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50.1975年全面整顿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总理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国务院和党中央日常工作。当时,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各方面工作陷入严重混乱状态。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邓小平,以巨大的革命魄力和高超的领导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这次整顿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1975年初周恩来总理病重时 ,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主席支持下 ,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邓小平同志 ,实事求是 ,大胆进行全面整顿。我有幸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 ,参加中国科学院的整顿工作。现在回忆这一段工作经历 ,心情仍然很不平静。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哲理、果断决策和听取群言的伟大形象和高尚风范激励着我要在有生之年 ,继续发光发热 ,为党为民贡献自己。整顿领导班子 ,建立党的核心小组1975年7月中旬 ,中央派胡耀邦、我和王光伟到中国科学院进行整顿 ,两个月后又派王屏和刘华清参加整顿工作。邓小平同志认为…  相似文献   

3.
1975年1月,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之职,全面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斗争十分严峻.“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受动乱之苦,迫切希望扭转这种状况;毛泽东在全局上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江青反革命集团继续作乱,批林批孔使得全国社会秩序混乱,生产下降,派性泛滥.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严重困难.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各项工作的整顿,为促进安定团结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努力.1975年的全面整顿,使这一年成为继承八大正确路线和政策,促使人们从长期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醒悟过来,并成为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先导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4.
1975年1月,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之职,全面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斗争十分严峻.一方面,“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受动乱之苦,迫切希望扭转这种状况;另一方面,毛泽东在全局上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江青反革命集团继续作乱,批林批孔使得全国社会秩序混乱,生产下降,派性泛滥.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严重困难,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各项工作的整顿,为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促进安定团结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冲击,被下放到江西劳动。根据毛泽东的批示,1973年2月,邓小平走出江西谪居地回到北京,重新恢复在国务院的工作。1975年,周恩来身体状况日益恶化,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整顿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这一年,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近距离较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农村改革打头炮万里是山东东平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迫害。在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并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铁道部长,协助邓小平同志抓铁路整顿。粉碎"四人帮"后,万里被派到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冲击,被下放到江西劳动。根据毛泽东的批示,1973年2月.邓小平走出江西谪居地回到北京,重新恢复在国务院的工作。1975年,周恩来身体状况日益恶化,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整顿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这一年,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近距离较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批判,被发配到江西劳动。1973年,他被毛泽东接回北京,并又重新恢复工作。1975年,周恩来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整顿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这一年,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进行了短兵相接的近距离较量,整顿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李先念与全面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初,中共中央向全党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和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三项指示。这时,由邓小平代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不久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条战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大力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李先念全力协助邓小平,积极推动全面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金哲 《党史文苑》2004,(9):30-31
全面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人生第三落林彪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失败和自我爆炸导致了邓小平的复出。1972年,毛泽东开始有意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在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于1973年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又担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从1975年开始,邓小平排除“四人帮”的阻挠和干扰,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他斩钉截铁地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全面整顿在短时间内就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3.
14.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8.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9.
平安北京是首都政法系统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开展平安北京建设对于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首都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首都社会的和谐.从人文北京视角审视平安北京建设就会发现,由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弱化是困扰平安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三大难题.给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实现社会公平;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找准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发挥道德约束的威力,既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平安北京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应把平安北京放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20.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