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合议制是集体审判制度,合议庭是实现这种集体审判制度的组织形式。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合议庭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判组织的主要形式。除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在审理简单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可实行独任制外,其余案件都要  相似文献   

2.
骆电 《人民司法》2012,(3):49-55
一、法律因素法律因素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范,保证裁判依法为之。法律是司法的基础,司法是法律的延伸,法律因素因此成为民事裁判应考量的首要因素。我国实体法与程序法均规定裁判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如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即为当事人的行为标准和法院的裁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案件特别是常规性案件主要依据法律即可作出裁判,这是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的审级制度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一个民事案件要经过几个不同级别的法院审理、裁判才产生既判力的制度。民事诉讼审级制度是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之一。其体现着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是对程序公正性的保障。根据这种理念,我国设立了两审终审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两审终审制度。这是两审终审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中的具体表现。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裁判遗漏不仅缘于案件审理作业的复杂性,而且产生于作为案件裁判者的法官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非至上性。即使是最严谨、最认真的法官在案件裁判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诸如遗漏裁判事项这样的失误。遗漏应当裁判事项的司法裁判显然是有欠缺的、不完整的裁判,无法满足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对遗漏裁判进行救济。各国民事诉讼法通常规定了民事漏判救济制度。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漏判救济制度的规定尚不够合理、科学,不能适应民事案件裁判实践的需要,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一、民事漏判的界定按照通常的理解,民事漏判是指法院在审理和裁判民事案件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疏忽,对应当裁判的事项发生遗漏,没有作出裁判的现象。民事漏判实质上是法院认为已经对全部事项进行了裁判,但实际上只对部分事项作出了裁判,对其他应当裁判的事项出现漏而未判,从而导致裁判结果不完整的情形。在大陆  相似文献   

5.
民事抗诉若干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抗诉制度。这是一项新的民事诉讼制度。自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在近10年的司法实践中,检、法两家在民事案件的抗诉及审理上,由于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不同,产生了不少问题。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民事抗诉的意义所谓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有错误或具备法定条件时要求人民法院再审的行为。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对各级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上级检察院可以对下级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无论是基层法院的生效裁判,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检察…  相似文献   

6.
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基本组织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除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民事案件外,其他案件均由合议庭审理。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所有行政案件都由合议庭审理。可见在我国大量的案件是由合议庭审理的。依照法律规定,除少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需要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外,多数案件也由合议庭审理后作出裁判。 当前,在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积极推进司法工作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任务中,强化合议庭职责,充分发挥合议庭在审判案件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柏纯 《政法学刊》2003,20(6):25-27
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了缺席判决制度,唯独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缺席判决制度,目前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是禁止缺席判决的。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关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规定,所以在打击跨国犯罪惩处潜逃境外的经济犯罪分子、打击单位犯罪等方面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从目前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的角度看,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建立民商合一的现代审判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8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机构改革开始施行,实现立审、审执、审监“三个分立”,建立大民事格局,强化审判机构,精减人员编制。其中建立大民事格局是将经济(知识产权)、交通运输纳入民事审判的大类,设立4个民事审判庭,即专门审理婚姻家庭、人身权利和房产合同纠纷的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法人之间、法人与其它经济组织之间的各类合同及侵权纠纷的民事审判第二庭;审理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技术合同等知识产权案件的民事审判第三庭;专门审理海事海商案件的民事审判第四庭。这次民事审判工作的重大调整,是我国审判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为此,本期特选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文敏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司法原则。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和司法理念的更新,“以事实为根据”中的事实究竟应该如何界定以及客观事实与裁判  相似文献   

10.
民事枉法裁判是指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诉讼活动中,故意作出不符合事实或者违反法律的裁定、判决。我国《刑法》第399条第二款规定: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通过民事枉法裁判的定义和《刑法》规定可以看出民事枉法裁判是违背法律和事实作出裁判的行为,那么,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枉法调解是否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呢?对此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枉法调解不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理由…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巡回审理时,除重大、复杂的案件以外,适用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12.
合并审理,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诉合并在同一个程序中进行审理。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并审理的目的,在于既能贯彻“两便”原则,减轻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不必要的讼累,从而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防止法院在处理有关联的问题中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从而保证法院裁判的正确性和统一性。在审判实践中,由于民诉法对合并审理的规定过于原则,加之  相似文献   

13.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裁判方式分别处理:其一,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其二,依法改判;其三,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改建议第三稿”),对现行民事上诉审裁判制度进行了改进,但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民事再审程序的规定,体现出不同的立法价值取向,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再审改判标准的理解和适用难以统一。民事再审改判标准是民事裁判既判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理民事再审案件应当以维护既判力为中心处理具体问题,尽力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关于退行裁判审判方式的规定,并在认真总结其适用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审判制度,乃是民事诉讼第二审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及学术界在近年来的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探讨中,大都仅涉及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内容,第二审程序的审判方式改革则成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适用“运行裁判”审判方式的理论与实践,对民事诉讼第二审审判方式改革进行粗浅探讨和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一、运行裁判的涵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6.
<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125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3款又规定:"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是说,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成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以判决的形式追究其刑事责任。显然,上述规定突破了传统的控辩对抗、法庭居中裁判的三角结构模式,底蕴着一种新  相似文献   

17.
民事缺席审判制度因缺少一方当事人使得其审理程序有别于一般的对席审理程序,尤其是其证据规则的运用更具特殊性。本文拟从介绍缺席审判制度的一般理论出发,分析缺席审判制度中各项证据规则的适用,从而力图为审判实务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民事再审改判发回标准的本体研究(一)概念民事再审改判发回标准是人民法院按照再审程序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后,作出改判或发回重审裁判时应遵循的规则和尺度。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民事再审案件改判和发回重审共同遵循的准则;第二,判断民事再审案件直接改判还是发回重审时应遵循的准则。在我国,再审发回重审只能适用民诉法第153条的规定,这意味着再审发回重审的案件必定是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称民诉法)第152条第1款,对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可以迳行裁判作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上诉案件时,很少开庭审理,较多以迳行裁判结案.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理解迳行裁判的构成要件和放松迳行裁判的标准.常此下去,不能落实正规化办案制度,影响法制的正规化建设.笔者就迳行裁判的构成要件试作分析,供参考. 民诉法第152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  相似文献   

20.
裁判自律引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裁判自律引论武树臣裁判自律引论武树臣我国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1〕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含经济)、行政案件,依据案件的事实和有关法律作出裁判,以确定对刑事被告的处罚和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凡是经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