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近30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究的概况,同时提出这一研究领域尚有许多值得我们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华人维系族群认同,保持族群特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华人社会的坚持和守护都是华文教育得以生存和立足的根本。但二战以来,华人社会内部出现了一系列对华文教育发展影响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涉及众多领域,文章主要从华人认同、华教相关社团及华人人口要素三个方面阐述华社内部的具体变化及其对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虽然华社内部出现了多种不利于华文教育发展的变化,但华人守卫华教事业的决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笛 《八桂侨刊》2020,(1):81-93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外唯一保留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并且华文教育体系完备,具有鲜明的国别特点。对2000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是整体状况、学校、教材、课程、师资与学习动机六个主题。新世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点:华文教育的推广和国家建设之间的博弈;各层次华文学校皆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华文学习动机体现了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华人的努力和奋斗下,整体上既有困境和挑战也有光明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由于各种国际和国内因素的交织,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华文教育是华人的母语教育。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华文科目分为华文书写和华文理解。大部分学生在华文理解方面的表现都不俗,惟在书写方面的表现则比较差,华文作文成绩明显每况愈下。本文以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查询他们对华文书写问题根源的看法,以自我审视检讨的手法,来探讨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原因,以寻求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华人虽面对国家机关实施之单元教育政策的深钜影响,但却能发展出一支独特且蕴含着韧力非凡的华文教育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可谓是在中、港、台以外发展得最完善和肩负着薪传中华文化重任的体系。马来西亚的华文独立中学(独中)由于注重素质教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得到华裔家长的支持。但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英语教育至上思潮冲击了马来西亚的独中。为了应此挑战,独中努力推广三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是以华语为媒介语的小学。现今一些华小,学生的族群背景已开始从单一种族走向多元种族,即从早期以华裔学生为主到近期非华裔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学生来源不再维持单元化。多元化的学生背景给教学和行政带来了改变,尤其是校内的交际语言。根据对一所多元种族学生的华小所进行的观察,全校学生不只是华裔,三分之一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校内的各族学生并用华语、马来语或其他各自母语来沟通。老师中也包括不谙华语的马来教师,因此校内行政运作的语言是华语和马来语并用,但逐步转向单用马来语。华小的各种改变和现状调查对国内外关心华文教育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华小学生和教师的族群和母语背景不再单元化,意味着华文教育本质发生变化。华小走向多元化,是华文教育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欧洲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主要影响及分析其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从政府、华文学校和华人家庭的视角,为欧洲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深入归析东南亚各国开展华文教育的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探寻东南亚“华文教育”哲学基础的变更,进而对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并预测未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人企业的状况如何?由于对海外华人企业研究的焦点一直对准成功的企业集团,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一个错觉,几乎华人企业都是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并以此为基点,认为华人经济在所在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真是如此吗?本文试图以马来西亚为切人点,探讨海外华人企业的发展及基本状况,希望更客观地了解海外华人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马来西亚农业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农业部门吸引力下降,农业劳动力短缺;传统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生产率低,贫困率高,土地撂荒严重;粮食安全、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振农业措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加强农业高科技含量;实施农业多样化、农林牧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育偏少,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比例日趋降低。人口众多,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享有较多政治、经济和文教权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华人在全国人口比重的减轻,估计也会对当地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教育适时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9日,马来西亚《2006-2010年全国教育发展大蓝图》正式出台。作为该蓝图的提出者,马来西亚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向记者阐述了他的实施规划。他希望能够通过这项规划将整个教育体系推向更高的水平,也能够使马来西亚在2020年成为教育强国。从大蓝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来西亚教育部对未来5年的规划,包括各项目标的完成时间表,以及《第九马来西亚计划中2300亿令吉教育经费的分配情况。今年是拿督斯里希山慕丁担任马来西亚教育部长的第三个年头。大蓝图的筹备过程凝聚着他和同事们的大量心血,因此它的公布让希丁慕山部长非常兴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相信,马来西亚对教育的重视及其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的私立学校 新加坡十分重视发展私立教育.新加坡面积只有640平方公里,人口320万,但在教育部注册的私立学校就达500多家.  相似文献   

14.
最早信仰三山国王的主体是属于百粤系统的粤东土著居民;后来随着官方的认可,便树立了汉族神的形象;最后反客为主,粤东福佬人和客家人成为三山国王的主要信仰者;三山国王便成为畲族、福佬、客家在内的粤东民众的共同保护神。明、清以来随着粤东福佬人、客家人向海外移民而流传到东南亚。本文详细分析了三山国王信仰在马来西亚传播的情况。认为:三山国王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既成为他们地缘认同的象征,又成为他们对故国之恋的寄托。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对华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教育政策是落实国民教育、促进国家发展、加强全民团结的轨道,其目的无非是教育人民。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至今,其语言和教育政策历尽改变,其中尤以宪法、1956年《拉萨报告书》、1960年《达立报告书》和1967年的《国语法令》影响最大。当地华人所接受的教育和语言在这些政策的冲击下,自然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华人大规模地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也在当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处于马来西亚的复合型社会,华人在文化上保留了本族语言习俗,在生活上也和其他族群交往、相处、共事。经过几代人的时间,华人在各种场合长期接触当地的马来和印度文化,华人是否已经适应了当地文化?华人是否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奉行当地的风俗?这份报告以230名华人的问卷数据为依据,从处事作风、饮食、衣着和生活禁忌四个生活项目进行探析。研究发现,不论男女,在家庭、金钱、教育、宗教方面,华人对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处事文化的适应是相当一般的,基本上以尊重为主,采取不干涉但也不实践的态度对待之。在饮食和衣着方面,华人比较能接受马来文化,但是不太接受印度文化,也无法完全接受他族文化,以他族饮食和服饰取代本身的饮食和服饰。在禁忌方面,华人对马来人和印度人的一些避讳并不完全接受,也不彻底抗拒。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文化适应的结果是产生了华人混合型文化。饮食文化的渗透比其他生活文化层面容易。马来文化和印度文化相比,华人更多接受马来文化。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MCA)作为一个政党,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其政治作用的发挥亦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诸多限制。本文将从宪法、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三个方面探讨马来西亚政治制度对马华公会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族群关系的视角,论述了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对马来人与华人的族群关系产生的影响。从总体来看,新经济政策的正面效应可以说大于负面效应,它提高了马来人的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之间种族冲突的经济根源,从而为种族关系从隔阂对抗向共处共荣的转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它对族群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是长久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缅甸拥有独特的地缘环境,其对中缅华文教育合作深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缅甸独特的地缘区位一定程度上使中缅华文教育合作被部分国家“刻意曲解”、缅甸交错的族际关系使中缅华文教育合作效用在缅甸的地域差异明显、缅甸缓慢的经济发展使缅甸政府对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投入相对有限等三个方面。对此,中国可从四个层面持续挖掘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适宜路径:准确把握中缅关系新时代的历史机遇,营造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浓厚氛围;密切关注缅甸国内环境发展变化,发掘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政策基础;全面深化中缅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强化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经济支撑;健全完善多维合作机制,拓展中缅华文教育合作的平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