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现在40岁以上的中国人恐怕都读过雷锋的日记,但是关于《雷锋日记》与才旦卓玛的成名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之间的故事,恐怕就知之甚少了。  相似文献   

2.
曾任原国民党政府战区司令长官、北平行营主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一生戎马倥偬,经历丰富,晚年退出政坛、军职,在居美国时,曾著述《回忆录》。其中对1928年(民国17年)北伐完成后在北平相识阎锡山,1930年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阎锡山对其态度,以及1948年、1949年其任代总统、阎锡山任行政院长时两人的交往及对蒋介石的看法,均有所评述与论列。我读李《回忆录》后,将此段史料,载于我之《双萱斋退思录(日记)》,以作近代历史人物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1年,我作为选调生时到乡镇工作,是《党员生活》让我在干好组织工作中受到启发,在推进工作中有所遵循,使我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18年来,从乡镇组织干事到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我一直把《党员生活》作为亲密无间的朋友,采取摘录要点、写札记等方式,坚持不懈地阅读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上海女作家王周生的长篇小说《陪读夫人》在《小说界》(1992年6期、1993年1期)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作品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她在美国“伴读”生涯的深切感受。 王周生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曾在崇明农场碾转十年,而立之年后回到上海。1985年1月去美国,伴读四年,不惑之年后回国,为了向人们介绍美国,她写了大量散文、随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但她觉得,在这些散文里,还没有写出她那些年最深切的心灵感受,翻开在美国的日记,便有一股压抑的气氛扑面而来。她说,在美国时,我把日记作为一个有生命的谈话对象,每天向它倾诉自己的苦闷。我基本上是无忧无虑地在中国生活  相似文献   

5.
最近,原民进邵阳市委副主委曾维君先生给我寄来他的新著《历史创新教学实用艺术》(以下简称“曾著”)一书,我很高兴.该著作于2017年8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它是著作者近三十年来关注和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力作.读后掩卷而思,感慨良多,启迪不少.  相似文献   

6.
姚永朴先生的《文学研究法》是其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学时的讲义。1914年姚先生在北大讲课时,人满为患,北京城为之洛阳纸贵。《文学研究法》于民国五年(191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珍藏一部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第九版,从中得到的启发很多。我愿以此书为基础,来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先生曾经说:“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可见散文是极富个性的一种丈体。而一个作家的散文风格,更是他的个性的体现。对此笔者也很赞成梁实秋先生的意见:“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而这种妙处“我们读者只有感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的所以然”.那么要说清一个作家的散文风格.确实是非常困难的。笔者只想就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初步地议论一下他的散文风格。在这两部散文集中,共收录了张岱的197篇散文,除了两篇文集的《自序》之外,其余的都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主。…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医家汪机有多部著作,传世甚广,但其所著的《伤寒选录》一书,仅见著录,未见流传.近年来,中国古籍孤本大全选编工作委员会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为弘扬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精选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独特见解的孤本影印出版.1999年复制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的明万历三年(1575年)敬贤堂刊本,汪机著《伤寒选录》八卷(陈桷编辑,程镐校正,汪邦聘重校),2002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填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的出版,为全面了解汪机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是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著名散文,历来为人所称道。关于该文中古诗的引用,笔者谈谈自己的管见。 一、《西洲曲》是一首情歌 《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引用了南  相似文献   

10.
担任江苏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达11年之久的袁普泉先生,在他《灵山缘》(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三年之后,又将《灵山缘(续)》作为《灵山缘》的第二辑出版。其中重点选收了三篇纪实文字和若干韵文。我研读了《记忆中的朴老》、《长空鸟迹——忆茗山法师》、《我与无相法师的佛教情缘》这三篇纪实文学,认为它们是难得的为佛教界三位高人写真的出色之作。  相似文献   

