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承担着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更新社会管理和社会福利服务的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福利服务体制、提高社会管理与社会福利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的重任。文中从传统工青妇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个公民社会领域,探讨社会性因素对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改革检察官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检察官职业特点的管理机制是时代的要求。规范检察官选举制度,实行检察一体化的垂直管理模式,尽快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检察官分类管理体制,完善相关保障体制,才能建立职业化、精英化、司法化的检察官队伍。  相似文献   

3.
韩晶 《工会论坛》2011,(5):13-14
高校、民间组织、政府在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中均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济南市社工服务在职业化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社会工作岗位职业定位模糊与岗位职责不明确等情况。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职业化社工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社工对构建“和谐济南”的重要作用,提高济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办学水平,把社会工作纳入济南市福利体制之中,探索出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期促进济南社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青岛开发区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优势、不足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开发区迅速的城市化进程,社会工作职业化成为了迫切需要。开发区社会工作职业化有着良好的物质基础、人才基础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政策、体制、社会认知度较低等制约因素。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机构和"嵌入式"推进社会工作,如学校社会工作、医院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可借鉴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5.
司法社会工作是上海市预防社会犯罪、实践政治文明的一次大胆创新,综合支持的社会工作新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综合支持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主要建立于社会工作的社会控制新功能基础之上,体现了社会支持网络新理念和综合治理的传统实践,主要包括新理念、新制度、新机制、新实践等几个方面,是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实践的一次本土化探索.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能够为我国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带来新思路、新方法.但源于外来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老年社会工作,在我国特定情境下,不可避免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梗阻与困境.如何有效基于本土实践、推进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需要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以文化引领为原则、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优化基本内容、创新文化价值教育的模式,将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精髓与老年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有机整合,系统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社会工作的构建,以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事业.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实践是社会工作督导研究中的关键议题。基于对全国95位实践者的访谈,对社会工作跨文化督导的本土含义与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本土处境下,跨文化督导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即“跨境督导”实践中的文化碰撞、专业与行政两种文化之间的角力、一般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地方性知识之间的互动。跨文化的三种本土含义实际上反映了本土处境下的三种文化边界。为了突破文化边界的约束,实践者采取了自我觉察与审慎诠释、“借力打力”、培育本土督导者、促进行政与专业文化之间的互构、提升督导对象的体制适应能力、协同行动以及担任替代性角色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专业化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化不相匹配;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人员缺乏,教育者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社会工作实习不规范、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国情、社情缺乏整合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专业引进于西方、实务性极强,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市场转型和社会变迁的要求而产生。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为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的高水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文中以《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为例,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提出理论课程教学应当注重理论的本土化、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以及专业的职业化取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发的中国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成熟度还是实践模式的丰富度上都无法与西方已相对成型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相提并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不仅严重滞后,而且本土性理论建构相当缺失。为此,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必须保持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和实务处置能力,在理论自觉中实现向本土性、独立性、资源共享性社会工作理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矫正社会工作教育主要采取福利服务模式,且面临专业性和有效性的考问。西方犯罪学不同流派提出了不同的预防犯罪策略。实证学派之后矫正恢复成为主流,矫正社会工作由此得以蓬勃发展。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矫正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受到空前质疑,由此兴起的反矫正运动导致矫正社工发展严重受挫。20世纪90年代起北美循证矫正运动开始全面量化检验影响犯罪和再犯的因素,得出了若干核心原则和因素。我国矫正社会工作福利服务模式集中体现在上海模式上,但最终被迫与刑事司法进行融合。我国本土性循证矫正得出,有效矫正应建立在实证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与策略的结合上,这需要社会工作同犯罪学、法学和地方性知识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作为欧美国家的一个专业职业,社会工作自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是嵌入在已有的本土行政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并受其形塑。通过比较同一社区中三类社工嵌入模式及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不同结果,发现这三类嵌入模式在自主性、专业性、社会性方面各有优劣,构成了社区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如果三类社工能够通过合作“扬长避短”,则可以实现多元社区善治;然而目前之所以出现行政化依附等现象,恰是因为三类社工的地位不平等,以及无法在服务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目标等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可以从平衡社区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的角度改善政策,以达到去行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social community centre for young people. Researchers have been working together with social workers in carrying out the practical research. Using a process of problem solving, making improvement plans, applying theories into practice, feedback evaluation, and seeking further questions, we are continuously work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ocial services for young people. We also hope to improve social work methods and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ocial workers.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基层公安机关结合形势和本地实际积极探索警务创新,如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成功地尝试了刚性法律规定下体现人情关怀的"背景调查与跟踪回访"制度、警民互动的平台"双星"评选、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的"警媒论坛"、救赎心灵的窗口"光明电视台"等注重服务与沟通的警务创新活动,坚持走群众路线,履行"忠诚、为民、公正、奉献"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养塑造了富有宜春公安"亲民、爱民、为民"特色的敬业精神,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社会治安秩序和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对目前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务创新实践具有以下启示:警务创新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不竭动力,队伍素质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根本,警务公关是优化社会治安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防灾减灾及应急能力影响着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陕西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存在工作长效机制未确立、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必须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引领,"多元参与"为主导,长效激励机制为着眼点,夯实基层应急能力,从而达到完善社会整体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防范社会风险方面的作用,亟待我们思考和总结。针对贵阳市现状,应从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提升调解队伍素质,抓好调解工作流程规范,整合力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误读陪审员制度下的法官与盲目主张司法民主化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事实上,司法的专业化、职业化并不意味着裁判活动的官僚化、机械化和封闭化;同时认为司法的专业化、职业化意味着职业法官摒弃社会良知、普遍正义去裁判案件,以致无法契合社会对法律的期待的分析显然与事实相去甚远。而在陪审员、法官与裁判权威之间,陪审员的缺失并不当然导致判决威信力的减损,而职业法官所做的裁决更易达到对判决权威进行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社会工作的调查,提出针对落后地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强以社区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家庭互助、社区法律维权、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措施,使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西方社会工作发生了“绿色转向”,并对我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社会工作在接受西方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相应的本土思想资源。费孝通围绕“天人合一”“消遣经济”“人文生态”所作的论述,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绿色转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费孝通从差序格局的角度对“天人合一”所做的社会学解读,有助于我们走出西方社会工作“绿色转向”中的潜在张力。其次,作为一种源自本土的经济态度和生活方式,费孝通所说的“消遣经济”为我们探寻有别于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和另类社区发展道路提供了本土经验参照。最后,从费孝通对“人文生态”的强调中可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处境下,“发展”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保护自然环境并非放弃发展以及对自然的开发利用,而是将自然生态保护与人文生态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