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矿生 《廉政瞭望》2010,(14):32-33
2009年12月6日,媒体首次披露:文强家属已委托北京知名律师杨矿生担任辩护律师。消息一出,仅仅1天,就有76482条相关评论,批评、谩骂的帖子超过9成。显然,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不能接受“为贪官辩护”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3.
一位贪官在入狱后曾这样说:“是对女色的贪恋-使我走错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1):75-77
在党的十八大后汹涌澎湃的反腐潮下,我们将目光对准贪官出事前这一特殊而敏感的时间节点,梳理了从2003年4月到2013年4月,10年间曾引起广泛关注的10名外逃贪官事前准备情况,揭开“外逃贪官潜伏期”种种谜团,为进一步打击贪官外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明眸 《廉政瞭望》2010,(13):56-57
在创作《抹黄》之前,砚清曾在某媒体任职。一次,他编发了一篇报道女贪官生活糜烂的稿子,没想到却引起官司,女贪官称媒体“抹黄”了她,最终还打赢了这场官司。砚清很不服气,萌发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愿望,书名就叫《抹黄》,为媒体正名。  相似文献   

6.
一位长期从事反贪工作的人说:“找到贪官情人,往往就能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破起到突破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如今被查处的贪官绝大多数养旮睛人;二是找到了情人就能顺藤摸瓜,毕竟贪官的情人不是官场老手,反侦查经验少;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情色腐败”呈现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贪宫的情人主动参与腐败官员的受贿,我将其称为“情人主动参与受贿型”。  相似文献   

7.
人文荟萃     
□贪官多疾患日本有一位医学心理学家,将50-60岁的483名被指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与同数量、同年龄段廉洁官员进行了为期10年的对比研究,发现前者患心肌梗塞、高血压、脑溢血、过敏症、神经衰弱、精神疾病的比例高达60%,而后者仅有16%。研究表明,贪官多疾患与其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有关。一、贪官钱多,但来路不正,一旦败露,便会身败名裂,丢失饭碗和金钱,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他们怕东窗事发,因而忧心忡忡,生活失却了安全感。二、每当反贪部门有什么举动,贪官们情绪紧张,一旦和自己有瓜葛的人被立案查处,他…  相似文献   

8.
杨凯 《新湘评论》2010,(1):37-37
最近,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激发了广泛的讨论。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各种联系现实的精辟分析,更在于人们对剧中两位主要角色,贪官“宋思明”和甘当贪官情人的“海藻”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艾冰 《廉政瞭望》2013,(22):21-23
2013年9月29日,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案开庭审理。曾潜逃加拿大9年,被控8项重罪,高山受审,将外逃贪官这一特殊群体再度置于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10.
许多贪官被查处后,尤其是被处以极刑的贪官,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都会表现出痛心疾首,刻骨铭心的“悔”。“东方巨贪”戚火贵落入法网后,曾向党、向人民痛悔说:“我非常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为,被金钱所诱惑,被金钱所害,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更害了社会,我对不起党和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我永远不能宽恕自己。”有一位贪官在接到死刑判决书时,泪流满面地说:“钱这东西,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如果还有来世的话,我选择当农民,就是清清贫贫过一生,也绝不会涉足功名利禄之争。”还有一位因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11.
贪官评论贪官,有时蛮有看头。看郴州"纪委书记第一贪"曾锦春对市委原书记李大伦的评论,就有这种感觉。据说,李大伦案发后,在湖南省纪检监察调研工作座谈会分组讨论时,曾锦春抢先发言说:"李大伦出事是迟早的事,他台上讲的一套,台下做的一套,表里不一,阳奉阴违,群众  相似文献   

12.
王春 《廉政瞭望》2009,(8):10-12
贪官张二在任时,曾与人合作堂而皇之出版过一本《下级学》。此书专授下级如何溜须拍马,如何吹捧上级,实为传播封建专制之奴性流毒,因此被媒体称为“奴才学”。  相似文献   

