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杨善洲老人的事迹,我们都很熟悉,也曾被深深打动。电影院里的闪动的泪光,报告现场的默默唏嘘……而当我再次通过阅读的方式走进这位让人尊敬的老人的精神世界,那种感动我明白已经渗透到我的内心,而一些被称作意识的东西也在慢慢地生长着。有一首歌曲的旋律伴随着文字悠然飘荡——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是的,杨善洲老人  相似文献   

2.
七月的思念     
<正>火红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持续不断的高温,让本不平静的心变得更加焦灼了,于是便想寻得一方静谧来舒缓浮躁的心情。傍晚时分,我漫步在团部的林荫道上,突然,眼前的一幕让我慢慢停下了脚步,感动万分。一个小男孩牵着一位老人的手,并关切地说着:爷爷,你慢点走。老人说:爷爷老了,走不动了。小孩说:走不动了我就当你的拐杖。听着爷孙俩的对话,心里暖暖的,又有一丝的伤感。夕阳把爷孙俩的影子倒映得很长,很  相似文献   

3.
5月14日,绵绵春雨,尽情地浇洒陕西干涸的土地,老红军干部李学先在完成迎撒陈先瑞将军骨灰仪式后,奔往庙沟去看望“干妈”张家婶子的后人及曾经养护过自己的朱家婶子的后人。 “近了,近了,庙沟就在前面!”老人边走边嘀咕着。当老人足踏庙沟的土地时,急切地往”干妈”的大女儿张秀英家走去。两位老人相距一尺,凝神辨认,老人激动地说:“你是大毛?!” “你是二哥?”张秀英一把抓住老人的手,“你真的是二哥!”  相似文献   

4.
快乐存折     
有一次,我去凤凰城,偶然碰见一位老人,他从包里掏出一个本子,翻了翻:“小伙子,你看,这是我曾经获得的奖品呢……”看后,我对那个小本子产生了兴趣。那是一本过去年代的“工作日志”,粗糙的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快乐存折。见我打量那个小本子,老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在整理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银行卡使用情况时发现,第六村民小组的一位老人一直没来登记。下班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老人的家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奶奶去哪里了",她羞涩地回答:"去山上背柴火还没回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估摸着老人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便决定等等她。  相似文献   

6.
正"老人家,你的情况我都记录下来了,有结果了我就给你儿子打电话,你有事也可以给我打电话,别再辛苦地来回跑了。"9月2日,记者在双流区法院立案庭见到了周仁山。当时,他正在接待一位从外地来法院的老人,由于老人听力不好,他举起右手比划出一个"电话手势",又用左手递给对方一张写有自己电话的名片。老人感激不尽地连声说道:"谢谢,谢谢!"  相似文献   

7.
丹心映晚晴     
正春节前的一天下午,刮着四五级的大风。家住海淀区魏公村80多岁的张宝贵老人,不时向窗外张望着。一个劲儿地自语道:"把小张冻着,咱可不落忍。"让老人惦记的小张,就是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老干部服务中心副经理张志刚。这时,有人在轻轻敲门。准是小张来了,老人赶紧去开门。"这大风天,我说不麻烦你过来了,你还非要跑一趟。""大伯,听说您腿犯毛病了,我给您带来了轮椅。有了它,遛弯时累了就能坐上边歇会儿。"今年53岁的张志刚,从事老干  相似文献   

8.
71岁的王殿贵是万全县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身患半瘫近10年。就是这位已经半瘫的老人,在16年的时间里,除去看病吃饭外,他把自己全部收入都用在了捐资助学助困。老人用自己的善举诠释了凡人大爱,在老人的带动下,热心的网友和市民也加入了善举行列。16年助学之路王殿贵老人一直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右手抖个不停,走路颤颤巍巍,拄着一把木质拐杖步履蹒跚,不时用纸巾擦拭模糊的眼角,但说起助学的事来,老人依然精神饱满。"我的第五本书印出来了,在床底下,你帮我拿一下。  相似文献   

9.
心里有别人     
正对应该宽容的宽容、对必须较真的较真作家余秋雨曾住在一位德国老人的房子里。有一天,余秋雨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打电话告诉老人。老人答:"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我明天再送一个过来。"老人送杯子来了。他进门就问:"那些玻璃杯的碎片  相似文献   

10.
也许是有一种预感,70多岁的朝鲜族老太太崔顺姬一天内去了两次医院,想要见见导诊员谷而雄,可两次都没见到。第二天一早,她又来到医院,这回终于见到了。她把谷丽雄拉到亮处,细细地端详,还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问:“昨天你病了?背我累的?”“不是,昨天我去市里开会了。”谷丽雄说着,就蹲下了:“来,我背你去打针。”两个月来,患癌症晚期的崔老太太每次来看病,都是谷丽雄背着她上二楼、三楼。“不,今天我不打针,就是来看看你。”谷丽雄像往常一样把老人送出医院大门,扶上了三轮车。老人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苹果,塞给谷丽雄。…  相似文献   

