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1,(24):36-37
一是超高福利与政治体制的矛盾。西方政治体制表面看核心是“三权分立”,真功夫是竞选。竞选靠四大台柱,第一是竞选实力:第二是自身形象;第三是高能辩才;第四是利益许诺。  相似文献   

2.
西方债务危机中的十大矛盾《光明日报》2011年9月30日刊登唐双宁的文章指出,债务危机反映了当前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十大矛盾。一是超高福利与政治体制的矛盾。"超高福利文化"的"无限性"与民主政治体制趋向的"极端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并由此产生出第二个矛盾,即兑现竞选承诺与财  相似文献   

3.
唐双宁 《侨园》2012,(1):17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主权债务危机由来已久,而今西方重蹈覆辙.到2010年,无论是接"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0%"的警戒线,还是"财政赤字与GDP比例为3%"的警戒线,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均已超标.从技术上看,希腊已经"破产",意大利、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又被下调,进一步增加了欧债危机救援的难度.一系列危机中,十大矛盾如同十连环一样死死锁定西方债务危机.一,超高福利与政治体制的矛盾.西方政治体制表面看核心是"三权分立",真功夫是竞选.二战以来西方普遍实行超高福利政策,形成超高福利文化,民众的胃口被越吊越高,人的私欲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4.
刘茜 《学理论》2012,(28):53-55
美国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体制的产物,是美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当今美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竞选、政府决策等方面,利益集团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充分展示了其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因而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美国利益集团,对于了解美国政治决策的走向甚至整个美国政治体制的实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加拿大的政治腐败可归为权势市场型腐败,有四种典型特征:以政府合同为工具,滥用政治权力,谋取个人利益;以政府合同和公共政策换取政党利益,政治权力为竞选资金服务;钻取制度漏洞,以集体腐败的形式骗取政府福利;公职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和社会规范,进行不当消费和交易。同时,加拿大政治腐败中组织性腐败和集体性腐败突出。组织性腐败围绕政党利益,利用  相似文献   

6.
印度新一届大选出现了让全世界震惊的结果。经济成绩不俗的总理瓦杰帕伊落选下马,以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福利为竞选主张的国大党赢得了选举。这一结果不仅对印度今后的发展模式有重大影响,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选择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竞争性民主一般指特定的政治主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选举、竞选、投票、公决等竞争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协商性民主一般指在一定的政治共同体中的特定主体通过对话、讨论、商谈、妥协、交易等协商性的方式及机制参与政治的一种民主类型;我国政治的制度特征与实践发展,决定了以协商性民主为主、竞争性民主为辅,逐步以竞争性民主弥补传统政治体制的某些缺失,来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应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蓝图及其实践吴敏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发表文章认为:早在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就设计了一副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蓝图,其核心内容是:传统政治体制以权力过分集中为“总病根”,政治体制改革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打一场“攻坚战”,要把党政分开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最主要的弊端之一。克服这一弊端的基本方法,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各组织之间,实行必要的职权划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过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过几次权,但每次都没有涉及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89页)进一步下放权力,理顺政治体制各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组织在政治体制运行机制中的作用,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以工人阶级的三大阶级组织——工人阶级政党、工人阶级国家和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为基干构成的。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在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和政冶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政治体制中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将于今年12月7日举行。这次选举对明年3月的总统大选极为关键,因此在总统普京9月3日正式签署命令后,俄中、左、右各派政党就开始了紧锣密鼓地竞选筹备工作,现已到了冲刺阶段。中派政党。9月20日,最大的中派政党“统一的俄罗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该党的竞选纲领,纲领重申该党是总统的支柱和总统政策  相似文献   

11.
1月23日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第104届国会发表了他上任以来的第四次国情咨文讲话,阐述了美国的内外政策。由于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克林顿的国情咨文被认为是竞选连任的宣  相似文献   

12.
划分福利国家模式是福利国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更准确的考察福利国家模式的分类,我提出三个尺度:一是从纵向上看福利国家所提供福利保障水平的高低,二是从横向上看福利国家所提供福利保障覆盖面的大小,三是从福利分配机制看是国家还是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据此,可以把世界主要福利国家划分为五个大类:A类:高福利+低市场+普救型;B类:高福利+高市场+普救型;C类:低福利+低市场+普救型;D类:低福利+高市场+补救型;E类:低福利+高市场+补救型。  相似文献   