13.
杨凯 《学习导报》2010,(1):37-37
最近,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激发了广泛的讨论。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各种联系现实的精辟分析,更在于人们对剧中两位主要角色,贪官“宋思明”和甘当贪官情人的“海藻”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大伪若善     
古人云:大伪若善。大凡贪官,其表演功夫都属上乘,拿老百姓的话说叫懵人一愣愣的。贪官往往能说会道。贪官十有八九都曾高唱“反贪曲”,其言凿凿,其语切切,人家不仅站得高、看得远往往还有独到见解。成克杰、胡长清都曾多次发表廉政演说,有数条反贪名言被媒体传播,胡建学对钱字的解释更是“别具匠心”,而且有著作出版,很可惜,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只不过是一种装饰、一种故作姿态、一种欺骗而已。我认为,贪官吞噬人民的血汗钱令人痛恨,而贪官的言行不一对老百姓公开欺骗更令人难以容忍。我想,对贪官不仅应判处贪污受贿罪,更应判处欺诈罪。贪官…  相似文献   

15.
舒炜 《廉政瞭望》2014,(21):29-29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面临绝望时,总会本能地缩回到最本真的状态之中。李敖曾说过,前妻是最可怕的敌人,这句话倒是成为“前妻揭腐”的箴言。不过.当贪官风光不再、跌落尘埃之时,忆起前尘旧事和前妻故梦,有恨、有怨、有悔也有悟,可谓五味杂陈。 很多贪官存庭上最后陈述时会哭.常常会提到对不起父母,不过他们对前妻更多却是埋怨。慕绥新是个贪官,他称自己曾被前妻疯狂的敛财举动“吓坏”了:“我和前妻离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参事参政参权太多,影响很坏,我已经挡不住了。所以没有办法,我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最终与她解除了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小节问题,许多领导干部都是非常注重的。可以说,小节紧连着大节,大节体现在小节。然而,注重小节者并非廉官独有,有时,一些丧失大节的贪官对小节的在乎程度也是超乎人的想象。贪官重小节,自然有他(她)的良苦用心。依笔者揣测,首先是刻意追求做掩护。在人们的印象中,贪官大都花天酒地,气势凌人,然而这样往往招人耳目,容易“翻船”。“聪明”的贪官却不这样,他们和廉官一样对“小节”非常在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人很难相信如此一位“好干部”竟然与“贪”联在一起?!其次是“低调处理”保安全。看起来谨小慎微,没…  相似文献   

17.
李欣 《党课》2008,(6):70-72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挖出来。纵观众多贪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在台上虽然骄横一时,但其内心非常虚弱,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到底都怕谁呢?  相似文献   

18.
杞人 《廉政瞭望》2008,(3):49-49
近年来,中央在惩治腐败上下了很大功夫,反腐败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不仅查处了一批贪官,而且也要了一些贪官的脑袋。贪官贪的时候好像不怕杀头,真要杀头,他们腿就软了,纷纷要求活命。这说明,贪官虽然可怕可恨,但国家也有治他罪的办法,法网恢恢,终有一报。  相似文献   

19.
朱力 《党建文汇》2009,(9):28-28
贪官张二江在任时,曾与人合作,堂而皇之出版过一本《下级学》。此书专授下级如何溜须拍马,如何吹捧上级,实为传播封建专制之奴性流毒,因此被媒体称为“奴才学”。随着张二江垮台,此书亦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20.
精明贪官点太背“居然”“大意失荆州”大凡贪官者,往往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胆量和“精明”,能很好地把自己的言与行截然分开。但幸运并不总是罩着贪官,“拔出萝卜带出泥”虽然是他们经常表演的剧目,但有时出现的“钓鱼得龟”现象难免让人贻笑大方。然,现实生活中不乏如此“点背”贪官:周其东案。2002年8月13日,安徽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安徽芜湖市原行枪决。至此,周其东案画上了一个句号。周其东,从一个镇的镇长到镇党委书记到县长、县委书记,最后青云直上至芜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可谓官运亨通,还曾被评过全国百强县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