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大",现在已进入"从大到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转换阶段.新时代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当从战略高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关系",同时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维野 《知识产权》2005,15(5):9-13
知识产权文化是影响知识产权事务发生、发展的"软"力量.建设知识产权文化既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工程.本文从辨析文化概念出发,分析了文化的基本性质,论述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定义及其内容和分类,并提出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3.
2015年年底, 《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自2008年国家发布知识产权战略后,我国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又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件,表明知识产权事业再次受到国家最高层的重视,并将在实现国家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从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中国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快提升,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数据是,我国年度发明专利申请超过百万件,在全球实现连续5年排名第一.近期,北京市与国家财政部门合作建立了国内最大规模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所有这些,让我们感知到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立法阶段、90年代的国际接轨阶段、进入到21世纪初的自主创制阶段.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三个阶段与美国对华知识产权政策的阶段变化相吻合.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巨人,其对华知识产权政策对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进程影响深远.在中美知识产权冲突与博弈过程中,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制经历了从“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法律变迁.  相似文献   

5.
赵刚 《法庭内外》2010,(6):8-10
随着第十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成立于2000年5月12日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也迎来了她10周岁的生日。10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发展体制建设日趋完备;10年间,最高人民法院共制定和修订了20多件知识产权司法解释;10年中,朝阳区法院知产庭作为全国第三家、北京第二家基层法院设立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成功审结了多个全国"首例"案件,在审判与管理工作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见证了知识产权审判事业发展的10年历史。  相似文献   

6.
2006年实现了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同时,也必须看到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阎晓宏 《知识产权》2008,18(4):8-10
各位代表: 今天,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隆重召开,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和知识产权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大计出谋划策.在此,我代表国家版权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8.
董涛 《知识产权》2022,(11):3-31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知识产权取得了巨大成就。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知识产权各项基础数据稳步增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从五方面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道路。通过制度引领,释放创新创业潜能活力;通过机构改革,开创高效严密保护格局;通过统筹协同,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通过数字赋能,构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通过观念转型,重塑知识产权社会文化。十年来,在党中央决策的指引下,中国知识产权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作出了五方面的理论创新,形成了综合性的知识产权治理观、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发展观、一体化的知识产权法治观、有作为的知识产权外交观及总体性的知识产权安全观。未来十五年,是中国知识产权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时期,为此必须认真归纳总结十年来知识产权成就与经验,认清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志成 《知识产权》2009,19(4):28-31
实现知识产权事业科学发展是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统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统筹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共同上水平,统筹人和事业的共同发展,兼顾知识产权局强局建设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兼顾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协调发展,兼顾国内和国外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实现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4月24日,以"保护知识产权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该论坛由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主办,围绕"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等观点,深入探讨保护知识产权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联系.本文无意全面回顾论坛的内容,但论坛的主题引起笔者很多思考,如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问题,知识产权可否被优化组合为生态综合体及知识产权可否成就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是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将为国家知识产权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具体学科的理论支持,为其他与我国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理论示范.从“是否有必要”、“是否有能力”以及“如何构建”的经验性思考和总体框架等五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国虹 《知识产权》2004,14(4):13-18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召开了.本次大会的议题是审议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进一步健全研究会的组织机构,交流在国内外普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研究会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开始走向国际化,在全球化环境下,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本文针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加强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域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等四个方面提出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郑成思教授去世的噩耗传来,我的心情无论如何不能平静。回想郑成思教授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巨大贡献,想到中国知识产权事业从此失去一位权威学者,不禁令人寝食不安。郑成思教授的一生,是为事业顽强拼搏的一生。他的辞世,是中国方兴未艾的知识产权事业的巨大损失。学术泰斗一代宗师我和郑成思教授是儿时的伙伴,青年时期的学友,知识产权事业使我们又成为同事、挚友,因而在工作之余,我还是习惯称呼他——成思。郑成思教授的青年时代,正处在“文革”时期。那时,他珍惜宝贵的年华,努力学习外语,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是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5.
邵科 《法学研究》2021,43(6):149-169
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不是比较法或私法视角能够完整洞照的领域,而是社会学及国际关系学视角下理念、框定、行动论的真切投影.唯有从细节上呈现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冲突、变革、造法的内在原理,方能开辟中国方案平视西方、会通而超胜的建构式超越之路.肇建以中国文化之深层话语构造为本源的、直指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变革根本困境的中国范式和中国路径,能够推动国际法律规范的重构.它符合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普遍诉求,也是对海外知识产权主流学派期待"新路径"、消解西方"一元轴心"的充分回应.在当前大国竞争的形势下,它可以成为包容产业创新与世界均衡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从而进一步颠覆美国全球知识霸权的"合法性",并取得"义利兼顾、万物并育"之至诚公理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层共鸣.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各项法律诞生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几经反复,最后分别通过.从颁布到现在,其中又因不同原因和需要,经历多次修改.中国知识产权各项法律的颁布及后续的修改,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们的命运,改变了中国企业的命运,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面对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知识产权各项法律,到了该回顾、反思和规划未来的时侯了.未来的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创新大国和强国,甚至成为一个学术、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世界强国.正考验着我国新一轮知识产权修法的质量.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颁布的新修改的<专利法>,正是这一回顾、反思和规划未来的成果.我们的未来,应该是走向新的创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转眼已经10年了.10年光阴,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抚今追昔,回顾和反思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作用和影响,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为创新护航——2006年知识产权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始实施“创新”战略的第一年,同时也将是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十一五”规划的头一年,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被提升到国策的高度。创新不仅关系着“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更关系着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护航使者则应积极地对创新需求进行回应,这是国家赋予知识产权事业的历史使命。作为信息产业内的期刊。我们尤其关注,知识产权如何促进产业的技术创新。信息产业是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产业,知识产权对产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模式及作用具有典型意义,因此研究信息产业内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20,(5):153-160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厘清知识产权的理论机理与制度发展规律,以开放、自主的思维完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为贯彻党中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精神、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召开了以"完善知识产权法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主题的2019年年会。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实务工作者就"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最新进展与思考"和"知识产权法庭的历史使命"两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从"知识产权理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仲裁与赛制直播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商标法""科技与知识产权""侵害知识产权的救济""知识产权综合问题"等主要议题进行发言与评议。会议在知识产权法领域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亚虹 《中外法学》1998,(6):110-116
<正>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东亚法律中心主任安守廉(William P.Al Alford)先生的《偷书不算偷:中华文明中的知识产权法》(To Steal A Book Is An Elegant Offense: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 Chinese Civiliza-tion)(下称《偷》)一书,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为概论;第二章追寻古代中国知识产权的踪述;第三章回顾19末20世纪初西方知识产权概念的引进;第四章描绘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第五章介绍知识产权在台湾的发展状况;第六章评述美国对华知识产权政策。全书从历史到现实,从学术到政策,生动达观,史料充足,为研究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意义重大之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