11.
84岁的林萍老人这几天病了,饭不爱吃,觉不愿睡。吉林市北山公寓的护理员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她想吃点儿什么,喝点儿什么?可老人就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不说话、护理员找不着能使老人开心的办法,就想起一个人来:“让你姑娘来看你吧。”林萍老人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 不一会儿,一位女同志领着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来了,拉着林萍老人的手问寒问暖.当得知老人头晕、腿抽筋时,就马上到医院给老人买来药,侍候老人把药服下去。周围的人看到林萍和她又说又笑的,都高兴地说:“姑娘,你这几天没来,老太太惦记得够呛。”林萍老人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12.
我来到电信局大厅交话费。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老大爷,瘦瘦的,花白头发,穿一件旧短袖衫。他挤在人群中缓缓地向前移动,细密的汗珠从额上沁出。轮到了老人,老人流利地报出了两个电话号码。交完这两个电话号码的钱,老人还站在那儿不动。我问他:“大爷,你交完了吗?”老人赶紧说:“我还没有交完呢!”“大爷,您还要给谁交钱呀?”我耐心地问。“给我自己呀!可是,我把电话号码给忘了。”老人茫然若失“,儿女的电话号码我自然是能够记住的,但我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却想不起来了。唉!人老了,不中用了。”我无语,只好静静地等着。后面的队伍一阵躁动,有性…  相似文献   

13.
余玮 《党史纵览》2013,(7):4-11
"你们常来看看我,到北京来看我……我死后,你也不要忘了每年到坟头上看我一次啊……"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如此感慨道。自20岁起,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总共工作了15个年头。在此期间,李银桥结识了毛泽东家的家庭服务员韩桂馨,并在毛泽东的撮合下与她结为夫妇。我在采访时,李银桥和韩桂馨都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那些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日子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然而在这两位老人心中,毛泽东的音容笑貌却随着岁月的更替而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14.
2020年4月疫情防控期间,我又在油田公司机关楼见到了王启民老人。一出电梯,王老总在门口等着我。“老人家,我从春天来看您了!”“你啊,一到春天就出来啦!”王老总眉开眼笑。不用再介绍,一直保持联系的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1月29日中午铜川市下高埝乡人民政府办公室突然来了位年逾古稀的农村老太婆她一进门就声称自己是来寻找恩人的老人挎着一个竹篮里面装满又红又大的柿子她说她要用亲戚孝敬她的鲜物孝敬恩人刚刚安排完工作的安发武乡长微笑着问老人﹃谁是您的恩人您到底找谁﹄﹃我找年年给我救济的恩人找给我衣服给我钱的人﹄﹃噢 ﹄这一下乡长明白了他请文书叫来民政干事孙小英老人一见小英就拉住她的手咧开掉了门牙的嘴甜甜地笑了笑过之后又对着大家絮叨开来﹃你看多心疼的一个闺女比亲女还亲…  相似文献   

16.
正"邓姐,快出来喽!"爬上一个土坎,转过几丛毛竹,老苏对着半山坡一户人家喊起来。一位架着拐杖的老人闻声从里屋挪出来,右下肢的裤腿空荡荡的。"你看,我把你的‘脚’拿来了!"老苏举着假肢说。"你太关心我啦,老表哥哎!"邓龙先不胜感激。苏勇年是贵阳银行驻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第一书记。2018年4月,驻村两年期满的苏勇年为了确保已初见成效的致富产业按计划推进,选择继续留在兴隆村帮扶。算上2014年在修  相似文献   

17.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12004年,一位离休干部病危。弥留之际,老人拉着一位女同志的手,流着眼泪说:“谢谢你对我的精心照顾,我们全家都感谢你!”这个令老人如此感激的人就是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老干部处处长吴雅琴。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15年来,吴雅琴用女性的细献、军人的刚毅、法官的严谨和党员的忠诚,谱写了一曲“情系夕阳,永不言悔”的奉献者之歌。  相似文献   

18.
"的哥"王效东在北京友联出租车公司干了10年,安全行车80多万公里,载客9万人。王效东坦言:"当初干出租这一行,就是为了多挣点钱。但人不能钻进钱眼里。从小处讲,是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父母的教育;从大处讲,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一个冬天的晚上,王效东开车到了前门,看见一位武警战土搀着一位老大爷在招手,便慢慢停了下来。战土说:"这位老大爷迷了路,我搭你的车送他回家,车费我付。"王效东忙说:"甭提钱的事儿,送老大爷回家要紧。"又转过头问老人家庭地址。老人一个劲儿地说"劲松",具体位置怎么也想不起来。王效东把车开到劲松地区,转了好几个大圈,可老人还是认不出家门。王效东耐心启发老人,老人好半天才挤出  相似文献   

19.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20.
长寿的秘诀     
《新长征》2007,(10)
一位老人在150岁生日的时候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一位记者问他:"先生,你是如何活到150岁的呢?"老人回答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从不与人争论。"那个记者说:"那不可能,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食物啦、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