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文明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政治建设的明确目标,关于政治文明的研究也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目前的研究广泛涉及政治文明的涵义及其概念提出过程,讨论了政治文明的内容结构和特征、作用等,并将政治文明与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者还提出既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又要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戴先军 《前沿》2003,(7):3-6
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 ,是社会政治进步状态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崭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论断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文明观的基本观点;阐明了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历史性贡献;指出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辨析及其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云志 《前进》2004,(2):38-40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是否还独立存在一个政治文明;第二个层面是如果独立存在,什么是政治文明;第三个层面才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两个文明还是三个文明?十六大报告在中共党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此前我党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一概念,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进行过政治文明建设或没有产生过类似的思想。相反,实践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理论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途径,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汤恺 《湖北社会科学》2005,2(12):186-188
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文明的实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价值体现;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又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为政治文明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过程 ,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完成进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划分为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所达到的特定境界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一定阶段的外在表现 ,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分成低层到高层的不同形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并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认识的过程与成果的统一 ,具体操作与全面推进的统一 ,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田聪智 《前沿》2011,(20):40-4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指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起到新时期新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阈下,这种民主政治有其独特的含义,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含义,研究其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其发展规律,促进民主政治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政治文明、社会和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按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划分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伦理及其对政治文明建设价值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明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制度与伦理的双向互融在政治文明建设发展中难以回避。这种双向互融表现为现实的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基本向度。双向互融的制度伦理是社会政治文明体系构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为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合理内核并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相应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明确提出政治文明概念,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二维文明结构转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文明结构,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理论的历史突破.对于如何定位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发展的目标模式和发展方向、如何把握现代政治文明的特征和多义性,以及如何立足我国实际推行政治文明建设等问题,学术界作了较多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此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从各种传媒中接触到许多政治词汇,加上很多政治概念字面表述上的相似性导致望文生义,对很多政治概念有自己的理解。这种在系统学习科学知识之前所具有的想法被人们称之为前概念。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概念和心理学中狭义的理解不同,它是指关于某一对象的看法,包含了学习者在学习知识前已有的认识和认知模式。一、政治前概念的特点1.自发性与广泛性。一个高中生在其十多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潮之后,影响日趋式微。他们背离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关系的经典话语,陷入了主题危机、话语危机、组织危机和信仰危机。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解读为一位学者,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一种文化现象,把马克思的著作变成了可以在各种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自由阅读的哲学文本。建设性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对待经济学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正确且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政治合法性应该是观察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问题的重要视角。从政治合法性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必须坚持;而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又面临着一定程度上不被认同的挑战,必须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海滨 《桂海论丛》2010,25(2):26-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开始复兴,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及其研究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概念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概念起源、内涵演变、情感色彩与学科领域等方面,与此相联系,意识形态概念的研究范式可以概括为利益论、张力论和符号论三条进路.利益论是由马克思开创的社会学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社会利益冲突中的思想观念;张力论是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社会心理的晴雨表和调节器;符号论则是由符号学、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批判理论衍生出来的文化研究进路,将意识形态理解为知识、意义与权力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冲击、影响和挑战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社会各个领域与马克思主义争夺主流话语权,企图推翻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动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党员干部中的信念。所以,现阶段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地位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占祥  詹凯 《人民论坛》2014,(4):208-210
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思想.其中,物质利益诉求是政治参与的内在驱动因素,无产阶级最彻底的革命性使其政治参与程度高于其他阶级,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参与的实践运作形式,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参与的基本目标指向.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有关民主参与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认识论研究、价值观研究、解释学的研究方法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本文试图找出正确对待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相关重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清廉”的概念,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和构建未来理想社会的经典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清廉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清廉建设的思想根基和理论源泉。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的,他在领导俄共(布)和国家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清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提出并推进清廉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