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强权崛起及其向全球殖民扩张相对应的是,陷于陈旧的封建制度和缺乏应对新挑战战略的满清王朝逐步走向衰弱,使向来处于东亚地缘政治焦点的台湾再度成为各主要殖民国家觊觎的对象。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出并殖民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相似文献   

2.
北港又名大员、台员、安平,它是明代台湾最有名的港口。谁是北港的最早开发者?有人认为:是荷兰人建立热兰遮城后,才有了大员港;也有人以为:是日本商人在台湾的鹿皮贸易造就了北港;其实,福建渔民才是北港最早的发现者,明代北港最早是一个渔港,而后成为贸易港口。在北港的发展史上,闽粤移民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即使其后荷兰人占据了北港,但福建商人仍在北港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继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之后来到东方,迫切想打开对华贸易的大门,与中国直接建立贸易联系。当时的中国,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出海贸易,而不准外国商人到福建沿海一带从事贸易。荷兰殖民者在达不到直接通商的目的时,则在福建沿海一带实行海盗式的掠夺,开先后占据我国的澎湖岛和台湾南部,设立贸易据点,把中国商品贩运到日本、欧洲等地,以攫取暴利。(一)荷兰殖民者对中国生丝产生兴趣是开始于1603年。当年2月25日,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长希姆斯柯克在…  相似文献   

4.
尹章义 《台湾研究》2001,(4):72-79,86
一、反殖民宣言与台湾 爱日家的复苏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给殖民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以下简称为《反殖民宣言》),除了“壮严地宣布,需要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也强烈地批判了殖民主义的各种不义和偏差,认为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5.
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他们的商船在远东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劫掠,也想联合英国人的力量以牵制荷兰人。英国人决定另辟蹊径,打开局面,企图借助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打人中国市场。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人澳门从事贸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报刊杂志以及原台籍日本兵的口述历史等史料发掘,发现台湾文化界在日据时期、光复后40余年、以及解严后20余年的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台籍日本兵的典型言论各有特点。台湾文化界关于台籍日本兵言论的流变轨迹反映了台湾人从被殖民到“脱殖民”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举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表明了日本对台湾文化的长期暴力扭曲正是造成今日台湾文化“脱殖民”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佚名 《法制博览》2008,(9):40-40
突然在黄鸿钊的《西方列强与澳门的关系》发现一处非常有趣的记载: 英国人决定另辟蹊径,打开局面,企图借助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国市场。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他们的商船在远东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的劫掠,也想联合英国人的力量以牵制荷兰人。1635年,  相似文献   

8.
1895年清政府迫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遂即设立“台湾总督府”。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实现在台湾的永久统治,不仅设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经济体系,而且还设立了完善的殖民教育体系,以奴化台湾人民的思想,麻痹台湾人民的斗志,消除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占领。永历十五年(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经澎湖,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围攻荷兰总督所在地赤嵌城。经过八个月的激烈战斗,荷兰总督终于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以前美、日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以前美、日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考虑范士明在中国历史上,外部势力觊觎台湾并进而乘虚而入曾三度掀起高潮,每一次都引起台湾地位的变化。第一阶段出现在17世纪,日本、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对台湾进行骚扰和入侵,其中荷兰殖民者还对台湾进行了38年的统治(1623...  相似文献   

11.
李非 《台湾研究》2003,(3):66-7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的烙印。日本殖民当局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强加给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本经营方式,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战前台湾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但是却进一步加深了台湾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加强了日本统治者对台湾经济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对两岸农产品贸易问题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台湾农产品销售面临困难,农民利益受损,但是面对大陆广阔、繁荣的市场,台湾农产品却没有突出表现。两岸农产品贸易虽然呈现逐渐扩大之势,但是与两岸总体贸易相比仍然明显滞后。为照顾台湾农民利益,大陆相继出台单方面给予台湾农产品的优惠措施,希望籍此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本文试图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台湾经济掠夺重点的转变郭学旺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此,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丰富的经济资源开始了残暴的殖民掠夺,并根据其不同时期内的利益需要,对台湾经济实...  相似文献   

14.
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的经济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的第一大宝岛。台湾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对于发展经济极为重要的农林、水电、矿藏等丰富的资源。因此被视为中国的“海上明珠”。日本军国主义很早就对台湾联结南北海运和位处远东航线枢纽的地理位置及其蕴藏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5.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民族歧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湾岛内有人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不遗余力为日本殖民统治者歌功颂德。1995年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一百周年,吕秀莲等人跑到《马关条约》签约地——日本下关春帆楼,竟称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大幸”。2001年初,许文龙、金美龄之流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配合日本右翼作家小林善纪《台湾论》的荒谬言论,违背历史事实,胡说“日本统治时期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统治”。这些言论遭到人们的齐声挞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差别待遇的角度出发,揭露日本殖民台湾的罪恶本质。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台湾贸易政策及其影响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于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台湾作为WTO成员,必须积极调整其贸易及其相关政策,减少、消除贸易与投资的障碍,进一步开放市场,在WTO的国际经贸规范下进行公平的经济竞争。现在5年过去了,台湾总体贸易政策调整情况如何?台湾长期实行的限制性两岸贸易政策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17.
舒萍  李月 《台湾研究》2008,(6):40-45,51
纵观战后50余年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台日贸易以及日本对台湾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起步期,日本曾经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日本及台湾经济的发展,基于台日在经济发展阶梯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日本逐渐成为台湾主要产业技术和关键零配件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商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分析显示,日本对台湾的贸易和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利益经常与其远东邻国的利益息息相关,在俄罗斯开展的一些政治进程,同在远东发生的一些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当然,其中包括在朝鲜半岛上出现的这类事件,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俄罗斯,如果从它的传统利益考虑,它宁愿在其远东国境线外,有个强大而且统一的朝鲜,这主要是由直接与中国和日本毗邻的朝鲜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位置决定的。从本世纪初开始,朝鲜和俄罗斯已亲身感受到美国要登上重新瓜分殖民世界斗争舞台的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强国既是依托海洋实现国家崛起、强大的漫长过程,也是在海洋领域拥有强大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现崛起的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时代命题,中国必须建设海洋强国以巩固陆地经济建设成果,制约美国海洋霸权主义,建设"国际和谐海洋"。在海洋强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既不受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早期欧洲殖民海洋强国陆地资源匮乏的局限,又能够超越美国海洋强国的霸权主义范式,同时能够汲取古代中国在海洋领域只"崛起"不"强国"的教训,从而建设海陆经济一体化、海洋权益得以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海洋贸易通道畅通、海洋国际影响力扩大的海洋强国,开辟中国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