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核试验的进行,朝核问题再次凸显,地缘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东北亚亟待建构一个以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六方会谈作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实践的一种过程,既为将来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形成作了铺垫,又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妥善解决朝核问题和建构新东北亚安全秩序,以六方或多方会谈为基础的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将会是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缘战略环境看,美国在东北亚面临大陆势力与海洋势力的潜在对立与隐性均势。在这种地缘战略环境之下,美国以超强的战略实力为基础,以海权联盟体系和前沿军事部署为依托,谋求维持东北亚地缘战略均势并遏制大陆势力,从而维护美国的霸权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东北亚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化及诸多的现实威胁,使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成为必然;而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朝鲜半岛的缓和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使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成为可能。在东北亚已经逐渐形成了“两个轨道”下的安全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显示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生机与活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一体化方兴未艾,区域经济合作已然成为时代的潮流。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缘优势,相同或相近的文化、政治、经济特征决定了东北成为新兴快速发展地区的可能性。而东北亚作为亚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体化的趋势渐渐显现,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的独特地缘优势决定了其必然有所作为。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一年多了,制度创新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旋律。我们把东北振兴置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这个视角下提出了东北地区一体化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东北亚强国均势理论与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东北亚进入了美俄中日合作与竞争的新时代.美俄中日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理论,以确保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美俄中日的均势战略博弈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脆弱的和平.  相似文献   

6.
魏玲 《外交评论》2006,56(1):44-50
多边主义是一种要求很高的制度形式。达成实质性的多边合作不仅涉及到权力结构、战略互动模式和制度形式等因素,更需要共同利益和集体身份。东北亚地区面临严重的传统安全和日益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建立合作安全型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迫在眉睫。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基础建设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希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各国经济存在着高度的互补性。东北亚合作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经济互补性不会自动导致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东北亚合作面临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六大障碍。其中,排除来自美国的障碍也与日本有关。本文最后分析了东北亚合作的希望在于解决5个问题: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族复兴;要合作共赢,不要危险的博弈;日本在中美间的作用,韩国在中日间的作用;正常国家要有健康的政治和正常的思维;中日关系的一项过渡性的选择:政经适度分离,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8.
自2 0 0 2年1 2月1 2日朝鲜宣布重新启动核计划,朝鲜半岛问题再一次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北亚各国的困惑和担忧。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自1 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朝鲜半岛所凸显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朝鲜半岛是东北亚的地理中心,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从全球角度看,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朝鲜半岛地处大陆与海洋的交接部位,作为由大陆向海洋延伸、过渡的特殊地理部分,具有独特而显著的地缘战略特征。按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不仅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更主要的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它历来是区域内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区域内的安全与秩序的维护与构建,也历来是各国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冷战后,原有力量对比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新的格局正处在形成之中。随着,朝核问题的愈演愈烈,东北亚区域内的安全与秩序更是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从地缘因素的角度看,建设和谐周边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最为关键。提出推动建设和谐周边,是当代中国顺应周边发展潮流并基于自身国情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建设和谐周边是一项有章可循的系统工程,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区域机制等领域有序展开。建设和谐周边,必将推动中国周边外交战略迈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要以图们江地区开发为突破口,带动多圈交叉组合,促进大区域经济合作,并努力争取制度化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中的整体区位及黑龙江省与东北亚各国经济技术合作,对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格局、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对确立对外开放格局的重点突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理因素是影响一个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斗争成为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面向新世纪,全球性的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已经展开,给各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美国正以各种方式遏制或试图遏制中国,使中国地缘政治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以及经济全球化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地区主义重新兴起。在新地区主义框架下寻求经济、政治及安全合作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东北亚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众多的地区安全困境,已经成为制约地区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如何抓住机遇,在新地区主义浪潮下选择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安全模式,促进地区安全合作,成为东北亚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一、新地区主义的兴起为东北亚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地区主义是指地理位置相邻、有着较高程度的政治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许多共同…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特质的地区新秩序是东北亚国家的当务之急.冷战遗留的僵化结构已失去解决东北亚复杂问题的实际效力;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构建一种新的地区安全框架;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与功能性亟待加强.构建东北亚地区新秩序须有一个综合方案一是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增进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协调,促成地区信任与合作机制;三是加强文化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共有理念"的认同.在这一渐行渐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正处于国际秩序再造的重要转型期,其独特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结构,加之复杂的历史因素与意识形态,造成了这一地区巨大的安全压力。疏解东北亚安全压力的最佳方案是,规避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倡导多边性质的区域主义,促成东北亚安全合作,建立东北亚安全新秩序。为此,必须坚持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区域化是全球化的表现,制造业转移是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反映,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山东以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为总抓手,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半岛制造业基地未来将继续面向东北亚,立足两个核心区。在东北亚经济合作模式中,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作为中日韩地方政府合作交流的发展模式,不失为一种难得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在东北亚的能源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亚国家的发展战略中,能源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储备;另一方面,中国、日本、韩国又都是能源进口大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日本、韩国为寻求多元的能源安全,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本国内部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在积极调整同东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是影响地区安全的重要变量,甚至可以改变地区安全格局,研究并协调民族主义与安全格局的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意义重大。在东北亚的地区安全格局中,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地区民族主义一直是困扰区域安全的重要因素,了解民族主义与地区安全之间的关系成为把握地区安全走向的关键。然而,民族主义内涵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所以,从民族情感出发,梳理民族主义的成长历程及相互关系,是理解东北亚民族主义现状的直接办法。在此基础上,明晰民族主义与地区安全问题的互动,进一步清晰民族主义在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才能为应对安全挑战奠定基础。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既有的静态分析民族主义与安全格局关系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必然要以动态-进程的分析方法予以补充。这一分析方法,在论证民族主义与"安全困境"、安全格局、安全架构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并可以说明安全架构理念能够从宏观、连续、整体的角度驾驭地区安全和民族主义,从而确定新视角下的东北亚民族主义与安全格局的关系。新的研究方法在对地区安全进展做出判断的同时,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于光胜 《工会论坛》2007,13(2):87-8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这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该地区的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以及山东省的出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山东省要遵循国际经济规则,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