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历史地位是 :为解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找到根本出路 ;是中共执政以来 ,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丰碑。其主要特点有 :发展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治制度理论 ;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二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 ,提出并强调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 ;提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仍然有从思想政治上继续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 ;高度突出制度建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谢毅 《红旗文稿》2012,(11):9-11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就国体(即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来说,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政体(即政权的构成形式)来说,是民  相似文献   

3.
王一 《求实》2012,(Z2)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随着改革的开展而凸显出来,成为关系到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自主化进程的重要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历史上追求的是一种"强政府弱社会"的政治社会结构模式,即无限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政治体制改革之路,且获益不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有限政府理论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从宏观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革命的本质、起因、目标等问题。他认为,革命同现代化 有着紧密的关系,它实质上就是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产生革命的原因在于国家在 现代化过程中制度化程度很低造成的,换言之,即传统社会无法为现代化产生的新社会集团提供有效的 政治参与的制度;革命的目标在于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即建立新的政治意识,创立具有复杂性、 适应性、自主性和内聚力的政治制度。亨廷顿的革命理论在西方学术界独树一帜,但我们应当看到,他 的理论毕竟根植于西方政治学的土壤,同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相比,必然存在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理论学刊》2000年第3期刊登王英津的《论我国党政关系的法治化》。文章认为,理顺党政关系是我国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这是因为,党政关系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组核心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起着政治主导作用;其次,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的一个障碍;同时,理顺党政关系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而通过实现党政关系的法治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实现党政关系的法治化,就是指以  相似文献   

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了使政治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使社会政治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此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试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一些初步思考。一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首先在于它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是新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丰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关系思想,是我们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日益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构成了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践需求。我国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安排与我国迥异,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与制度结构.本文从规范公共权力的角度界定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并分析了此种制度结构的人性基础.本文认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西方国家的人民沿着自己所开创的政治路径对理想政治生活方式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结果,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种型,是解决政治问题的一种范式.它有自身独具的治理优势.而从对人性理解的角度去设计、选择政治制度也有其合理和智慧之处.  相似文献   

9.
2003年第4季度,一份对党政领导‘UU口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66.4%的干部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变化不大”,应当加以改变;21.6%的干部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不协调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两个百分比加到一起,比例高达88%,表明加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已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西方政治制度中也包含有很多科学合理的成分。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如程序完备的选举制度、制约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司法独立的法治原则等,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  相似文献   

10.
刘彦昌 《探索》2000,(4):26-29
政治体制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它所解决的是如何实行管理的问题,而不是解决由哪个阶级来统治的问题,因此,它不具有先天既定的社会制度属性;从大量的社会现实看,政治体制同社会制度之间也不存在一对一的固定搭配关系。政治体制对社会制度的稳固有着重要影响,但从根本上说,政治体制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而是由各国的文化传统、人民的文化素质、社会的发展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教条地理解前人关于“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的论断。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也就在这里。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辨析两者的关系既是破除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障碍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保证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