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紧急状态法制与国际条约的协调事实上不存在冲突的问题,其共同构成紧急状态法制克减公民权利的界限。此外,立法者可以在《戒严法》的基础上制定《紧急状态法》,并采用现代宪法对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2.
宣勇 《中国减灾》2005,(4):13-14
在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中,《紧急状态法》在所有安排审议的31项法律项目中排名第一位,其突出的位置备受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紧急状态法》立法研究项目组领衔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请他谈谈《紧急状态法》的有关情况。记者:通常所说的“紧急状态”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制定《紧急状态法》?于安:当代意义的紧急状态和传统上所说的紧急状态已经有所不同了。过去主要是指战争和政治骚乱,当然也有自然灾害和传染病,但是不那么重要和突出。今天,事故、灾难突出起来,主要原因:一是伴随科技发展出现新的…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04,(6):37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透露,当前,我国正抓紧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曹康泰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的现实相比,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统一的紧急状态法,缺乏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紧急状态的规定;二是现有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急需建立的应急制度尚未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建立起来;三是突发事件应急体制还不够健全,需要逐步建立起反应灵活、指挥统一、责任明确的整体应对机制。曹康泰指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的紧急状态制度,为建立健全我国统一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体系提供了宪  相似文献   

4.
赵琦 《中国减灾》2004,(7):42-43
根据引起紧急状态的原因不同,可以把紧急状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紧急状态;一类是由社会动乱引起的紧急状态。 目前,在我国宪法中虽然没有明确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国家也没有一部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相似文献   

5.
祝明 《中国减灾》2004,(4):14-16
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67条中的“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宪法的这一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法依据。《紧急状态法》也已经被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紧急状态法》的专家建议稿预计年内可完成起草,两三年后可望在全国人大会上获得通过。可以说,从入宪到立法,紧急状态已经被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6.
危机是后工业社会的常态。作为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危机规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的危机管理为我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应积极寻找危机规避法律诉求的路径,健全和完善单项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以及实现程序法的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作说明。突发事件应对法曾以紧急状态法的名称列入  相似文献   

8.
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67条中的“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宪法的这一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法依据。《紧急状态法》也已经被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紧急状态法》的专家建议稿预计年内可完成起草,两三年后可望在全国人大会上获得通过。可以说,从入宪到立法,紧急状态已经被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9.
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 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67条中的"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宪法的这一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法依据.《紧急状态法》也已经被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紧急状态法》的专家建议稿预计年内可完成起草,两三年后可望在全国人大会上获得通过.可以说,从入宪到立法,紧急状态已经被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应建立紧急状态法体系及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荣梅  彭政 《前沿》2005,(6):100-102
“非典”一劫,让国人多少有了忧患意识,也对政府在应对紧急事件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应对紧急事件的过程中对公民基本人权的保护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紧急状态立法的相关问题的阐述,在比较我国与外国的相关制度概况的基础上,构建出我国的《紧急状态法》的模型,为今后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并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一点浅薄的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把“戒严”改为“紧急状态”成为 2 0 0 4年修宪的焦点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紧急状态入宪进行宪法学思考 :紧急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比戒严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宪法要求 ;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是宪法职能转变的标志之一 ;紧急状态入宪使得国家紧急权具有正当性 ;紧急状态入宪整合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各项具体紧急状态立法 ,为制定《紧急状态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紧急状态入宪丰富了宪法秩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在应急疏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中,人们对政府应对危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危机来临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政府的首要任务在于如何紧张有序地进行应急疏散。政府在应急疏散过程中,应该坚持优先原则、分工明确原则和未雨绸缪原则,同时注意处理好应急疏散带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在政府应急管理框架下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不仅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首先从“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机制”、“公安机关应急管理机制”三个概念出发,总结了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其次,本文提出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定位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突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最后,本文呼吁加快《紧急状态法》的立法进程,保障公安机关应急管理机制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虚拟社会应运而生,虚拟社会已成为现实社会之外的"第二社会",人类逐渐在虚拟社会中从事着与现实社会相似或相同的活动,并不断在虚拟社会中找到满足感和真实感。由此可见,虚拟社会在人类社会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虚拟社会包含在现实社会之中,是现实社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具有虚拟性与跨地域性、开放性与交互性、自由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应急警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的逻辑前提是经济人假设,强调将人们的各种行为因素纳入成本—收益核算模式之中。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为警察机关的临战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将成本—收益理论应用于警察临战实践,在于为警察临战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而且用效益所体现和蕴含的理性价值可以透视现实警察临战机制的某些缺陷、警察临战理论研究的滞后。对警察临战活动进行经济学解读,目的就在于要以效益观为指导,以警察临战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结合警察临战活动成本投入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临战武力是警察依法使用武力手段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过程。国家法律赋予警察使用武力控制手段的权利,用于控制、制止犯罪行为。只有不断加强警察临战武力控制能力培训,提高警察临战武力控制的能力,才能保卫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要保证警察临战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强有力的保障不可或缺。日本十分重视警察临战保障,运作模式独具特色。日本强调临战保障的法制化、现代化及社会化,其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博弈论是研究策略行为的科学,它研究理性的个体在相互依存时如何作出决策。警察临战具有博弈性,警察临战活动充满着多方利益与策略的博弈。基于对警察临战博弈要素和基本类型的分析,博弈论对警察临战活动具有三个层面的指导意义:观念层面,博弈论将为我们提供新的警察临战行为理念;制度层面,博弈论可以为临战制度的架构提供参考;策略层面,博弈论将为我们制定临战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兼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主要是一种合同行为。无效的国有企业兼并形成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公共安全是研究城市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带来的各种公共事故灾害的风险。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公共场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道路交通、恐怖袭击与破坏和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七个方面。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是由若干中心组成的工作机构,负责城市公共风险预测和评价、应急计划的制定、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事故应急培训和演习等事务。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研究范围的七个方面建立应急救援子系统以及制定应急专项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