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璨 《理论月刊》2007,(3):131-133
杜撰词是为了某种特殊用途或表示某种特殊意义而临时创造出来的新词或新的表达法。按照构成方式,杜撰词基本可以分为添加杜撰词、删减杜撰词、拼缀杜撰词、仿拟杜撰词、替换杜撰词、复合杜撰词六大类。杜撰词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性。  相似文献   

2.
词族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词族指某一概念的同义词的总和,广义词族指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群词语聚合体。词族与同族词、同源词、同素词、同缀词等术语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传统的声训、"右文"及转语等研究为词族研究奠定了基础,现代词族研究虽从意义、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极大开拓,但仍存在概念不一、厚古薄今、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等不足,词族应用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刘红梅 《求索》2011,(6):222-224,218
聚合词是汉语中一种非常独特而有价值的词汇现象,它们都是由同属于一个语义范畴的几个成分并列组合而成。按照构成成分,聚合词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名素型聚合词、动素型聚合词、形素型聚合词、其他类型聚合词。这些聚合词的语法功能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名词性倾向,这主要跟多数聚合词意义泛化或产生转义有关。  相似文献   

4.
离合词是汉语里特有的一类词,也是汉语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中文信息处理的一大难点。就根植于汉语事实,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周遍性调查,提出现代汉语离合词分为典型离合词和非典型离合词,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现代汉语离合词,对现代汉语离合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定性分析,为判定现代汉语离合词给出了确切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晓辉 《传承》2013,(4):84-85
由于历史上的长期封闭和少数民族语言融合等原因,太原方言有其独特之处,包括叠音词、"~儿"类词、"子尾"词以及分音词和合音词等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6.
羊芙葳 《求索》2011,(5):222-224
《马氏文通》里,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一套名称分属句法、语义范畴。其中语义范畴里的起词、语词、表词、止词,反映了《文通》朴素的语词中心观。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汉语朴素的动词中心观来自于《马氏文通》朴素的"动词中心观",即"语词中心观"。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城市繁荣与词体流行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是词学界关注的一个课题。宋代的都市繁荣对社会发展及词体流行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词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价值;第二、词的演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而更有市场;第三、词的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宋代市民对“欲”的追求。宋代湖北词体沉寂,也主要是因为湖北的城市繁荣不够。  相似文献   