13.
裴志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64-73,125,126
基于需求ERG理论与适应性行为理论,研究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参与村干部选举中的竞选者动机,并根据事实驱动的研究策略,构建了参与村干部竞选的竞选动机量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干部竞选者的竞选动机特征.研究表明,村干部竞选者参与竞选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经济收入、权力权利、公共服务和跟风盲从等五种动机.研究发现,从村干部竞选者整体来看,最重要竞选动机是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其次是对经济收入和权力权利的追求,对公共服务和对跟风盲从的追求显著低于前三者;从村干部竞选者个体来看,基于性别、年龄、教育、收入、工作经历等不同的需求各异的竞选者竞选动机各有不同.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村民自治参与的认识、农民政治参与的认识,为村庄选举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后,在苏共领导下,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政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受了严峻考验,但也有一些历史教训,主要是由民主制走向集权制,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因此,恢复和完善民主政治原则,成为列宁晚年政治体制改革设想的核心问题。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目标;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党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效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等。列宁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设想虽未实现,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1871年巴黎公社的政治体制是以消灭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形式,而消灭阶级不仅需要消灭私有制,而且需要消灭劳动者的分工,因此巴黎公社政治体制是对经济基础高度挑剔的政治体制,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普遍有效形式。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只肯定了巴黎公社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并没有有意识地探讨其现实有效性问题,这种评价是时代性和策略性的产物:当时科学社会主义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还无暇顾及后一问题;《法兰西内战》作为政治宣言的性质促使马克思有意识地回避了巴黎公社的错误,以免不合时宜地责备正在流血牺牲的战士。人们在反思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弊端时往往会滋生照搬巴黎公社政治体制的教条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明显的好转,但仍然存在,对巴黎公社政治体制的借鉴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重大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今年要首推拟于12月17日进行的国家杜马(议会)选举.目前,各种政治力量角逐450个议席的竞选运动已在全国各地展开,各政党、运动领导人,甚至政府和现议会负责人也纷纷放弃一年一度的休假,或召开代表大会;或成立新的竞选联盟,讨论竞选纲领,确定参加竞选的代表候选人名单;或奔走于城乡,会见选民,发表讲话,宣传自己,抨击对手.随着选举日期的临近,角逐愈加激烈.这次议会选举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将决定俄现行改革政策的命运,而且是拟于1996年6月总统选举的彩排,因此,议会竞选运动成了俄当前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陆遥 《瞭望》1988,(47)
美国大选已经揭晓,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以压倒的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杜卡基斯,当选为美国第41任总统。布什的当选,是自1836年以来第一位通过竞选担任总统的在职副总统,从而使美国政坛上出现40多年来共和党连续3次入主白宫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张腾 《学理论》2012,(20):22-23
从福利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西方社会主流政治思潮经历了"新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新保守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的发展演变。面临当下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围绕福利国家问题的各种政治思潮再次激荡起来,福利全球化或许是福利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人特朗普当选第45任总统。大部分白人劳工将选票投给了特朗普。文章认为,这一现象与科技发展、全球化、移民等问题造成的美国白人劳工就业、生存状况恶化有关。特朗普的竞选主张迎合了白人劳工的诉求,成为他竞选获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壹·侨讯     
《侨园》2014,(10):3-3
<正>美中期选举初选多名华裔冲击要职获主流社会支持美国国会2014年中期选举初选已经结束。多名华裔候选人向副州长、州长等职位发起冲击,并获得主流社会支持与高度期待,这在美国华裔参政史上堪称罕见。其中刘云平有望成为继赵美心和孟昭文之后美国国会第三位华裔众议员,冯伟杰有望成为罗德岛州第一位华裔州长、全美继骆家辉之后第二位华裔州长。在美国加州的初选中,华裔候选人赵美心、江俊辉、周本立均高票胜出,基本锁定胜局。此外,华裔小区作为"必争之地"的意味更加明显,不管候选人是何族裔,均走马灯一般奔赴华埠,争取华人选票。华裔参与竞选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从一开始竞选地方教育委员会、社区大学职务,逐步发展到竞选国会众议员,参政热情越来越高。可以预见,未来华裔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投身政坛,成为美国不客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