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朴老乘鹤西去,业已经年。流水落花春去又归,却已天上人间阻隔,但他那慈祥的笑容仍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值此朴老逝世一周年之际,愿藉此文寄托我的绵绵哀思。朴老与我家两位老人为世交。上海解放前夕。我公公杨显东在上海因参加聚餐会而与朴老相识,他们交流思想,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深厚友情,解放后他们一直保持亲密往来。我公公九十诞辰时,朴老欣然命笔题诗一首:“当年风雨忆初逢,矍铄今朝九十翁。学业喜看光远祖,神州农子是神农。”解放初期,我父亲担任上海市委秘书长、华东局民政部部长等职,与时任华东局民政部副部长的朴老合作共事,由于父亲喜好诗词,与朴老志趣相投。遂成挚友。因此,我对朴老并不陌生,但真正有幸  相似文献   

2.
一封封唁电,寄托着哀思;一个个电话,表达出悲痛。民进中央名誉主席赵朴初先生去世后,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以各种方式悼念这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民进创始人之一的杰出领导人。朴老去世时,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正在贵州考察西部大开发工作。王立平副主席和陈益群秘书长陪同考察。他们对朴老的去世表示非常悲痛,认为是民进的巨大损失。当晚,民进中  相似文献   

3.
5月21日,世人敬重的赵朴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闻听噩耗,和赵朴初先生相识相知六十年的雷洁琼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雷先生家的客厅茶几上摆放着一面精致的玻璃镜架,里面镶嵌着一张彩色照片。这是1998年11月5日朴老91岁华诞时,雷先生前往北京医院朴老病房祝寿,两位老人在花篮边的合影。当我们走进客厅,见雷先生正轻抚相  相似文献   

4.
古平 《瞭望》1988,(49)
逆境中的痴情 1987年春,“全国数学方法论学术讲演会”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举行。 在担任主讲的5位数学家中,有一对形影不离的师生——著名数学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徐利治和南京大学副教授朱梧槚。他们不仅以出色的研究成果赢得人们的尊重,而且他们之间那带有传奇色彩的师生情谊也令人敬佩。 30多年前,朱梧槚在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读书,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30日凌晨2点25分,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在北大医院逝世,享年93岁。奉母命成婚得知己启功先生的全名叫爱新觉罗·启功,但他在所有的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用过“爱新觉罗”。他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他的童年非常坎坷。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但是到了启功的高祖父这一代,家道开始没落。启功1岁丧父,10岁时又失去曾祖父、祖父。因偿还债务,以致无力求学。在曾祖父门生戴遂之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校学习。开朗乐观的启功明白自己是彻底“被遗弃的贵族后裔”,那何不隐其姓,先解决生计再图发展?于是他自创“启”姓,自当“始祖”。  相似文献   

6.
5月21日晚饭后,我按时打开电视机看《新闻联播》,蓦地,荧屏上出现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的赵朴老大幅照片。接着,播音员传来了朴老已于当日下午五时与世长辞的噩耗,我心中立刻为之一颤。记得去年春天,我们刚送走了文坛祖母冰心老人。今天,咱们民进同志尊敬和爱戴的朴老又离开人世。民进中央两位名誉主席相继作古,怎不令人悲痛!朴老与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共事数十载,有着深情厚谊,特别是与叶圣老、冰心和雷大姐  相似文献   

7.
千古师生情     
陈智超 《民主》2008,(1):34-36
2005年初启功先生逝世时,我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为文纪念,题目就是《千古师生情》。现在我们纪念柴德赓先生百年诞辰,我这篇文章,也是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考虑很久,题目仍采用《千古师生情》。因为陈柴与陈启的师生情谊,完全可以媲美,值得后人珍惜。  相似文献   

8.
文忠 《侨园》2005,(4):20-21
奉母命成婚得知己 启功先生的全名叫爱新觉罗·启功,但他在所有的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用过"爱新觉罗".他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  相似文献   

9.
我与朴老相识于抗日战争中,上海已成为沦陷区的1942年,朴老在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任院长。我出于对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又痛失怙恃的孤儿的同情,将亲友因我新添小女而送我的礼物礼金,即以亲友的名义,转赠给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以此因缘,朴老特来我家,对我的行为表示嘉许。朴老学识渊博情,待人诚恳,我尊他为师,跟他学文学诗词和佛学,朴老谦逊地把我作为道友,对我循循善诱,使我得益匪浅。朴老又介绍我认识梅老,常对我讲国内外形势,后来我得知梅老是1939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1945年12月30日。民进成立,朴老、梅老即介绍我参加民进,这对我来说是一生中的大事,从此我在民进组织的栽培指引下,走上要求进步的革命道路。1946年4月30日上海各界假玉佛寺召开“四八”被难烈士追悼大会,朴老、梅老  相似文献   