11.
提起《簪花仕女图》,知道的人恐怕不少。1984年3月,中国邮电部发行的《簪花仕女图》特种邮票和小型张,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随之,一股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黄侃研究逐渐成为学界一个热点,笔者通过全面考察《黄侃日记》的版本、及有关《日记》的论文,认为对《日记》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意义:对书中引书部分进行全面整理,可弥补黄侃其它学术遗著观点之不足;书中引书部分与黄侃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研究其部分可为将来研究者进一步全面了解黄侃学术思想打下基础;有助于我们更详细了解黄侃的治学方法。目前学术界对《日记》的研究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黄侃个人生活习惯和性格;黄侃的交游;黄侃的读书、治学特点和方法。因而《黄侃日记》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夜坐书屋,一壶清茶,捧读《铁血丹心》,一股浩然之气由心而起。这是一股"黄水西来,奔泻东归"(侯忠《沁园春.胜利黄河大桥》)的滔滔之气,  相似文献   

14.
积之四十年,《新中国经济史》终于出版了。我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为什么要写一部经济史呢?这说来话长。从1950年开始,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政治经济学,同时,着手做研究工作。1953年,在全校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题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在我国过渡时期的作用问题》的论文。这篇文章在《学习》杂志上发表后,曾引起一场长达两三年的过渡时期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对自己的文章和这场讨论,我并不满意。1957年,在《人民日报》上我写了一篇题为《对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些意见》的文章。文中说:“有许多文章很少是根据中国…  相似文献   

15.
辨证法研究是列宁1914—1915年哲学研究的主体,而列宁写于1915年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他这一段时期哲学研究中关于辩证法的最后一次明确地的集中阐述,这样一来,它在列宁整个辩证法研究中就有着重要的地位。《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他《拉萨尔(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之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之前,主要分析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得辩证规律,形而上学的和辩证的发展观;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等问题;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指出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本文就列宁的这些具体理论阐述予以了分析,以此来加深对列宁这一重要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前.致公党上海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陈公昌福先生,赠余一本他的新著《中国致公党史论稿》。先生原在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执教时.即专治侨史.并曾长期担任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由侨史而致公党史,先生可谓驾轻就熟。然则.先生从1993年夏至2003年秋,专意于此,多方搜求,反复考证,积十年之力,成一册薄书,先生治学,何其严苦。书成之日,先生曰,平生之愿了也。先生之书,又何其厚重,  相似文献   

17.
受学术传统影响的“推源溯流”批评方法是中国古代批评方法内在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一批评方法在钟嵘《诗品》中尤为明显。钟嵘的《诗品》在继承和批判以往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新见解,开创了注重审美的批评方法,认为诗应当注重其源流发展,在钟嵘的诗品中可以看出他对推源溯流的品评方法的重视。《诗品》的“推源溯流”多为风格的相近,通过溯流源之法得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也不乏粗疏偏颇之处,不能一味拘泥于此。  相似文献   

18.
见到《相思草》以后,(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我首先翻读了附后的《跋涉者——记有令峻》(原载《文汇报》87、9、9)一文。从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道路,创作业绩和主攻方向。特别是“他决定要在一些人认为‘费力不讨好’的工业、城市题材中闹出名堂来”的拼劲,促使我全部读完了集中的二十六个短篇,深为作者专注城市生活和工业题材,跟踪时代的脚步,肩负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反映沸腾生活的创作精神所感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是我国《内经》学科带头人之一,其《内经》教学经验曾受到高度的赞誉和评价。概括为“唯物辩证”法、辨异求同法、取类比象法、结合临床法、科研论证法、学术源流法、启发诱导法、由博返约法八大教学方法。在这八大教学法中,李济仁融合古今、结合中西、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内经》理论的精髓,从而“把最难懂的《内经》讲活了”。  相似文献   

20.
崔自铎同志是一位长期从事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老教授,他从1954年起,就在从事教学和理论著述之余,随时记下自己脑中闪过的零星哲思,现在他从近半个世纪的这类记录里,提炼出了一本通俗思想读物———《人之论说———岁月沉思录》(《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他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