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芽清  南振兴 《河北法学》2012,30(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
驰名商标保护的价值目标,随其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的演进,历经了消费者中心主义和商标权人中心主义,但至善至美的价值目标应是商标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精妙均衡与和谐.我国驰名商标保护过度关怀商标权而忽视社会公共利益,从而导致了世所罕见的认定异化—立法异化—司法异化的进路,认定方式异化为主动、批量、集中认定,认定效力异化为全域长期有效,认定标准异化为好声誉、高质量、大销量,保护范围异化为全类一统保护.要彻底实现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理性回归,必须深植其价值目标之“根”,培育其价值理念之“土”;重塑其事后终极救济性、被动、个案认定的即时有效性的运行机制;建立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优化制度环境,规制认定自由裁量;规范企业对驰名商标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的定义和认定条件表明,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涉及对企业信誉的审查.驰名商标的异化源于我国社会背景中公众对于驰名商标内涵的误读,异化是对该误读的利用.作为异化纠正措施的按需认定原则应结合司法经济原则来理解,驰名商标是法律对特殊种类商标的定性,这使得司法经济原则得以适用.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翻译”和“模仿”的认定与对普通商标之间的近似认定不应有不同.依据混淆理论保护注册驰名商标应适用商标侵权认定一般规则,必要时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3.
防止驰名商标异化:司法解释的制度设计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异化是一些企业在驰名商标认定的目标、路径和结果上,采取各种行动和策略来背离或偏离驰名商标立法目的或权利本质的现象.司法解释为了防止驰名商标异化,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但只能在防止围绕认定路径的驰名商标异化行为上发挥有限作用,而且有进一步刺激驰名商标异化的可能性.在适用相关司法解释时,应当将市场声誉列为驰名商标认定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商标与商品两个方面对商标驰名进行举证,从而保证驰名商标认定符合法律的本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了一定数量的驰名商标,保护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审结的案件中也反映出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驰名商标法律制度设立的目的认识不清、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原则模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标准和尺度不统一等。外界对于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已提出了负面评价,认为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已出现草率和过滥的势头。由此会淡化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的信赖,进而损害整个驰名商标保护机制。本文旨在通过对实际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司法实践难题的对策,以求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和保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郑龙滨 《法制与社会》2013,(16):167-168,173
驰名商标作为商品或服务经营提供者的重要无形资产,为社会公众广为接受和认可。驰名商标制度对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驰名商标的认定是整个驰名商标制度的基石。鉴于此,本文在回顾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沿革演化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程序、原则以及认定要素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职权性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民事个案中认定驰名商标,本是保护驰名商标的重要执法措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出现了被“异化”和“神话”的现象。司法层面上的原因是驰名商标诉讼中过于强调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被弱化。认为驰名商标诉讼的目的和价值决定驰名商标诉讼中应强化法院主动审查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并在司法实践中从程序上构建判前内部审核制度和实体上强化司法主动干预两方面规制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制度。  相似文献   

7.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时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实践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本文归纳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前"异化现象和"后"异化现象,解析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的主、客观原因,针对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现象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的异化现象,不仅有损真正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对驰名商标认定后的法律规制制度,以期遏制驰名商标的这种不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9.
驰名商标又称为“Well-Known mark”或者“Well-Known trademark”,最早由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提出.自1925年《巴黎公约》(海牙文本)确立了驰名商标法律制度以来,驰名商标法律制度渐渐成为商标法中的重要制度,而驰名商标的认定更是重中之重.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并没有关于驰名商标的有关法律法规,直到1996年8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布《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才有依可循.并且在2001年修改的《商标法》中,将驰名商标的相关事项写入其中,再次彰显了驰名商标保护的重要性.本文立足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从现行的关于驰名商标认定的有关规定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认定方式以及认定主体来介绍和阐述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春芳  李秋萍 《法人》2009,(7):40-42
单纯要求驰名商标的法律回归或收效甚微,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对认定后的适用进行法律规制,将异化规制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1.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功能的演变和商标权益属性的变更,导致商标法的既有制度设计遭逢挑战.驰名商标法律制度就是适应商标法的变化和调整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具有补充性、策略性的法律制度.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设计是,坚持商标法在商标私权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所划定的界限不变,而对"超侵权"行为启动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程序进行个案处理.驰名商标在本质上是商标所呈现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的结合,这也是驰名商标"被动认定、个案保护"以及其它认定原则的基本依据.为避免对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的误解和制止滥用驰名商标,有必要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2001年我国《商标法》第一次明确驰名商标的法律地位并规定其认定标准至今,驰名商标制度在我国即将走完第七个春秋。七年的实践.驰名商标制度促成了我国一批享誉全球的驰名商标,如海尔、海信等,帮助我国部分企业实现了“全球梦”.培养了社会公众的驰名商标意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地影响。然而,驰名商标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并非总是沿着其应有的轨道运行,因而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蔡锻炼 《政法学刊》2009,26(1):43-45
目前,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实行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并行的双轨制。由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才初步建立,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对通过司法程序认定驰名商标趋之若鹜,并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主要的办法是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主体资格。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基层法院认定驰名商标的资格,实行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地管辖制度,实行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核准”制度。  相似文献   

14.
邓舟 《法制与社会》2011,(11):101-102
驰名商标对于构建现代商标制度、完善商标保护、提高商标权意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来,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走向了异化的道路,成为企业的荣誉称号,成为企业获取高额奖励的工具,成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代表。这些都有违驰名商标制度的初衷,需要我们对异化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条约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入手,分析了使用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行为性质和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几种侵权方式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影响,提出认定在先使用未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应结合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实践,按照国际条约对确立驰名商标制度的实质原则,遵循“因需认定、个案认定和考虑相关因素”的规则进行,完善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是为适应商标法的变化和调整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补充性法律制度,实质上是对商标权益保护的一种手段,强调个案认定、被动保护。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驰名商标制度在我国被逐渐"异化",扰乱了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本文指出为避免对驰名商标制度的误解和制止滥用驰名商标,有必要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规制方法,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驰名商标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商标法》的最大亮点就是实现了驰名商标的理性回归,特别是驰名商标的认定原则从“主动保护、批量认定”转变为“事实认定、被动认定、个案认定”.驰名商标是一个法律概念,本质是对商标进行保护的法律手段,并非是荣誉.这是认识观点上的彻底转变,体现了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过程中,反思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建立、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就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应该继续坚持以“混淆论”为基石还是修改为以“反淡化论”为基石、在立法上有无必要规定“驰名商标的个案认定原则”、应否禁止驰名商标的广告宣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驰名商标的异化及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发 《知识产权》2008,18(3):40-42
驰名商标制度近年来在我国被不断误读和滥用,在其认定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弊病.这种异化现象的加剧,既有损消费者的权益,也不利于我国企业有效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强势品牌,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将对我国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形成很大的障碍.为此,对于目前存在的围绕驰名商标认定而出现的一切严重问题,应该尽早采取切实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透析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困境——兼论经济法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思锋 《河北法学》2011,29(5):115-123
驰名商标以其特有的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驰名商标受到特殊保护的同时,却出现了认定异化、范围扩展、权利滥用、监管及责任追究缺失等法律保护困境。必须引入经济法的调整,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并注意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重新定位和完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应当建立驰名商标市场退出机制。行政机关应当逐步退出驰名商标的认定,司法认定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建立驰名商标权利限制机制,法律监管及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