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 《学理论》2012,(4):21-22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对大自然的统治和掠夺到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西方国家普遍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现出新的更加复杂的形势,生态危机也日益突显。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各方面协调发展,特别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严重挑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因而,试图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频发,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世界普遍关心的重大议题。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特殊的时代境遇。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承担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将更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刘冰 《学理论》2014,(1):69-70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程度日益严峻,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以绿色和平国际为例,浅析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严重性,来挖掘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下如何解决生态危机。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也有非常重大的启示:必须重视和借鉴西方工业文明的经验与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30多年来在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危机和生态治理失灵也严重表现出来,原因在于扭曲的发展观和不当的政绩观、政府垄断治理模式下的环境政策的诸多局限及各地区自身利益的存在造成生态治理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生态文明的培育、促进生态制度文明的培育和推动生态行为文明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生态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都是当代西方生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社会运动"的主流,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西方政治格局和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许多不同,主要表现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方法、政治主张、价值取向等方面。本文分析阐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加深人们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它是一种社会思潮,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背景下产生,伴随现实中的绿色运动而兴起,随着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而发展,其主要是将生态理论和马克思理论的结合,去寻找一个不损害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并实现自身发展的道路,其社会主义的立场十分清晰,在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利于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问题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问题的解决必须从追寻其根本原因入手。当代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其余原因都处于从属地位。从生态资本主义的两种表现——生态市场主义和生态凯恩斯主义来看,它们都幻想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解决生态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概念上的自相矛盾。生态资本主义的广泛传播,不仅在于从经济学上看,它有着自己的社会根源,而且从哲学上看,它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
田坤  李梅 《学理论》2012,(27):1-2
作为人类自由、自觉活动的实践一直被深生态学者狭隘地理解为对自然的单方面的改造和控制,而无论从实践概念本身还是其现实历史性上来说,实践都不是生态问题的诱因.文章分析马克思的实践观中的生态意蕴,进而阐明,人类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现实的、历史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互动中的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体关系,同时,生态问题解决的策略中,实践仍然是根本的方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0.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的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纠正了传统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错误看法,等等。生态马克思主义把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对以往绿色环保理论实现了超越。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9)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态"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之一。《虹》作为文学经典,对其中自然、精神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具体分析将有新的现实意义。以鲁枢元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以求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由于工业技术的介入,使得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割裂,我们要回归自然,重建精神意识,才能有效缓解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殖民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静 《理论导刊》2006,1(2):77-80
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表现为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文化殖民主义是指强势文化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和传媒等优势,向弱势文化推销自己的经济理念、政治价值、文化观念等的一种不平等的国际文化交流现象。文化殖民主义并非全球化的文化陷阱,但全球文化的普遍性发展有利于推行文化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5.
豆勇超 《学理论》2014,(1):34-35
生态马克思主义,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视角,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反思,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立学 《学理论》2013,(4):69-7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人的活动看作对自然的改造,实践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类的活动视域,从而形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合理现实的沟通。这样的实践观在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方面同样有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生态学意义在于,正确对待自然及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吸取过去人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尽早解决技术的研发和转让,进而可能真正减缓生态危机直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并在90年代成为备受关注的左翼社会主义思潮这一思潮不是将生态和马克思主义的简单耦合,它是西方的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物。它对社会主义有着积极的方面,也有着消极局限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第三次变革,就是在工业文明基础上重建生态文明。重建生态文明,意味着人类文化的当代重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同样需要重建。中华文化的当代重建,首先需要重建当代文化视域与方法。这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应该确立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生态理性哲学为认知基础;二是应确立文化重建的当代原则,即文化本位动力原则、立根扬本的本土文化原则、以人为本位的主体原则、多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与整合原则、全球视域的文化传创原则;三是应构建文化重建的当代方法论体系,这一方法论体系应该以生态化综合为本体要求,以转换生成辩证法为认知方向、以过程-生长论为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9.
范瑞凰 《学理论》2010,(17):58-59
地球上的一切生态资源已经不再是纯自然的产品了,而是人类在其成立的应对与利用过程,逐渐地打上了不同民族下的文化烙印。也就是说,在当今人类利用生态资源时,文化在其中发挥着定格的作用,今天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也许就是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对文化定格的忽视,因此,我们认为要科学理解当今的生态危机或是从事生态建设,都需要在特定的文化框架下进行分析和采取有别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许红梅 《学理论》2011,(11):242-243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而消费主义在中国特别是大学校园的影响正日益扩大。立足于当今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的现实,讨论了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的表现,消费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如何消除消费主义影响,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