8.
在词的诸多别名中,曲子词、寓声乐府、歌曲等着眼于词的音乐特性;长短句、语业、绮语等立足于词的文学形式。其含义均明确单纯。“诗余”一名则不然,历来众说纷呈。我以为,这主要是因为“诗余”一名源于一种词学观念,与词学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词学观念的变化,词论家不同的词学观,必然导致“诗余”一名释义的分歧。这便历史地赋予“诗余”以双重含义: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是词的别名;作为一个词学概念,它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9.
王湘华 《求索》2010,(11):197-199
王鹏运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是清末"临桂词派"的代表,一生以填词为趣,以词籍校刻为官余乐事。他校编的《四印斋所刻词》,旁采博搜,精妙绝伦,并与朱祖谋合校《梦窗词》,从而开创晚近词籍校勘之学。校词作之误、校字词之误、校倒文错简、校脱漏衍文、编辑遗佚,尽量达到存真复原的目的,其校勘方法、校勘原则和校记处理均有特色。王鹏运词籍校勘之学对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与词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词兴于唐,随着词体的形成,唱和词也应运而生。唱和词是贯穿中国古代词史的独特景象。我们把唱和词视为一个整体,梳理其渊源和演进脉络,分为发轫期、发展期、低谷期、兴盛期四个阶段,根据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探讨唱和词在各时期的题材和艺术的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湘华 《求索》2012,(3):178-180
王国维《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在词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从中可以窥视王国维选词观与词学思想。全书编辑体例调整适当,编选全面,几无遗珠之憾;对词家词作选编勘校各有侧重,在词籍编选上有辑佚开拓之功。王国维词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跋语之中,具体表现在对词作的优劣论、意境论和风格论,虽吉光片羽,然弥足珍贵。其词籍校编与其词学批评相辅相成,使得其词话举例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从而形成完善的词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阮忠 《新东方》2014,(5):70-75
苏辛词派,辛派词似苏词,固然表现在词风豪放及步苏词之韵而作,但更应看到的是,他们像苏轼一样,都有好庄子与陶渊明的趣味,从而其胸襟、性情与苏轼有一致的地方,自觉地将处世的通达与淡泊形于词,从而词风贴近苏轼,词的"苏味"自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再论汉语词:字组、韵律、约定——基于汉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字本位视角的汉语"词"》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汉语词内涵:表达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约定程度的单字和字组合就是汉语词,具体讨论了汉语词的三个内涵,即字组、韵律和约定,同时阐述了汉语词通过韵律和约定组字成词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词源》作为中国词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接受史折射出历代词学思潮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轨迹,对于蓬勃发展的清代词学而言尤其如此:从清初云间派词学家对它的浅层接受,到清前期浙西词派在继承其理论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对其进行概念偷换,再到清后期常州词家为调和词学内部"言志与缘情"、"守律与破律"、"雅化与俗化"三对矛盾,对该理论进行了合理吸取与深化,并通过"意内言外"的词学理念,完成词体最终的复合建构;这一漫长的过程《词源》作为一个参照系和理论源,对清代各时期各流派的词学思想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词学向诗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操瑞文 《传承》2010,(9):154-155
从词的题材内容、思想感情以及艺术风格上看,周密前后期词有重大的区别。但从勾勒、叙事、章法三个方面看,周密前后期词艺术特征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罗曼 《理论月刊》2005,(5):123-125
在语言系统中,词具有体现若干规律性的内部结构特征.对具体语言里的词而言,词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词在参与言语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性通过词与词之间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体现出来,这些关系进一步说明词能较为集中地反映语音、语义和语法在具体语言里的统一性.此外,词还凭借其种种语言特性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在互动中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本刊「诗词欣赏」专栏开避以来,已介绍过两首诗,现在介绍一首词。词是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又一种文学形式,原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一种抒情诗,最初产生于民间。后来不少文人也偶有所作,即所谓文人词,并在民间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与诗并称的一种文体。但词与诗有显著的不同;词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字声配合严密;词的格律要求比诗更加严格;诗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而词则十之八九的句子参差不齐;等等。词原是曲子词的简称,后来又有许多别称,如诗余、乐府、长短句、歌曲、琴趣、乐章、语业等。温庭筠(约公元八一二——八六六年)是晚唐「大词家,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省)人。他文思敏捷,精于音律,《旧唐书》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絃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他写过大量的词,工于造语,着色浓艳,喜欢雕琢,对后世词的影响很大。五代赵崇祚选编的《花间集》收有温庭筠词六十六首,《梦江南》就是其中一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辛稼轩三类民俗词的分析,探讨生活民俗摄入到词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以及对稼轩词作的影响。稼轩之祝寿、送别、宴饮词显示了词人反映的社会交往民俗事象的广泛性与传习性,稼轩之节序词体现了他对节序民俗题材的撷取与升华,稼轩之农村民俗词表现乡风民俗对词人个人习俗的传递与共振。  相似文献   

19.
滑溜词避免直接陈述,给人以真实、实在的印象,但仔细推敲,却什么也没说,其特点受到商家的青睐。滑溜词有其形成的原因及独特的功能,从而在广告语中频繁地使用。英汉广告中的滑溜词,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个层面对英汉广告中的滑溜词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弄清英汉广告中滑溜词的异同点,以此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理想的广告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颖彦 《求索》2012,(10):160-161,37
本文根据离合词内部构成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将离合词AB分为动宾式、动补式以及并列式三种类型,并逐一探讨了以上三种类型离合词发生离析的内在动因。我们认为,韵律构词仅仅从形式上将A、B粘合起来,但并不足以取消句法规则对离合词AB内部的作用。此外,离合词AB发生离析,还跟语言单位间的类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