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法治化治理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2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农村法治化治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村法治治理面临着农村法治建设法律人才缺失、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空位、法治实施低效等现实困境。在乡村振兴语境下,需要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构建"一元多层级"法治治理格局等路径,切实解决农村法治化治理体系建设的现实问题,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化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模式、理念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乡村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基于能力运行框架的分析,从能力运行的全程视角,需要重点疏通影响乡村治理能力运行的主体、资源、工具、目标等方面的关键阻滞点,提升主体行动、资源组织、工具优化和目标掌控四个阶段的四种能力,并发挥好协调、整合、控制三个关键要素在能力运行中的作用,进而连点成线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整体效用。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运行中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整体治理能力与基层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够、治理的现实基础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新问题新挑战,要健全农村组织体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支撑保障;增强社会治理主体合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4.
乡村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乡村创新创业有助于缓解乡村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谁来种地"提供经营主体、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满足居民食品消费升级需求、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在乡村创新创业人数不断增加、新模式不断涌现和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推进乡村创新创业要重点解决人、地、资金和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即:要提高乡村创新创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才引得来;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用地政策,实现经营有保障;深化农村乡村创新创业的金融系统性改革,实现资金能满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人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5.
6.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典型场域,其影响力和作用力与日俱增,网络空间治理将倒逼产生更科学的行政决策、更便捷的行政服务、更高效的行政效能等。未来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将成为判断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它对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工具等产生了巨大冲击,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踵而至,主要表现在:网络空间治理的转型一直落后于数据技术边界的拓展;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前瞻性不足、网络空间治理的实体规制体系不健全;网络空间治理的司法控制面临困境。作为社会治理前沿地带,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亟须呼应当前网络空间对先进科技应用、网络秩序维护、多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7.
贵州"空巢村"现象突出,"空巢村"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老无所养、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等难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空巢村"的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农民有农业生产、就业扶持、金融理财、医疗文卫、环境设施、村务管理六个方面的服务需求,这六点需求均是以往乡村建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新时代农民对这六点需求又有了新期待。分析并解决农民的基本需求,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11.
程世勇 《行政论坛》2023,(3):131-137
贫困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检验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模式。中国减贫治理在脱贫标准上以多维识别为基础,坚持货币标准识别与非货币识别的统一,坚持微观识别与宏观分层识别相统一。在减贫治理机制上,强化市场治理与央—地“垂直”治理、东西部“横向”治理、基层“精准”治理联动,形成央—地扶持、社会参与、市场选择等多元主体互动。在减贫治理制度建构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以“底线”公平与“差序”公平为特征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乡村振兴期间,通过延续减贫治理中农村基层治理的模式与经验,加速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产业的优化组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城市化进程双向驱动,最终高质量推进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显著耦合关系,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有助于改善乡村社会治理和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独特价值。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存在项目同质化、经营管理粗放、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基于此,今后要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应着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其发展内能;加快完善融资政策措施,夯实融资保障;创新农村人才工作,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厚植生态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何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所涉法治,既有研究多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公法展开,故存在不足,亟待考察私法能否发挥某些独特功能。鉴于公法在培养村民的基本法治意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村民与私法的现实联系更为密切,尤其是考虑到私法严格奉行“私法自治”根本原则,由该原则所引申的“私法自治”“合法私利”以及“德法融合”等重要法治意识,不但有益于培养村民的基本法治意识,而且将极大促进在乡村治理进程中,对相通的、根本性的村民法治意识的良好培养。  相似文献   

14.
15.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近些年,浙江省加大对乡村保护和建设的力度,从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和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P村在政策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了村落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化价值,并以村落为载体实现了乡村多元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18.
张等文  郭雨佳 《政治学研究》2020,(2):104-115,M0006
协商民主作为重要的民主制度设计和治理形式,对于优化乡村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将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实现协商民主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融合,契合党和政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迫切需要。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不是单纯的制度吸纳和整合,而是包括制度嵌入、行动嵌入和认知嵌入在内的多维嵌入结构和过程。从全国各地的治理实践来看,民主协商机制尚未真正嵌入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和治理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必须加快协商民主嵌入乡村治理的进程,将协商民主理念嵌入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知之中,形成有事好商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健全与完善协商民主的各种体制机制,促进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20.
周娜 《理论探讨》2022,(2):159-164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现代化可以通过产业振兴和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核心支撑,而乡村振兴可以通过生产力革新和生产关系调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依托。乡村振兴视角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在于: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优化产业链布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塑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才聚智,释放要素活力;构建乡村生态命运共同体,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