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尽管广西的循环经济在农业、工业和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在立法方面存在着不足,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障碍。其他相应配套制度也不完善,为更好地推动循环经济在广西的发展步伐,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层面着手完善广西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主要和最现实的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我国更具迫切性。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并使之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应选择优势领域;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作保障;必须走政府、企业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源基础条件较好,绿色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着水体污染、黑土肥力下降、湿地面积剧减和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差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引导.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为循环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但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这部法律在全社会的实施存在着障碍。针对城乡之间的差异,分析农村在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农村中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馈乏的大国,现在又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初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资源消耗量很大,人地矛盾不断凸现,必须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消费,进而完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现实的要求。近期以来,国际资源类期货市场的价格暴涨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探讨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利益及环境利益相互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法律专家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专门撰文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观。作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现形式,循环经济的建立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分析借鉴德日等国的立法经验,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需在修改现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馈乏的大国,现在又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初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资源消耗量很大,人地矛盾不断凸现,必须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消费,进而完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现实的要求。近期以来,国际资源类期货市场的价格暴涨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探讨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利益及环境利益相互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法律专家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专门撰文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馈乏的大国,现在又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初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资源消耗量很大,人地矛盾不断凸现,必须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消费,进而完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现实的要求。近期以来,国际资源类期货市场的价格暴涨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探讨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利益及环境利益相互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法律专家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专门撰文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馈乏的大国,现在又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初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资源消耗量很大,人地矛盾不断凸现,必须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消费,进而完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现实的要求。近期以来,国际资源类期货市场的价格暴涨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探讨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利益及环境利益相互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法律专家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专门撰文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环境税: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馈乏的大国,现在又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初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资源消耗量很大,人地矛盾不断凸现,必须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建立起一套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消费,进而完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现实的要求。近期以来,国际资源类期货市场的价格暴涨为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探讨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利益及环境利益相互关系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法律专家义不容辞的使命.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专门撰文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法学虽然属于私法,但是它作为与市场经济诸多领域有密切联系的法律部门,对于公安民警融入市场经济,树立人民警察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以及提高民警侦办经济犯罪案件的业务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强化商法学的教学对于矫正"重刑轻民"的传统公安法制教育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支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因为法律中含有诸多道德因素,法律强制对道德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法律促进道德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道德建设应从法制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综合协调制度对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等特殊时期,更显重要性。我国目前存在部门法规不健全、缺乏监督制约机制等诸多问题,应从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设立宏观调控综合机构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综合协调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目前中国的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法治国 ,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 ,我们要正视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依法治国之路。把“依法治国”作为一个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制系统工程来抓 ,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应抓紧四个环节 ,一是依法行政 ,二是治“官”治“权” ,即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相似文献   

15.
对职工进行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认真分析当前职工法治观念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探索提高职工法治观念的途径,强调并落实各级工会在职工法治教育中组织者的职责,才能尽快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法治与人治,树立法律权威,全面加强法制,完备法制、严格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等。邓小平法制思想不仅内容多,而且具有鲜明的首创性、新颖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它主要围绕着三大基本问题和三大规律展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以人为本律、和谐发展律和共建共享律;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民心向背律、法定程序律和能力适应律;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律、协调发展律和可持续发展律。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效率、劳动者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是劳动关系领域法治化的基本点。“保护劳动者”、将一些权利配置给工人及其组织工会,不仅仅是为了“实质正义”,更基本的是为了效率,为了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没有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市场经济,所以对劳动者进行保护是建立、完善市场经济、追求效率所必需。  相似文献   

19.
当前 ,影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因素有法律文化传统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法律的实际运行情况等方面。由于法律意识无论对立法、执法还是守法都有重要价值 ,所以必须针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 ,采取措施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