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建议在社区矫正立法中明确规定。人民警察的执法者身份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及对社区罪犯的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建设缓刑官、假释官这样的专业执法队伍虽然可视为发展方向,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和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同步推进,实现法治化的转型与升级。社区矫正工作理念要从法制治理向法治治理升级;对服刑人员属性的价值判断从一元化到多元化升级;对社区矫正的行刑属性认知上,由空间物理强制转向行刑仪式化,由标签化的外在表现向人性化的内在展示转型与升级;对服刑人员的社会评价功能由肉体控制和精神惩戒向"健全人"和"健康人"转型与升级;社区矫正的实践要从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转向社区矫正法治化的实践。树立法治目标,崇尚法治理念,重构法治精神,追求法治愿景是社区矫正法治化的标志和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分开进行"源于未成年人特别、优先保护的需要,既是国际规则与国内立法的迫切要求,也是基于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的具体考量。美、英、日等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模式对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分开进行"分为矫正前、矫正过程中和矫正后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主体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在我国各地开花结果,其法律规范、制度设计、社会保障、社区参与等方面的问题都逐渐凸显出来,并成为阻碍社区矫正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棘手问题,社区矫正主体方面的混乱状态只是其中一例,有必要重塑社区矫正主体体系,厘清社区矫正工作秩序,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执行。  相似文献   

9.
论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立法滞后、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监控机制尚未形成等。因此,为了顺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确保社区矫正的有效性,实现刑罪的目的,加快社区矫正法制化建设,有必要从实体上、程序上、组织上加强和完善社会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的程序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走向,但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加紧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已成当务之急。应当构建完备的立法、科学的裁量机制和健全的执行体系,以保障和促进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行刑方式观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将社区矫正视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但是从长远看,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社区矫正性质应定位为:在社区中实行的,采用社会工作方法对矫正对象进行的矫正活动。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执法队伍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的范围、职权、身份、组织架构等,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工作质量。目前,社区矫正执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执法人员身份争议较大、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权责不清、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因此,应借鉴国外矫正官专业职务体系的经验,建立专业的矫正官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社区矫正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对社区矫正的对象予以明确规定 ,因此 ,社区矫正的研究对象还存在争议。从学理上看 ,社区矫正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刑罚惩罚条件下适宜社区矫正的对象、其他条件下适宜社区矫正的对象和行政处罚条件下适宜社区矫正的对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有助于社区矫正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在域外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非监禁的刑罚制度,在国外的发展相当成熟与完善。我国在近年来引入了这一制度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做一简要的回顾并进行比较与梳理,力图为我国当前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刑罚观念的转变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项年轻的事业,自2003年试点至今才13年历史,一切尚处于初创阶段。社区矫正队伍作为社区矫正事业发展核心,尽管得到迅速壮大,但由于招录用人随意、薪酬待遇偏低、职业保障欠缺、工作设施缺乏、管理培训不规范等原因,队伍"杂化"和"散化"现象较为严重,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相距甚远,推进社区矫正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任务紧迫繁重。当前,社区矫正队伍正规化建设应在队伍形象、组织机构、人员招录、队伍管理、培训学习、职业保障等六个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围绕"中国社区矫正特色与改革创新"、"社区矫正的性质任务、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社区矫正中的其他重要问题探讨"三个方面,进行了观点争鸣、思辨分析和定性定量的实证研究。全国人大法工委的代表从国家法治建设的高度介绍了社区矫正立法涉及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保障良好的教育改造效果、实现国家行刑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法律规范缺失、社区矫正适用率不高、社区组织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应该通过逐渐完善社区矫正立法、创新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拓展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应有的功能等途径,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诸多方面向对"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进行了透彻的比较,得出前者中政府通过倡导性政策,并购买社团、社工服务来实现对矫正人员的接纳、尊重等人文关怀以及回归社会的目的;而后者中政府通过行政性政策,并使用监狱干警和兼职人员来实现时矫正人员的教育、监管以及心理矫正,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在社区矫正模式选择上应有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我国政府以及其他学者进行社区矫正模式撂究的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法规《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立法过程中,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考量,对于审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共同原则、矫正小组职责、评估机制、法律监督与被害人救助等问题,直接关系着社区矫正工作方式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地方性立法,应当坚持与刑法、刑诉法的刑事法治精神保持一致,并充分体现地方社区矫正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与推进所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社区矫正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的刑事执法性质模糊、专业化程度较低、"双主体多层次"的体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分配制度不利于调动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积极性等问题。建议在我国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单一的、专业化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适当减少行政层次,同时建立高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