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口学是最接近国际学界研究领域前沿的一个学科,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是我国这一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等重要文献的起草人之一。我采访陆教授时,他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存在的许多人口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人口学研究应当站在世界人口学研究的前列。要想在学术上有点突破,除了勤奋努力、把握国际学术研究动态,最重要的是研究要脚踏实地,让研究成果能根据我国国情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彦 《党史天地》2007,(9):46-48
我的丈夫陈先瑞离开我们11年了。我和先瑞结婚是在1942年,那时他任陕甘边区警备第四团团长,我们共同生活了54年。说来也怪,先瑞刚走那几年,我每日沉湎于悲痛和回忆中,夜里梦见他的时候却不是很多。而近些年,痛失亲人的悲情虽渐趋平静,但晚上睡梦中却能经常见到他的身影,梦见他年轻时的英气勃勃,也梦见他身着将军礼服时的威风凛凛,更梦见他离休后同家人团聚时的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3.
张思宁 《当代工人》2011,(18):35-35
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个已婚公务员。可是,我们还是相爱了。他告诉我,他的婚姻并不和谐,他会离婚,然后娶我。为了这个承诺,我毅然辞了工作,卖掉房子,从一个北方城市来到深圳找他。可是,几经哭闹后,我终于明白,他根本没有离婚的打算,他骗了我,我却无计可施。我们就此决裂。  相似文献   

4.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9):47-49
当北京正在为拆掉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而弄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时,山西大同却悄悄地落成一座梁思成纪念馆。这是我知道的国内第一座关于他的纪念馆,没有出现在他拼死保护的古都北京,也没有出现在他的祖籍广东,却坐落在塞外古城大同。  相似文献   

5.
梁衡 《新湘评论》2012,(19):47-49
当北京正在为拆掉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而弄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时,山西大同却悄悄地落成一座梁思成纪念馆。这是我知道的国内第一座关于他的纪念馆,没有出现在他拼死保护的古都北京,也没有出现在他的祖籍广东,却坐落在塞外古城大同。  相似文献   

6.
彭一是个不一般的学生,他身高和我差不多,但身形却超我一半。据他父母说,他一顿一个人能吃一只仔鸡,也许正是这种优越的家庭条件,使他过早的在身体上“发福”。  相似文献   

7.
黄晓军 《当代工人》2011,(18):27-27
小刘是我们班组去年招进来的职工,他年纪不大志气倒是不小。“比尔·盖茨是我的榜样,马云是我的偶像。大伙儿都瞧着吧,用不了十年,咱的名字准能登上胡润富豪榜……”职工有志气,工作起来努力、有干劲,作为班长我当然觉得很欣慰。不过,没多久我发现他虽然嘴上喊得震天响,真的千起活来却总丢三落四。我劝他认真点,人家却毫不在意:“这种小...  相似文献   

8.
任哥     
任哥来了,他坐在饭厅的一个角落,将帽子摘下放在桌上,对我喊道:“老三,来碗面。”任哥在税局工作,单位距此不远,但他离家却有几十里地,几乎天天来我这小饭馆用餐,吃的总是很简单的面食。他和我关系很铁,我从烹调技校毕业后,办这所饭馆也是他帮我借钱找的门面。...  相似文献   

9.
我的邻居     
我的邻居●任忠山人到暮年,总想以康乐幸福终了,这是人之常情。然而,我要说的这位老人,虽无康泰的躯体,却不想在风烛残年享清福。他的行为曾使我感到内疚、不安,更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他是我的邻居,一位离休15年、沉疴缠身的老人,他原在县直机关党委任副书记,...  相似文献   

10.
许步广 《求贤》2006,(5):30-31
在这个近乎浮躁的年代,我按捺不住要向您介绍刘建高。坦率地说,刘建高算不上普通意义上的人才或者英雄;当初我与刘建高结识,也实在是不经意间的偶遇。他个子不高,也算不上英俊,操一口山东腔普通话;但我很快就被他充满活力的人格吸引了。当时,他是驻津空军某基地的基层单位政委,却俨然一个“外交官”,牵头协调整个基地的“军民共建活动”。起初我纳闷,他并非专司此职,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细细观察,他的亲和力不是来自利益关系,更不是他本人有什么背景;而是他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活力,有一种让人无法回绝的执着。  相似文献   

