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礼记》中,儒家十分注重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找寻完善自我的契机。这突出体现为与"他者"之间的相互依存。首先,这种内在的"他者"表露了儒家的"性"、"命"情怀;其次,内在的"他者"是主体异化的身份形式;第三,内在的"他者"促成了主体诗意的栖居态度。内在的"他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中国士人的认知尺度和现实自我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身体一直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歪曲和盗用.当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身体对她们而言仍是个难以把握的"雷区".只有在女性的躯体被看成与女性的主体具有统一性时,"身体写作"才终于浮出了水面,女作家才得以以主体的眼光充满自豪地对身体进行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的角度看,美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信仰。“他者”文化是美国的特有文化,内容来自于美国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经历。“他者”文化崇尚战争解决方式,坚持非友即敌的认同标准,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前后,美国介入国际冲突的行为选择就具有鲜明的“他者”文化的特点。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他者”外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建构和情爱的痴迷构成温庭筠词叙述女性的两大基本原则,支撑这种原则的是男权制社会根深蒂固的女性观念.温词中女性形象的物态化和病态化反映出封建社会女性的"他者"境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在国际关系领域中,所谓"认同"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国家的自我认同就是国家的自我意识,是国家对于如何"安身(在社会中的定位)立命(存在的意义)"的反思."他者"是一种对立性的存在.在国家认同的问题上,西方学者往往都倾向于将"自我"与"他者"间的斗争视为达到自我认同的途径.这并不是国际关系学者的独创,因为西方思想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思想和希伯来思想,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中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并且在西方近代思想中也得到了反映.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个体自我认同的看法与西方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构造中国自己的国家认同理论.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给中国造成了"话语困扰"。价值观是话语权的源泉,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倡导从身份与认同来认知社会,为分析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视角和可行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应该依托于中国国家权力,并通过国家间主体互动区分"自我"与"他者"身份,批判作为"他者"身份的西方价值观,以此解构西方话语权,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省级电视媒体如何应对中国电视经营“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省级电视媒体经营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道"与西方"基督教上帝说",在世界观上都绽放出大视野和高境界的动态整体观。不过文明之发展,却使这种整体观在建立差异或"他者"中被打破。人类在追求由多样性"他者"构成的物质文化享受的同时,也陷入无穷"他者"统治的异化之中。特别是人们在使"最高价值自行废黜"的同时,也使人们精神有如在"荒漠的荒漠"中变得孤独恐惧。西方在不断解构"形而上学"的浪潮中,已经使上帝说的合法性日益受到质疑。海德格尔所谓"还只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这个"上帝"最终只能归结为不能被解构的"天道"。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的图文并茂、声画兼备,同媒体的"宠儿"--电视是何等相似.要用网络媒体诸多独特优势来激活电视媒体,首先,电视媒体要走出桎梏,更新理念.要摈弃宣传腔,强化信息载体功能;不但要传播已经发生的新闻,更要传播正在发生的新闻,以至于同新闻同步;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其次,在网络媒体的挑战下,电视媒体要审视自己的本体特性,强化时效快和现场感强这些核心竞争力.再次,电视媒体要从贵族化回归到大众化,要亲近大众,使普通大众不但是新闻的接受者,而且是新闻的传播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7,(3):77-108
中国是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形成过程中持久和最重要的"他者"。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亚洲首次出现两强格局。在政治和知识精英主导下,日本分别建构了中国的"安全关切"、"安全威胁"和"敌人"意象,并通过"去中国化"和"污名化"中国,完成了自身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进而将其战略化为重要的国际博弈工具。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及其战略化,是日本对自身身份与道路的自主选择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号化的国际政治斗争话语。随着中日海上力量的共同崛起及其战略的"海洋转向",中日海洋竞争将会加剧,也预示着中日海洋战略将会相互观照和塑造。  相似文献   

11.
