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国新的时代课题.公众参与特别是青年的参与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然而,我国青年公民意识呈现理性与偏激共存、热情与冷漠共生的现象不利于青年自觉、理性的参与.基于此,青年公民意识培育应以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为基本内涵.围绕这三个基本内涵,我们藉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互联网等载体,以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方式开展青年公民意识培育.提升青年公民意识是事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之一.我们可尝试以家庭参与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起点,充分发挥学校作为青年公民意识“输出者”和“中转站”的作用,打造网络问政、志愿服务等虚实结合的引导青年自觉提升公民意识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但是,有关中国公民社会的认识还有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对一些重要范畴和概念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以往学术界过分侧重于分析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问题。其实,公民社会的发展不仅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公民社会内部本身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可以从道德背叛的隐患、内部固有矛盾、财源受控等3个方面分析公民社会的内在弊病。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组织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赖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形成。社会自治的一个根本性特点是自治体的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地、自主地参加社会管理。目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市民社会过渡的时期 ,要实现我国的市民自治 ,就必须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的建设 ,为我国的市民自治创造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公民意识及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农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实现,但农民的公民意识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的演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时下,公民社会已经成为学术界一个热门问题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是一种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健全而成熟的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安定与有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民价值观是一种为现代社会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具有很强权威性的社会信念.构建青少年公民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变化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建设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需要,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和主导青少年公民价值观构建的根本,全社会推进青少年公民教育、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是构建青少年公民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中国工运》2011,(7):56-59
黑龙江省总工会女职委组织女职工开展“争四好”活动“四好”的内容是:岗位好职工、家庭好角色、社会好公民、和谐好家庭,以此引导和激励广大女职工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8.
作为对西方传统民主模式的一种反思和修正,协商民主的当代复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超越既有政治模式的意义及多维价值。政治平等、能力平等和社会自由仅仅是协商民主论者站在西方现实民主的基础上,从公民个体进入协商的视角得出的协商得以有效进行并取得实质性结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在根本意义上,有效运行的宪政和积极负责的公民社会才是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制度性保障)和社会条件(社会支撑)。中西协商民主发展的不同理路决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进路只能是:通过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协作型公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夯实民主基础,为协商民主拓展新领域,创制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社区建设或者社区发展,从理论上讲,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社区的自治能力.然而,中国的社区建设,从一开始就是在政府推动和主导下展开的,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应对转型期基层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社区建设中政府社会控制和社区自治目标的冲突,导致社区建设内部主体和参与动力的不足与滞后.杭州市社区建设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强势带来的社区建设行政化倾向.这直接导致了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客体化,从而影响到其参与的动力和热情.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通过分析宝安区青少年在公民意识、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道德等几个方面的基本状况,发现该区青少年具有较高的公民素质:他们具有较高的公民身份认同感、参与意识强、维权意识强,并且知道一定的参与渠道,倡导家庭美德和公共道德。同时,也发现他们在公民知识的进一步获取方面渠道狭窄,建议将公民知识教育的渠道建设作为加强公民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