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永恒的物质世界。但是,人们众目所及的都是具体的有限的事物,那么怎样透过具体事物的有限性而把握整个世界的无限性呢?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高中学生已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可以作如下的说明。无限并不等于有限。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是有生有灭的,总是要转化成其他物质形态,因而是有限的。而宇宙指存在于无限的空间与时间之中所有的事物,是无限的。无限又不能与有限隔裂。有人认为无限是有限的彼岸,因而无限是不可认识的;有人认为无限是有限的机械相加。这些都不能正确说明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怀玉同志所写《对人的认识能力的两点质疑》一文(见《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实质上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一、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有无限的性质和层次。宇宙的无限性正是通过这些有限事物的不同次层的变化过程体现出来的。赵文没有看到有限中包含着无限,因而把无限供奉在人的认识不可达到的彼岸,得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结论来。实际上,“无限粹纯是有限组织成的”,(恩格斯:《反杜林论》第48页)人们可以通过有限去把握无限,通过对具体的有限的事物的认识,来实现认识的无限性。  相似文献   

3.
邢丽 《求索》2011,(9):8-10
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角度,文章以公元1500年为时间界限,描述了世界各地区从相互独立、自成系统发展到以某一个地区为中心的单一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文章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经济形态的变化以及两次重大的转变。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IT的广泛应用和传播技术的进步给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入了润滑剂。社会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层面都在信息大爆炸中嬗变了。世界经济在生产要素和财富结构方面袁现出从有限的物质要素到无限的非物质要素的发展、从有限的生理需求到无限的心理需求的发展以及从有限的使用价值到无限的虚拟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物质世界究竟是彻底可知的,还是不能被彻底认识的?或者说人类的认识能力究竟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哲学界大体上已成定论。绝大多数哲学工作者,都坚持物质世界是可以被彻底认识,即主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因此,认为世界不能被彻底认识的观点,便同人类根本就不能(或无法)认识世界的理论一样,被反复批判大加鞭挞,并被斥为“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如:刘延勃、张弓长、马乾乐等同志主编的工具书《哲学辞典》就说:“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它认  相似文献   

5.
现代宇宙学中绝大多数理论认为宇宙是有限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宇宙无限性观点是否矛盾?并不矛盾。首先,他们各自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目前所观测到的具体宇宙。它只是整个宇宙的有限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尚未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而哲学上研究的是包括目前观测到的具体宇宙在內的,整个无限宇宙。现代宇宙学对具体的宇宙所作的结论,无论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都不会否定哲学宇宙的无限性。其次,再从具体宇宙模型来看,也不矛盾。现代宇宙学中绝大多数理论认为,宇宙在时间上有开端,在空间上是有限的。例如,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提出的有限无界的静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空间的体积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共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今天 ,世界历史进程的总趋势如何 ,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命运、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如何 ,人类社会是否会走向共产主义 ,这些问题重新又摆到人们面前。本文认为 ,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 ,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产生了 ,这个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自身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 ,只有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才能解决这个矛盾 ,才能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的共产主义概念包括了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问题、污染问题、人口问题在内。一、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生产无限性和地球有限性的矛盾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罗马俱乐部就提出了地球有限性的概念。它在《增长的极限》这份报告中说 :“地球是有限的 ,任何人类活动越是接近地球支撑这种活动的能力限度 ,对不能同时兼顾的因素的权衡就要求变得更加明显和不可能解决。” (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 ,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97年版第 5 6页 )地球的有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有限 ,地球生态...  相似文献   

7.
现在哲学界有的同志认为,在真理的界限上可能隐藏着错误,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什么是真理的界限呢?客观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有一定界限,都有一定的度。宇宙是无限的,无边界的,但每一个具体事物从空间上说都是有限的,有边有界的;整个宇宙从时间上说没有起点和终点,但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起点和终点的。客观上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有矛盾的特殊性,都是互相区别的。客观规律都有一定起作用的范围,超出了一定界限就不起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都有一定的自身的界限,所以任何具体真理都有其自身的界限,没有正确反映事物及其规律所固有的界限,就不叫真理,而叫错误。所谓真理和错误的区别也就在于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存在的超越:审美无限性时间意识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公亮 《理论月刊》2002,(11):33-35
时间意识是个体基于生命有限性而追求生命超越与不朽的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它构成中国哲学和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对时间有限性的深切体悟,人类生发出忧患意识和超越性意识,由此形成无限性时间意识,追求因时而变、依时而动的时间性的超越性存在,追求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审美的无限性境界。  相似文献   