列维纳斯认为在传统哲学之内我们无法源始地理解他者之意义,因为存在是一种匿名、中性的令人恐惧之物,发生在瞬间的主体的置放打破了存在无名的统治,它标志着存在者对存在的介入与承担,但主体要真正地获得救赎,本真描述的时间必不可少。本真的时间总是打破、超越了自我精神把握的目光,这种作为伦理时间性和救赎时间性的异质性使我们领会了他者的异质性,因此第一哲学不是形而上学而是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
镜像理论是拉康理论学说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我们理解他主体理论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拉康认为,镜像是“我”在他者中投射出来的虚幻的象征物,自我的建构离不开自身也离不开自我的投射,进而创建了具有独创性的自我理论体系。自我以镜像阶段为起点,而后通过对镜像及他者欲望的认同、语言的异化而成为一个异己的自我。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所创造的地缘政治神话直接塑造了特定社群对其他国家形象的想象,深刻影响国家认同、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在后现代的军事—工业—媒体—娱乐网络中,大众文化产品一方面向民众传播政治精英的地缘政治想象,另一方面向决策层反馈流行话语中的大众地缘政治想象。大众文化产品塑造他者的方式具有多元性,其他者形象的生成机制可以理论化为非人化、奇观化和性别化三种模式。与之相应,西方娱乐工业往往依赖一些固定模板,批量生产类型化的他者,以维持自我身份叙事的稳定性。其传播过程则具有隐蔽性,往往不会立时得到地缘政治对手的回应,遂成为西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手。今天的大众地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仍以西方为中心,西方流行文化的全球传播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隐蔽地对外传播深藏于其中的地缘政治想象。因而,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大众文化的地缘政治功能,重视大众文化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奥尼尔开始了美国戏剧重于分析社会现实的严肃戏剧传统,美国戏剧中出现了大批的"逃遁者"形象.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姆斯、阿瑟·米勒和爱德华·阿尔比四位大师的多部经典剧作中的"逃遁者"形象,他们因其各自背景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逃遁者方式.这些"雾中人"使观众走出迷雾,看到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传媒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商品",不可避免地采取多项手段以期赢得竞争。在这些手段中,难免会出现某些冲击传统道德的现象,节目内容的恶俗化,揭露隐私,绯闻猎奇,在"星、腥、性"方面大做文章,主持人的言语无忌,恶搞嘉宾,这些都对当事人、观众以及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为了减缓这些不利影响,势必要在节目定位、制作人道德修养、社会监督、受众欣赏水平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保证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保证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管理哲学作为思维体系构成中的重要分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和造就了无数卓越的管理者,同样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反者道之动思想作为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内容,也是管理思想中讨论范围极广、思辨极为深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不仅包含了巧妙的管理思想辩证法,阐释了管理思想与世界运行之间的通则,同时还以道家思想的角度对管理者的行为原则及准则提出理论基础指导。在反者道之动思想的指导下,优秀的管理者应从学会相反的角度看问题,并推行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7.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威廉·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几十年来,这篇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并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富有想像力的解读.拉康和他早期的"镜像理论"提供了另一种欣赏和解读的角度.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对于自我意识的实现进行了不懈的、绝望的努力.然而她越是挣扎着要去发现真正的自我,实现真正的自我,就越是陷入无助的泥潭,陷入命运的陷阱,无法自拔,因为人根本无法真正认识自我,识别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中国的电视娱乐明星的形象传播中存在着悖论现象:一方面,媒体和明星自身联合塑造出“德艺双馨”的完美形象;另一方面,明星又往往因种种不合道德法纪的行为而出现在电视媒体上。针对这种状况,本文从娱乐明星自身、媒介的明星运作机制和受众三方面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批判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美国作家杰奎琳·凯利的《女孩的进化史》成为美国纽伯瑞大奖的银牌作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卡波妮娅·维吉尼亚·塔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论文尝试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从作者杰奎琳·凯利关注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他者地位,女主人公卡波妮娅·维吉尼亚·塔特独立的性格以及她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三个方面,探究《女孩的进化史》所俱有的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下者举之”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针对中气下陷之证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临证每选用具有升清、举陷、补中、益气、发散、温阳、收敛、固脱等功效的药物组合成方,遵“逆其病而治之”的原则,广泛治疗因脾气、肺气、肾气、胃气下陷,冲、任、督、带脉气衰微而导致的诸如泄泻、痢疾、淋证、癃闭、疝气、遗尿、便血、尿血,各种内脏下垂及妇科崩漏、带下、滑胎、阴挺、不孕等疾患,故极有实用价值。今不揣浅陋,将临证运用此治则的心得简介于后,仅供参酌,不当之处,祈请指正。 一、急性菌痢,“逆流挽舟”速效 痢疾证,自刘河间倡“治诸痢者,莫若以苦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