10.
启功的幽默     
李兴濂 《各界》2014,(9):11-12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的性格,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淡泊名利,笑对名位权势。对于人们奉赠给他的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足’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闭门养病,奈何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从此得了一个“大熊猫”的雅号。  相似文献   

11.
赵朴初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享誉海内外的韵文作家和书法大师,才情横溢,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赵朴老的人品、学识受到人们的崇敬,他的诗词曲和书法作品也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学习和搜藏的珍品。和朴老有七十年交往的同乡同学、挚友梅达君,在《寿朴老八十》的百句长诗中,用“落落诗人多本色,不矫揉也不修饰。为憎为爱两分明,短吟长歌见风节”来赞美朴老的诗词。探索诗词继承和创新赵朴老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从小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有古典文学精湛深厚的根底,自幼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词曲,并坚持对诗词的继承和创新进行思考和探索。他曾说过:“幼年时,由于家庭和环境关系,胡乱读过一些古诗词,逐渐受到了感染,发生了兴趣。年龄稍长,渐懂世事,用  相似文献   

12.
焦点人物     
《瞭望》2005,(27)
启功:一代国学大师仙逝6月30日,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3岁。启先生生于1912年7月26日,受业于著名史学家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潮流把他们推上了副省长的岗位。他们是如何走上政治舞台的?他们是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的?本刊驻湖北、辽宁、江西的记者采访了在当地担任副省长的三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怀念朴老     
同志们,朋友们: 朴老已经离开我们一年了。今天是《赵朴初纪念文集》正式出版的日子。睹书思人,感慨万分。六十年前我与朴老相识于上海,那时早已耳闻他收容难童并为解放区培养人才的佳话。后来,我们一起跟随马叙伦先生,建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投身于上海爱国民主运动,成为共同奋斗的战友。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他不仅肯吃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7,(5)
<正>一提起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就令人想到战国时期的"庖丁解牛"以及秦国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而民进人的"工匠精神"也可以在民进老一辈身上找到影子,比如民进的出版界前辈,正是秉持着工匠精神创造了我国出版界的奇迹。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前后,许多民进老一辈都与出版界有关,比如徐伯昕和叶圣陶两位先生,不仅是出版界的泰斗级人物,同时更是匠心独具的民进人。1925年,徐伯昕到《生活》周刊工作,担任出版、发行、推广、广  相似文献   

16.
许嘉璐 《民主》2005,(6):4-5
敬爱的朴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全体会员和宗教界、文学界、文化界等方面的人士以及港澳台地区、日韩新泰等国家的佛教界、文化界一直在不断地追思缅怀他。这五年中,人们用无法精确统计的许许多多文章和每次忆及无不动情敬仰的心情纪念着他。朴老对中国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7.
民主德国选拔新干部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接班干部。他们具有大学或大专文凭,担任某项领导职务,并作出了成绩,随时可以担任更高职务;一种是后备干部。他们是具有中专或高中文化水平的工人和农民,并在工作或学习中有突出成绩。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进行培养,将来担任领导工作。后备干部的选拔注重于生产第一线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和林语堂这两个人相似之处太多,若要细加比较研究,每一点都非长篇大论不可.这里拿来比较的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即作为曾经的吸烟者,他们对吸烟与戒烟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 梁林二位开始吸烟的时代,纸烟已渐渐统一"烟坛".他们都留过洋,带些洋派,所以烟斗、雪茄都是领略过的.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也就是二位先生都先后...  相似文献   

19.
1932年3月5日,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家祭祖的日子。因为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虽后来被列入旁支,但母亲还是敬畏这个特殊家世。这一天,母亲特意叫了一个章姓的姑娘来帮忙。这个姑娘是母亲和姑姑为启功相中的章宝琛。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一位留美归国省亲的好友来我家,也许是久别乍遇的喜悦,我俩谈锋甚健。后来他讲了一件至今都懊恨的事,搅得我数月来也思绪不宁,慢慢地就想到了写这篇文章。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我的朋友说:“我跟一些东方人谈话,觉得他们很有礼貌,很尊重别人,但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