9.
郑维通 《创造》2008,(6):100-101
解放思想,不是一个新发明的话语,但却是一个常讲常新魅力无穷的话语。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恐怕在于人的思想的有限与无限的特点。神游六合,心骛八荒,人的思想在创新、变革甚至想象、幻想方面,确实具有无限性。就指导甚至左右实践的思想来说,要去除空想、假想和妄想,但绝对不能丢弃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朱巍 《中国民政》2007,(2):51-51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唐洪胜认为,和谐发展要明确“三个不等于”。一是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构成的系统整体,处于普遍的联系中,其发展不能是单一的,而必须是全面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一个领域的发展,没有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以及它们的关系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是一个过程,“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与此相适应,作为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性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总是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哲学上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双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悲观论者总是把二者对立起来,认为经济发展是环境破坏的根源,人类在二者面前只能取其一,要么获取经济发展牺牲生态环境,要么片面强调环境保护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乐观论者认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不应当自寻烦恼。但是,在今天人类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危机的时刻,这种观点显  相似文献   

13.
刘然 《创造》2023,(1):53-55
<正>创新实践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它和发展问题关系密切,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从诞生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古代社会,手工劳动生产能力低下,人与人的交往非常有限,他们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人类知识还只是生产和交往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创新实践在古代不可能作为一种理论被明确阐述出来。到了近代,随着机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和人的关系获得了基于物的全面展开,知识从经验阶段过渡到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兼容性姜汉斌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能不能兼容?这是当前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也是精神文明建设遇到的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加以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就缺乏理论支持。对于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二律背反”论者认为:发...  相似文献   

15.
学人新观点     
厉以宁:经济泡沫不等于泡沫经济 厉以宁日前在香港科技大学作了题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与科技企业上市”的公开演讲,就目前各界所关心的经济问题,如网络经济、风险投资、创业板等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厉以宁特别指出,经济泡沫不等于泡沫经济。他说,不要简单轻易地否定网络经济,将它斥之为泡沫经济。他认为,网络股也好,科技股也好,只要是有实质内容的,它就不是泡沫。 厉以宁认为不能忽略网络经济。首先是要学习要观察,要看到网络技术的出现给经济带来的变化,今天忽略了网络经济,与世界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厉以宁认为网络给…  相似文献   

16.
自由问题正在愈来愈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关于自由的著作和文剽:J渐增多,令人欣慰。但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论者都 面引用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讲的那段著名的i天:“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正像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 认为这段话是马克思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其实,这种理解与马克思的本意是不相符的,并且是大相径庭的。这是探讨自由理派的一个误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观点集萃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宣唐洪胜认为,和谐发展要明确“三个不等于”。一是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构成的系统整体,处于普遍的联系中,其发展不能是单一的,而必须是全面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一个领域的发展,没有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则整个社  相似文献   

18.
不能抽象地谈所有制是目的或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抽象地谈所有制是目的或手段郭兴旺随着企业改革和企业产权讨论的深入,引发了一个“所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的理论问题。论者大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笔者想从哲学的角度谈点个人浅见。目的和手段作为人类实践的特有范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9.
张国新在《社会科学报》撰文认为,知识经济并不能自发地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根本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理由如下:首先,知识必须受主体的制约。人是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主体。不同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处于不同的民族。阶段和集团的主体,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因而决定了主体对知识利用的目的、方式和途经都有所不同。知识经济可以改变人们对知识的利用方式,但并没有根本改变人们利用知识的目的。其次,知识经济的运行不能脱离物质资源的分配基础。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覆盖式而不是取代式的发展。知识经济革新了…  相似文献   

20.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历来是各派哲学在认识论上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论争。旧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起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类心灵固有的“理念”才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不科学的。近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