11.
学会放弃     
我和老公吵架了,原因是我走路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个茶杯。我还没来得及批评他放东西不长眼睛,他却指责我走路不小心。我们都失去了理智。  相似文献   

12.
我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我成长的环境密不可分:一个是我的家庭环境,一个是我的工作环境。 先说说我的家庭。我的父亲是天津市电炉厂的一名老党员。1994年,企业不景气。发不出工资,可是他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迟到早退过一天。当时,有好几家企业高薪请他,可他总说:“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作为党员、技术骨干,我不能背离企业。”  相似文献   

13.
我对父亲是那么熟悉,但了解得却很少。他去世后,我从大量资料中和采访中才略知一二。现仅将他在重庆谈判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时期经历的几件大事粗粗地画个轮廓。  相似文献   

14.
艰难的抉择     
在我的同行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感动着我。这里我想讲述一段我的同事——一个纪检员的真实故事。成文前我曾对他进行了采访,为尊重本人意见,此文主人公用化名——王大明。纪检员王大明燃着一支烟,猛猛地吸了一口,他被烟呛得一个劲地咳嗽。他戒烟已多年,此刻却由于心情烦燥又吸开了。自己身为纪检员,经手办过的违规违纪案件上百件,可谓是见过“事”的人。可是,今天的这件事却压得他愁眉紧锁,心情无论如何也难以平静下来。马上就要离休了,应该清清白白地从工作岗位走下来,可眼前的事不处理怎么能行?处理,怎么处理,难道由自己把…  相似文献   

15.
孟祥海 《党课》2013,(16):74-74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一次锦标赛中,他赢得冠军。当他领到支票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向停车场走去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在向他表示祝贺的同时,又向他诉说:“哦,我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我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相似文献   

16.
坚持到底     
吴晶 《党建文汇》2007,(6):51-51
儿子6岁时,我问他将来要做什么,他没有回答。我6岁时却充满了雄心壮志,要当飞行员,要当外交官,拳击手和警察的工作也让人向往,但是我的儿子什么都不要。  相似文献   

17.
梦生 《廉政瞭望》2005,(12):29-31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却要卖出自己的器官——“当时我女儿就扑过来哭了,‘爸爸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守着25项国家专利,却债台高筑——“补上那16万元我认为是小事”; 最近几年,他成了与垃圾亲密为伴的人——“跟垃圾打交道很有乐趣”。  相似文献   

18.
钓友     
我从小喜欢钓鱼,在我几十年的垂钓生涯中.自然结识了无数钓鱼爱好者,然而,在我的众多钓友中,唯独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他小名叫大毛,大名却早已记不清了。那时,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他父亲是个厨师,母亲则在大院守大门,他在兄弟姊妹中排名第五.上面有四个姐姐,下面只有一个弟弟,一家八口人就挤住在大门边的两间平房内.生活十分清苦。我家搬到大院后,每天出出进进,都得经过传达室,久而久之。就彼此十分熟悉了,他比我小两岁,就叫我“让哥”,他是第一个称我为“让哥”的人。  相似文献   

19.
交浅不言深     
我常遇见这样两类人。一类是你才和他见两次面,没说过几次话,彼此一点都不了解,他却和你开很过分的玩笑,说一些在他看来很搞笑实则庸俗无比的话。这种人口才其实并不好,可非要当众展示一下自己所谓的幽默,他不了解你却开你的玩笑,不管你爱不爱听。  相似文献   

20.
吕振羽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他是在我国人民解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批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学者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之一,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拓荒人之一。他的功勋将永垂史册,他的人格力量将影响后世。振羽同志比我年长31岁,是我的父辈。他已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时,我还在孩提之年。后来我又不治史学,同振羽同志也不在一个单位工作,虽然仰慕已久,直接受到他的教诲的机会却很少。我对他的了解,全与我的恩师李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